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新石器时代晚期,牛河梁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有随葬镯环类佩饰、随葬镯环与动物形玉及复杂造型玉佩三类且呈现不同组合方式,并与墓葬形制、规模及位置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这说明牛河梁文化时期( )A. 开始出现等级分化 B. 礼器制度逐渐形成C. 国家权力趋于集中 D. 阶级社会发展迅速2. 墨子认为“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一里之人必须“尚同”于里长,以此层层上推,天下之人必须“尚同”于天子,甚至要做到“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这表明墨子( )A. 背弃了农民阶层的利益 B. 支持君主的独裁统治C. 吸收了法家的学说理论 D. 具有浓厚的集权偏向3. 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 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 B. 西域文明吸收借鉴了华夏文明C. 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社会生活 D. 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4. 如表所示是唐代地方政府层级的变迁情况。这反映出唐代( ) 时间 内容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 全国划为十道,每道派遣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对州(郡)县二级行政区进行监察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 更巡察使等为按察使,并且将原来的差遣制变为常置制 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设置十个节度使辖区,式遏四夷之事,不与民政;使采访使兼任黜陟使。掌握着地方官吏的黜陟权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 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并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道(方镇)州(郡)县三级制渐渐成形A. 分权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 B. 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与演变C. 地方行政机构沿袭前代传统 D. 县作基层机构权力稳定5. 北宋湖州乌程县浔溪村民徐三,“至秀州魏塘,为方氏佣耕”。安阳人制飞“尝为人佣耕”。南宋时尚属边疆之地的四川茂州,当地之丁“半市人无月给,半有为夷人佣耕者”。
据此可知,宋代( )A. 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B. 雇佣关系趋于普遍C. 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D. 社会分工日趋深化6. 乾隆后期,官府从原先直接控制粮食调运、仓储、赈济等地方事务中逐渐退出,乡绅地主在基层社会开始把持水利工程修筑,维修管理,漕粮运输,包揽地方赋税的征收,“竞成规例”。这表明当时( )A. 政府行政负担得以减轻 B. 中央集权制度渐趋瓦解C. 传统社会开始走向没落 D. 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减小7. 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的部分作品。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代表人物及时间 作品名称 主要内容 龚自珍(1792—1841) 《龚自珍全集》 对统治者苟安旦夕、社会风气败坏无情揭露 魏源(1794—1857) 《魏源集》 对百务废弛的国家前途表达了忧虑之情 梁廷(1796—1861) 《夷氛闻记》 对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和后果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 姚莹(1785—1853) 《康輶纪行》 提出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加强沿海边疆防务A. “向西方学习”成为共识 B. 统治危机推动经世思潮的发展C. 清政府加大了舆论宣传 D. 改革国内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8. 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图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
此漫画反映出( )A 君主立宪势力非常强大 B. 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C.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D. 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9. 1938年4月初,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政府管理进出口货物,实施物品平价制度;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事业的第一任务。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规定抗战时期实施“统制经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 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 B. 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C. 国民政府坚持持久防御作战 D. 日本开始推行全面侵华战略10. 1950年1月,北京市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