admin 发表于 2024-9-3 22:01:43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必知的55个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经济生活》中必知的55个名词解释。经济生活是高考政治占比较大的一本书,因此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点。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今天为大家带来《经济生活》中这55个名词解释,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本书的知识点。

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5.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7.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8..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9.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0.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1.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1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3.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1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15.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6.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17.信用卡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款现金、信用凭证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18.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19.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0.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1.外汇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币所兑换的本币数量。

22.人民币汇率:一定单位的人民币所兑换的外币数量。

23.外汇汇率升与跌: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2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25.卖方市场:是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26..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27.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单位商品价值量(通常称商品价值量)

28.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乘以商品数量。

2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0.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不同企业、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1.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2.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

33.个别劳动生产率:某企业、某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3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5.等价交换:是指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等的交换。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

36.需求:消费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37.需要:消费者只是愿意购买而没有购买力。需要变成需求,关键是有购买力。

38.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前提条件是假定消费收入、偏好、预期以及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都保持不变】,商品的需求量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39.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40.供给法则: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41.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火车和汽车的功能相近,是互为替代品。

42.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

43.有形商品消费其特点是商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开的,先生产,后消费,而劳务产品的消费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的,二者不可分。

45..生存资料消费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主要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是用于满足自身的发展、表现个性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是满足人们享受需求的消费,是最高层次的消费。

46..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47.. 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

48..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的发展趋势是基本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增加。

49.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跟风随大流,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商品。从众并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50..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有时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否则过犹不及。

51..攀比心理:表现为 “向上看齐”,“人有我优”。攀比心理基于夸耀性心理,是不健康的。

52..求实心理:根据需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3..适度消费:是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过于紧缩消费。)

54..超前消费:是指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

55..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必知的55个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