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4 00:09:23

高中生物微课——免疫调节

本期课程由毕业于南京大学,在一线从事7年教育工作的生物老师开发,适用于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使用。本期课程包含7个微课: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3.体液免疫,4.细胞免疫,5.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延伸,6.免疫失调病,7.免疫学的应用。本期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免疫系统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艾滋病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获取信息、分析、概括、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包括:认识免疫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重要性,关注艾滋病流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本期课程在高考中的常见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涵义不同,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不包括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有三类,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其中淋巴因子是一种信息分子。在高中生物,我们将涉及三类信息分子,这分类信息分子分别在神经调节(神经递质)、激素调节(激素)、免疫调节(淋巴因子)中发挥作用。2.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教材上重点讲的是防卫功能。人体有三大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若是外环境中的杀菌物质(如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仍属于第一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3.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战部队是“抗体”,而体液免疫中的作战部队是“效应T细胞”。众多的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B细胞的增殖分化要抗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刺激,且是先增殖后分化,因此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的细胞周期将缩短。二次免疫的特点类似于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在病毒入侵机体的过程中,先是体液免疫阻挡病毒对细胞的攻击,当病毒入侵入细胞后,靠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其中的抗原,再有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变成性死亡。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的过程中,牵涉到信息交流,该信息交流的结果就是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5.免疫失调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与二次免疫如何区别呢?过敏反应在过敏原第一次入侵机体的时候,仅仅只是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而不是大部分分散在血浆中,且抗原与过敏原不发生反应。二次免疫是建立在第一次免疫的基础上,第一次免疫中产生的抗体和抗原是要结合在一起形成细胞沉淀物或细胞集团的。免疫缺陷症,主要讲解的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携带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艾滋病携带者不是艾滋病人。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生物微课——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