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2 21:05:56

近10年首次!今年考研人数暴跌36万,考研考公的苦吃一个就够了?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3日开考。400余万人将赴考场。

这并不是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考研降温,好多人始料未及。

11月2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信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人,是近十年来,考研报名人数首次降低。相比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减少36万人。

对于考生而言,忐忑。竞争者少了,如果招录名额差不多,当然不是坏消息。但如果人们的报考热情降低,读研本身的价值,自然要打一个问号。

不考研的年轻人,他们去了哪儿?

考研热潮,迟早降温

要知道,这是考研人数近十年来的罕见下降,且降幅不小。

回顾十年前,2014年(即2013年底报考,2014年入学)的考研报名人数不过为172万人,不足今天的一半。2015年,甚至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往后,考研人数一路狂飙,成为社会热潮。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0.webp

曾几何时,在缺乏“985”“211”“双一流”身份加持的“双非”院校,学子们关心的,并不是考研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备考、冲刺哪所学校的问题。这也催生了山东、河南等“考研大省”,曲阜师范大学等“考研神校”的称号也在江湖流传。

然而,人数骤减,总有原因。首先,一个可能被忽视的缘由是,年轻人群体的规模本就在缩减。

硕士研究生招考是个自由的社会化考试,并不限制应届生身份。在校大学生,或是工作多年的中青年,本科毕业或是持有同等学力,皆有资格。

根据教育部每年发布的教育统计公报,近五年我国的本科招生人数稳定在四百余万人,与每年的考研报考人数相差不大。但是去除保研、工作、出国、不就业的学生,考研的应届毕业生比例没那么高。

因此,一直以来,考研主力之一其实是毕业后的社会人士,其中也包括了“二战”“三战”甚至“四战”的考生。

假设21-25岁为考研者年龄的主要区间。随着世代更替,这一区间的人口规模下降不少。

1996年,出生人口2067万人,到了2002年,只有1647万人,六年间,减少人数约20%。往后十年,每年出生人数暂时稳定在1500万左右。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1.webp

这意味着,以五年为划分,00后(00年-04年出生)人数规模为8312万,相比95后(95-99年出生)的9987万,本就少了1675万人。

在这期间,尽管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扩大,让更多00后有机会进入大学,但无论求学热情多高,考研人数减少是迟早的事——基数不够多了。而今年,或许是基数减少带来的转折点。

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20年后的他们,只会有不到今天一半的年轻人,在竞争的池子里。

考研、考公的苦,吃一个就够了

考研虽然降温,但隔壁国考火热依然。

202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国考)公布数据,共有303.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具有考试资格。

而今年投放的招录岗位数量为3.96万。过审人数与招录计划数之比约为77:1。即每300个人中,约4个人可最终“上岸”。

尽管招录岗位数量明显提升,但仍追不上人们的热情。同比去年,国考报名人数激增了近五十万人,2021到2024年,三年间翻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2.webp

这几年,年轻人格外想去体制内就业。

通过梳理智联招聘历年完成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我们发现,以民营、三资与外资企业为代表的体制外就业方向正迅速失去热度,毕业生的青睐比例从2019届的48.9%,滑落至2023届的28.5%。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3.webp

相对应的,人们对国企、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青睐比例来到了今年的71.5%。

考研、考公,能不能两个都考呢?有人这么打算,但成功者极少。

由于国考笔试时间(通常为11月底)与考研时间(通常为12月底)为前后脚关系,且两个考试的知识体系悬殊,备考工作量又都很大。想要两个都考,极有可能导致两场皆输。

面对最好二选一的考试,年轻人开始盘算:考公和考研的苦,吃一个就够了。

如果读研也是为了步入体制内,那么与其在硕士阶段折腾考公“上岸”,不如本科一步到位,早早做到这一点。为此,考公成为优先项,在应届生中广受欢迎。

考研这场投资,性价比变低了

这两年,一些学子也在抱怨,读研的性价比似乎没那么高。

首先体现在学制的延长上。

长期以来,学硕(学术硕士,学术导向)三年,专硕(专业硕士,就业导向)两年是诸多高校的普遍设置。但两年制硕士项目延长至三年的现象,如今颇为普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4.webp

为此,院校通常给出的解释是:两年毕业过于紧促。算上上课、实习、写毕业论文,三年毕业更为宽裕。

也有道理。象牙塔里多待一年,一些学子心甘情愿。但很多人顾虑于成本问题。

首先,大学扩招研究生的趋势,在于增加专硕名额、减少学硕名额、增加直博名额(直接攻读博士),即让学生要么专攻就业,要么专攻学术。但问题是,作为院校创收手段,专硕学费并不便宜。

