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典型试题分析(01.19)
【典型例题11】(2021年江苏卷第2题)“不同楼层价格怎么算?”“噪音大不大,会影响采光吗?”……面对加装电梯的种种质疑,某小区召开多场协调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这得益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该小区探索形成了由社区居委会委员、楼长、居民代表等组成的治理共同体。小区治理共同体(C)
A.彰显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实现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
B.强化了民主监督,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C.拓展了基层民主自治的路径,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D.丰富了多元共治形式,实现了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互动
【试题立意】
本题以小区加装电梯,成立小区治理共同体为背景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认知分析探究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和路径,培养社会治理参与意识,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素养,培养政治认同。涉及的必备知识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监督等。
【解题分析】
由社区居委会、楼长、居民代表等组成的小区治理共同体,便于居民直接参与小区管理,拓展了基层民主自治的路径,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选项C符合题意。组成小区治理共同体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而不是实现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选项A强调“彰显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不符合题意。形成小区治理共同体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属于强化了民主监督的范畴,选项B不符合题意。小区治理共同体的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丰富了多元共治的形式,但未体现政府治理和居民治理的互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题分析】
本题难度略高,误选选项B的学生比较多。面对加装电梯的种种质疑,某小区召开多场协调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在这里,学生可能把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联系到了一起,而形成小区治理共同体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属于民主监督的范畴,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12】(2021年江苏高考适应性考试第2题)
“找准杭黔协作最大公约数,画出所需所能最大同心圆。”相隔1500余公里的浙江省杭州市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结下“千里之缘”。3年来,杭州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12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85个。近年来,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杭黔两地的携手、交融、协作将(A)
①在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民族间的团结
②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逐步形成
④消除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立意】
对口帮扶是一项重要的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扶贫开发政策。本题以杭黔两地跨越千山万水携手、交融、协作,促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摆脱贫困的事例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指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涉及的必备知识有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已经形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解题分析】
本题需要特别关注①②两个选项中新概念、新表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④两个选项表述错误,因为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而不是逐步形成。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答题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错误解答中,误选选项C的学生比较多。选项C认为②③正确,表明有一些学生认为我国正在促进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而事实上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故③表述不科学,选项C不符合题意。④中“消除”这个词用在这里不科学,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13】(2021年江苏高考适应性考试第18题)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某校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本地基层治理的情况开展了调查。他们了解到,该地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实现方式,已建立起“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局面。他们把了解到的情况汇集成下表,请你一同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4/1725386761853_1.jpg
(1)请你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该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撰写一个总结提纲。(8分)
【参考答案】
①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作用(2分);②群众自治提高活力;依靠法治提供保障;通过德治筑牢基础;发挥社会组织的助推作用(4分);③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三治融合”。(2分)
【试题立意】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背景创设情境,情境表达了三层内容:一是指出完养社会治理是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其校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基层治理情况开展调查;三是把同学了解到的情况以表格形式进行分类汇集。试题情境涉及的行为主体较多,包括党委、政府、村委会、文明评审团、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等,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情境所蕴含的价值、功能、作用多样。因此,情境具有复杂性。题目以表格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形式,从主体和责任两个方面对调查情况的主要内容进行呈现,使得情境材料结构良好,降低了有效完成学科任务的难度。本题引导学生把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坚持知行统一原则,较好地体现和践行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学科内容的教学,以及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概括总结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经验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探究与建构能力以及反思与评价能力。最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考查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解题分析】
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见表格信息),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该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撰写一个总结提纲。本题知识限定较为模糊、相对开放。从情境材料可以看出,本题涉及党的领导、政府职能、村民自治等知识,属于总结经验类主观性试题。表格中党委、政府这一栏中制定《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既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也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表格中村(居)民会议,制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文明评审团由居民或村民组成,评判身边的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分别挂上“红榜”和“黑榜”;百事服务团整合社会志愿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力量,为村民提供贴心的组团式服务,体现了实行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因此,要整合社会治理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表格中聘请法律顾问、司法工作人员下到基层,开展法治宣传,帮助群众化解矛盾,体现了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三者的统一。情境材料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有效的信息,情境条件与学科任务的对应性强,情境条件的发现和提取容易。情境中蕴含了答题所需要的基本线索,要求学生能从情境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与相关学科内容建立准确对接,运用学科知识对情境中的非学科语言进行学科化转化,并依据学科逻辑从多角度进行阐述,从而展现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答题分析】
作答主要问题如下:审题不清,简单罗列多个知识点,未能准确解读图表中的信息。没有做到从表格中涉及的几个不同主体入手,未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该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的经验,逻辑层次不分明。在答题时,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发挥党委、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意识到吸引基层群众参与自治,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活力。看到了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但不能精准表达出依靠法治化解矛盾,法治为基层治理提供保障,不能答出通过德治传播文明风尚,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另外,很少有学生答题涉及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实现“三治融合”发展。
【教学建议】
第一,教师要积极实施深度教学。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的细致性、准确性,重视知识模块的整体建构,引导学生准确有效调动相应范围的知识内容,用准确的学科术语表述答案。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不是一时的“题海战术”,或只强调知识技能的浅层教学所能培养的,而需要“深度教学”予以承载,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精准、全面、整合。精准,就是要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科学含义和规定性;全面,就是要对学科基本观点作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浅层理解层面;整合,就是要把知识学活、用活,能形成学科内部的知识串联体系,做到能随时将知识线索从大脑的记忆库中调动出来,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典型例题14】(2021年江苏卷第3题)
为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规划,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某地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其中“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期望”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该调查结果启示政府有关部门需要(C)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4/1725386761853_2.png
A.推进政府职能由服务社会向服务企业转变
B.简政放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C.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D.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高政府科技创新能力
【试题立意】
本题以某地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开展专项问卷调查,其中“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期望”调查结果为背景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调动相关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素养。重点考查学生对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理解、涉及的必备知识具有综合性,既涉及政治中的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涉及经济中的优化营商环境等。
【解题分析】
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而服务职能包括服务社会和服务企业。“推进政府职能由服务社会向服务企业转变”这一说法不科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本题和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相关,和“简政放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没有直接联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该调查结果是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期望,而政府并不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主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到企业期待政府提供更多的帮助,“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符合题意。故选项C符合题意。
【答题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部分学生误选选项B或选项D。误选选项B,可能是对材料的解读出现较大偏差。材料中强调政府要为企业服务,和简政放权、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及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没有直接联系。误选选项D,可能是对政府的性质和角色缺乏准确判断,误认为政府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主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