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建构策略探究
摘 要:新课标的修订推动义务教育正式步入素养立意新阶段,对于教学内容构建与方法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初中物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浮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呈现激化态势,注重课堂教学的推陈出新势在必行。基于此,现以问题情境作为突破口,立足新课标的核心要求,探索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路径。首先,分析初中物理教学构建问题情境的必要性,确定探究价值、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其次,结合学科特性与学生需求,探讨切实可行的问题情境教学实践策略。以期打造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教学新样态,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问题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探讨日趋激烈。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课堂育人能效,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做出了修订,明确了核心素养年的内涵,引发新一轮的改革风暴。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的重要基础性课程,理应做到因时而动、乘势而为,深入研读新课标理念,探索教学新方法。问题情境是一种兼顾思维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应用不失为教学创新的有力尝试,或将成为撬动教学模式转型的支点。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助力核心素养要求的落地
虽然核心素养理念提出由来已久,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并未对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做出清晰的诠释,教学指导缺乏方向指引。新课标明确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如何让核心素养精神扎根于课堂,切实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教学改革的要点,亟待教师展开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究。新课标在教学建议板块提出了“倡导情境化教学”、“突出问题教学”的指向性建议,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由单一走向多元,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初中物理采取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是对新课标理念的贯彻落实,是客观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深入融合的探索过程,是紧扣核心素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直观体现。
(二)有效平衡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想要理解物理知识本质并非易事。传统的讲练式教学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仅枯燥而且低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标提倡“做中学”、“用中学”,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重新调整师生角色定位,平衡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情境教学方式以围绕目标知识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构建持续深入的认知情境,让原本枯燥的学习氛围变得鲜活起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此外,问题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借助固有认知经验主动发现新知识、探索知识、内化知识,洞察物理知识本质,逐渐走向深度学习。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有效应用是初中物理的“破圈”之举,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对于课堂提质增效大有裨益。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建构策略
(一)趣味化问题情境,唤醒学习自觉
学生的学习动力源自于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通过构建趣味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独特魅力,激发求知欲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理解声波的概念。教师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导入目标知识,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例如,教师事前录好自然界与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夏日的蝉鸣、潺潺的流水、潇潇的风声、各种打击乐器的声音等,围绕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比如你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事物发出的声音?大胆推测一下这些声音是怎样形成的吗?鼓励学生运用固有经验做出初步的探讨,形成认知冲突,转化为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深问题情境,引入实验探索,比如,如何利用纸张、尺子、矿泉水瓶等物品发出声音?这些物品发出声音的时候,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借助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物体发生时的共同特征,实现由特殊典例向一般规律拓展,更为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借助趣味化的问题情境赋予初中物理学习以情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更多的主动学习行为。
(二)启发式问题情境,引发深度思考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性思维浓重的课程,单纯的知识灌输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缺乏主动的思考与建构,对于知识的理解处于肤浅层面,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层次。针对此情况,教师构建启发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活跃,形成深度的思考,突出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与内化知识的过程。以“力”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点为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力的相互性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教师通过知识内容特点,分析学生理解中可能遇到的思维瓶颈,以此为着力点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经过深度的思考建构力的概念。例如,设置以下递进式的问题链条:你能够说出多少个关于力的词语?你能够从物理视角列举生产与生活中的力吗?对比大家列举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物理上力的概念是什么?教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对力的概念形成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列举生活现象并设问思考力的特征。例如,现在请同学们鼓掌一分钟,说一说双手是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里的力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进一步推动思考深度,引导学生针对力的作用是相互这一核心知识展开探讨,加深对力的认知,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关于力的现象。
(三)探究式问题情境,主动探索建构
新课标倡导物理教学应注重科学探究,强调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共学为手段,围绕物理知识展开深入探究。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为探究物体沉浮条件,了解通过改变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物体沉浮,能够运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教师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从而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首先,为学生提供玻璃瓶、装满水的水槽,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操作。先是将盖上盖子的空玻璃瓶放入水槽中,观察玻璃瓶的现象。然后将玻璃瓶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再次放入水槽之中,观察玻璃瓶的运动情况,将观察所得详细的记录在实验观察表中。其次,教师围绕实验现象进行提问,例如,分析玻璃瓶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第一个实验中瓶子为什么会上浮?第二个实验中瓶子为什么会下沉?你有什么办法让瓶子够悬浮于水中吗?综合实验现象,思考物体沉浮的时候,浮力和重力处于怎样的关系?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或液体的密度有关系吗?组织各小组从实验操作中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借助探究式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探索过程,达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生活化问题情境,落实学以致用
新课标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倡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为背景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创造性迁移应用能力。以“汽化和液化”教学为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现象。学生对该板块的理解处于熟悉又陌生的模糊层面,了解类似的生活现象但是无法透彻的解释其中原因。因此,教师以学生的固有认知经验为基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攻克认知难点,理解物理知识深意。例如,教师构建如下情境:将少量的酒精涂抹在黑板上,酒精很快就变干了。围绕情境提出问题,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激活学生脑海中的潜在认知,为新知探索做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你知道这些现象中的水去哪了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评判,而是以小实验引导学生从中探寻答案。例如,让学生在干燥的手背上哈气,说一说自己的感觉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触觉有什么变化?借由问题引出汽化的概念,引导学生搭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让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变得水到渠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内涵,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无疑打开了助力新课标落地的大门,赋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更多可能性,但是如何实现问题情境教学能效的最大化仍然需要教师展开深度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学需求大胆尝试、不断反思与修正,提升问题情境教学时效性。
参考文献
苏朱铭.借助“问题导学”模式开创初中物理有效课堂.试题与研究,2023(13):87-89.
王乐会.“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中学课程辅导,2023(01):36-3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常规课题“初中物理新课标下真实问题情境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批准号:-176)研究成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