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各大教材版本比较
进行不同教材之间的比较,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教材,理解课标。下面是个人阅读课本书籍的一些总结体会。以4类版本教材为例。01
封面调性
人教版
北师大版
苏教版
湘教版
哪一个调性最帅?应该是湘教版,最low应该是北师大版。人教版显得很素雅。
02
编写团队
北师大版,主编马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负责人,算是数学教育领域的专家,初稿应该有给北师大教授曹一鸣看。
苏教版,为什么特别读它呢,因为当前中国初中数学教育教研最兴旺最发达应该属于江苏省,苏派名师已经蔚为壮观。此书主编杨裕前,中学数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不知道于新华等有没有参编。葛军好像参编,他的弟子严彬玮2019年得了中国奥林匹克竞赛冠军。
湘教版,算是其他类版本的一个代表吧。主编严士健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经是华罗庚的研究生,也是曾经提出要注重考察应用题的人。不过这本教材他应该是做了一个方向性的把关,具体工作是下面人做的。
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编写人员都是中国或者地方上最顶尖那群教师或者教授了,有人说教材编得太简单了,体现不出什么水平,很明显,这是在轻视那群最顶尖的人,这种论调肯定是错误的。
03
出版年份
其他版本基本也是这个时候出来的。
到今年,各个版本的教材也已经使用了8年了,而且基本没有什么修改。时代在变,学生在变,但是我们的教材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告诉我们需要创造性地阅读教材,做到常读常新。
04
书籍导引
其实这里,我认为老师应该好好读一读,这一页反映的是编者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而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格局、见识和观念都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所以树立一个正确或者有一定高度的数学观是很重要的,至少应该与编者保持一致。
学生也应该读一读,读出声来,不一定能看懂,但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观念。
这里也说一下自己的数学观。数学是一门科学,来源于自然与实践,也最终应用于自然和实践;数学是抽象的,它不像其他科学一样很直观形象;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无处不有数学;中小学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逻辑,是理性思考,其次才是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美学,这种美一般人体验不到,数学的美和诗歌、音乐、美术、武侠有相似之处;数学能提高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和哲学相通,与儒释道相通;人人都应该学一点数学。数学博大精深,与万物相通!
作为老师,应该传递的数学观:只要掌握,数学是不难的,学好数学有成就感;数学是美妙的,有一种惊诧之美;数学是有趣的;学好数学要付出努力的;数学和其他学科有关联,学好数学是学好其他科的基础;数学和平常生活密切相关,数学也能动手。简而言之,数学,是简单、有趣、有用的!
05
目录
所有版本的教材都是按照章节模式进行编排,这样便于老师授课,根据国家一节课40分钟左右时间,教材也根据这一时间量编制了相应内容量。
06
内容呈现顺序
下表统计了4个版本教材一些关键内容的呈现顺序。
呈现顺序体现了编者对学科知识系统的理解和对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教版,注重学科体系,但是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是很好;北师大版,和它相反。苏教版,与众不同,比较适合优等生。湘教版,基本是跟着北师大版来。
当然,所有版本教材都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螺旋上升理论,这一点是市面任何一本辅导书都没法媲美的。
07
章节安排
其次,每章里面都会有一些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观察和猜想、信息技术应用等,很多老师会将其忽略,其实这是普及数学文化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内容,如果只注重教一些公式定理,那数学就好比一个美女只有骨头没有血肉,这样是很难看的。
再比较一些,课堂上老师用的导学案或者其他辅导书,个人觉得都没教材编得合理,教材不仅兼顾内容,还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当然,要用好教材,这是门需要不断进修的学问。
北师大版: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随堂练习-习题(知识与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联系拓展)
苏教版:想-议-练-习题。非常干脆利落,题目也很经典,非常喜欢的设计。
湘教版:想-议-练-习题(A-B-C三组)
08
总体评价
不过我总认为,全国应该统一教材,其一便于教学教研,其二节省专家学者时间,其三便于总体管理。
可能有人会说了,统一教材那就没有地方特色了,没有个性了,不能因材施教了。其实,统一教材和因材施教并不矛盾,再好的教材都是死板的,再有个性的教材都是没有个性的。教材真正的作用应该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材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去读的,既要深刻,也要浅显,既要严肃,也要活泼,既要适合老师读,也要适合学生读,老师要创造性地读教材,以教材为基准去发挥自己的见识学识,学生也应该读教材,像读书一样读教材,读名著经典一样读教材,而且是常读长读。有点像《论语》只需要一本,但是怎么读就看各家水平了。
教材博大精深,读无止境,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课标水平,教育部门也应该不断提供机会让教师能够深入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水平。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当一个老师能达到无教材即教书的境界那应该差不多了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