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美好集体有我在”为例
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集体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现代社会中,集体是个体成长的土壤,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舞台。因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而“美好集体有我在”这一章节,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和作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能力: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集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为集体作出贡献,以及如何维护集体的和谐与稳定。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如何通过合作与沟通来解决集体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沟通能力:在案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交流,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观点,以及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3.合作能力:案例中的活动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如小组讨论、角色分工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集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为集体作贡献。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向往美好集体
(一)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放映王临乙的浮雕《民族大团结》图片、叶浅予的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图片。通过展示美术方面的图片,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感受到对集体的向往,并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二)教学环节
1.讲解集体愿景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师可以介绍集体愿景的内涵和作用,并提醒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学到的相关知识。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集体愿景的定义,即一个共同的目标或理想,为整个团队或国家所追求的愿望。这个愿景不仅激励个体成员,还能够凝聚团队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并鼓励他们思考重要的集体愿景对团队或国家的影响。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1)你认为历史上还有哪些集体愿景对团队或国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你认为集体愿景对于一个团队或国家的凝聚力有何重要性?
(3)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举例说明一个集体愿景如何激励人们追求共同目标?
接下来,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美好集体的理解和个人成长经历。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可以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集体荣誉和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美好集体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积极向上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启发,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珍惜集体生活,为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关注个人的成长,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可以具体了解集体愿景的作用、美好集体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和感受美好集体的意义,并培养他们对集体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三)实践环节
假设需要策划一场校内文化艺术节,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展开活动。
1.团队组建与角色分工
学生自行组成团队,每个团队成员负责不同的职责,如活动策划、宣传推广、场地布置等。
2.集体愿景的制定与讲解
首先,要求每个团队制定一个集体愿景或目标,明确他们希望通过这场文化艺术节传递什么信息或达到什么效果。然后,团队成员向全班或评委团介绍他们的集体愿景,并解释其重要性和影响。
3.学科知识的应用
在整个策划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语文:负责撰写宣传稿件、设计节目主持词等,以确保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
数学:进行预算和资金管理,计算活动所需物资的成本等。
地理:选择合适的场地,并考虑地理因素对活动的影响,如天气、交通等。
艺术与音乐:安排表演节目、美术作品展示等,展现学生的艺术才华。
社会学或历史:通过研究相关文化背景或历史事件,增加活动的深度和意义。
(四)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美好集体的特征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使学生心中有一个清晰的美好集体形象。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美好集体的理解和向往,体现跨学科的表达方式。
第2课时 我与集体共成长
(一)导入环节
教师开始课堂时,可以先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团结就是力量’呢?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名言‘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然后,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与集体共成长”,并简要说明该主题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提到集体的力量和个人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我们作为个体如何与集体共同成长和取得更大的成就。接下来,教师可以引用曼德拉的名言,让学生思考这句名言的内涵,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经历或者例子?
学生A:我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大家团结在一起时,就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完成更大的任务。
学生B:我也同意,就像我们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引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并为后续探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同时,具体的例子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体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价值。
(二)教学环节
1.概念解释:教师介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解释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引入生物学知识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如食物链和生物群落等概念,以说明集体对每个个体的支持和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讲解: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大家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吗?食物链是一种描述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模型。在一个食物链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消费者通过捕食其他生物获取能量,同时被其他生物捕食;而分解者则负责分解死亡生物和有机物,将养分重新回归到生态系统中。在这个链条中,每个生物都依赖于其他生物的存在,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生物群落。
通过引入生物学知识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教师将抽象的个人与集体关系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个人与集体共成长的体验和想法,并分享具体的例子。例如,学生可以讨论一个群落中的某种动植物关系,领会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学生还可以分享一个历史事件中的集体行动,如社区合作项目,探讨其中对个人价值观和认同感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从多个学科的视角探索个人与集体共成长的实际案例,并深入理解不同学科对这一概念的贡献,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理解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价值。
(三)实践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一项集体活动,如团队拓展训练。这种训练将课本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旨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技能。
拓展训练活动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搭建人墙:这是一个团队信任和合作的考验。学生需要相互扶持,共同搭建一个人墙。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搭建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协作、分工以及如何确保人墙的稳定性。
2.绳索挑战:这是一个锻炼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项目。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一系列绳索相关的任务,如绳索穿越、绳索接力等。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有效地传递信息、协调动作,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3.团队倒立:这是一个团队默契和领导力的锻炼项目。学生需要共同完成团队倒立的任务,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领导者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团队成员如何积极响应和配合。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其指导和鼓励。针对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困难和感悟,引导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最后,教师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
(四)总结环节
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集体活动中的要求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的具体要求,如积极参与、主动贡献、团结合作等。
四、效果评价
1.学生对美好集体的理解和向往得到了提高。通过导入环节图片和名人名言的展示,以及教学环节中讲解集体愿景、探讨美好集体的内涵,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和感受美好集体的意义,并培养对集体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技能得到了锻炼。在实践环节中,学生需要策划一场校内文化艺术节,通过团队组建、集体愿景制定、学科知识应用、团队协作与决策等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决策等实践能力。
3.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教学环节中引入生物学知识、小组讨论以及总结环节,学生能够从多门学科的视角探索个人与集体共成长的实际案例,并深入理解不同学科对这一概念的贡献。
4.学生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学生能够感受到跨学科教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工作单位】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初级中学
——《新课程》杂志(节选)
初审:张俐丽复审:李琴芳终审:郝二军
校对:温雪莲编排:孙守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