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3 14:04:5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将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甘肃教科院邀请了学科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对各科课标进行分析解读,今天起,甘肃教科研将分学科发布对高中课程标准解读,敬请关注。

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的结果。核心素养的提出既是对中国目前中学教育问题正视和反思,也是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描绘的“教育梦”,将培养人,培养会思考,会做事的有素养的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中国教育改革探索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课程性质和理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提高生命品质为目的,他首次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品位、精神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与03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地理课程结构;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同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做了调整。

二、地理核心素养

1、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学习个体从不同维度的测量标准,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要求和测量,培养人,培养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最终目标,所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三维目标的升华和概括。

2.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那什么应该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来看:地理学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特色。所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共同素养、关键少数素养和高级素养。也成为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内,需要最重要进行培养的素养。

3.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乘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而在处理人地关系问题时,坚持人地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是地理学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不仅是学生,也是将成为面对21世纪,成为和谐世界建设者的公民的必备素质。

(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线方式和能力。“天地相合,万物生焉”,所有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都是诸多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的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养成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

(3)区城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将多样复杂的地理环境划分成不同尺度、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生活即地理”,在现实生活中考察、实验、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和态度,联系生活、观察世界、学以致用。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三、课程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出,新版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也做了较大的调整。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即地理1、地理2。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即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课程包括9个模块,即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

四、课程内容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课程内容选择上变化幅度较大。总体而言,在设计思路上,必修内容“宽而浅”,不追求地理学科特定的系统性,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土壤地理、自然灾害、地域文化、国家战略、海洋权益等内容,但普遍降低了要求;选择性必修则注重与必修课程的衔接,相对增强系统性、通过更多的案例式、问题式设计课程内容,要求明显提高。选修课程的设计是为高考选择地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难度更大,专业性更强。

五、学业质量

地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地理学科核心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具有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结构的情境。另一个是“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深广度”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也由易到难。这两个维度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由此将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四级。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水平1至水平4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上,新版课程标准强调重视问题式教学,以问题整合内容,以问题为引领,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增进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价上,强调思维结构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明晰地理概念、增强地理判断、地理推理的能力,关注学生思维。使用结构化评价方案,尤其提出思维水平分为无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并且做出详细说明,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

总体而言,新版课程标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从框架结构、内容要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等方面均作了较大调整,又有许多突破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国际地理教育的改革趋势。值得地理教师认真钻研,深刻领会,精准实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