根据各高校公布的2024年研究生收费标准,电子信息、翻译、新闻与传播、应用统计等热门专硕的学费普遍在3-5万元/年,经管类专业的报价可能在10万元/年,已不同于本科时普遍低廉的价格。

学费之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已经表明,原则上不再为专硕学生提供宿舍。一线城市的房租昂贵,采取这一政策的院校却在逐年增加。

以北京大学的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为例。学费为6.6万元,分三年缴清。算上在北京住宿与生活的费用,全部成本在15万-20万元左右。

如果毕业后,可以快速“回本”也罢。但问题就在于,无论名校与否,除了信息类与金融类等少数硕士项目,大部分硕士项目的“回本”能力现在都不太好。

事实上,算一下读书三年和直接就业的薪资对比,会发现硕士起薪不一定超过毕业就工作三年的人们。

以“考研大省”山东的数据为例。根据齐鲁人才网2020年统计,山东省应届研究生薪酬为7576元,未赶上毕业3年的本科生薪酬8073元。研究生毕业3年后(即本科毕业6年后),薪酬才会超过同龄本科生,但差距不大。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5.webp

深造三年美美入职,才发现本科同学职级更高,当上了你的Team 。

薪资都是其次。关键的问题是,外部就业环境的突变,让每年的形势都不一样。例如,年轻人爱去的互联网企业,在2021年前的招录情况良好,岗位丰富,井然有序。但情况在2022年前后直转急下,竞争难度陡增。

市场化机构,愈发强调第一学历。学子以为自己“逆天改命”,却发现雇主对本科背景更为挑剔——既然本科无力改变,那还读研干什么?

换句话讲,人们在读研中面临的风险是,由于求职市场的不确定性,本科毕业时能去的公司,读完研后反倒可能去不了了。

王沛非常庆幸他的选择。

2019年,他从重庆某邮电院校本科毕业,曾在大四辗转实习一年,如愿拿到了某头部互联网“大厂”的offer。四年间,他跳槽两次,摇身一变,成为行业资深。

但如果选择读研,2022年再毕业,情况很难这么好。他打听到,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如今本科能去往“大厂”的人数,已经屈指可数。

情况总是瞬息万变。一些车企在今年名校秋招季广受热捧,与去年沦为学子们的保底offer,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都成为部分年轻人对考研犹豫,转寻他路的缘由——抢占坑位,比什么都重要。

换个方式深造

当然,随着一些岗位竞争门槛水涨船高,本科学历“不太够”已成事实。除非直接“上岸”就业。年轻人的深造选择难免,只不过换了考研外的方式。

推免制度分流了部分压力。俗称“保研”,全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是与考研制度平行的国内读研途径。

截至今年,全国共有366所推免资格高校。当获得保研资格,学生只需要在推免系统中获得院校接收,即可免试进入后者攻读硕博学位。

而今年的趋势是,保研名额普遍上涨5%-20%。本来要考研的“保研边缘人”突然拿到了资格,自然就放弃了报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6.webp

以及,出国留学陆续恢复。今年以来,“留学”相关关键词在微信、百度、抖音上的搜索热度持续上扬。港澳院校,以及英国、新加坡等海外院校,凭借通常仅一年的硕士短学制,成为人们出国留学的重要理由。

“水”不“水”先不管了,企业管培、政府选调……只要依然有市场认可就好。时间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7.webp

近两年,全国多地的事业单位招录中,陆续出现了25岁/26岁的应届硕士生要求,30岁的应届博士要求,甚至有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提出了28岁的博士应届毕业生要求。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8.webp

考研人数少了,但年轻人没在闲着。无论下一步去哪,东亚学子总是不能停歇的。因为容错率在下降。

一路顺利,恰好满足年龄与学历要求、抢占坑位的人,志得意满,这是分享在社交媒体点赞数百的小确幸。可遗憾的是,对一个群体而言,这样的小确幸,不过是幸运故事里的切片,是眼泪与焦虑的间歇,而不是一代人可持续的福祉。

归根结底,是时代的红利少了。辛苦读书,以为自己突破了父母辈的阶层瓶颈,却发现研究生也只是中转站,是上岸前的临时岛屿。

那何处是岸?年轻人抓紧了第一株橄榄枝,不敢等待更好的机会,也没有做足万全选择的勇气和底气。

巨大的考场内外,都是一个容器,里面装满了年轻人的压力与困惑。潮水流向在变,有人紧跟大潮,他们并不知道潮水的变动何时停止。

他们只知道,需要立即出发。休息会迎来惩罚,思考也是奢侈。

而在这样的奔波与思忖里,青春注定是在时代的音节转向里,不复来了。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2/1727874356605_9.webp

作者丨鹿鸣 设计丨鹿鸣 编辑丨赤耳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10年首次!今年考研人数暴跌36万,考研考公的苦吃一个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