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对于推行素质教育的呼 声越来越高,学校与相关教育部门也都更加重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的课改形式下,问题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好方 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4/1728018493217_0.jpg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简述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及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如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知识衔接出现断层,教材内容存在弊病等困境。总结了经验教训,从教材、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对历史教学进行展望。
关键词历史教学;应试教育;困境;改革
一、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更是对当下时代的一种映射。其主要问题在于不断发现和探寻真实的过去,用事实说话,让史料说话,让人们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以史为镜。历史是延伸的,它是对文化的传承、积累及扩展,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轨迹。足以见得,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历史的重要地位正渐渐凸显出来。
1.1历史与个人发展
历史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个人三观的塑造、文化素养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指导等方面。著名的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曾说过:“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历史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足见,历史对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忽略历史教育的弊病正渐渐显现出来。如,欲将731部队旧址申遗作为旅游景点开发;把汉服当成和服,把汉文化当成日本的和文化;更有甚者不知端午节为何却将其称为粽子节……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故而,培养正确的、科学的、宏观的历史意识对于个人性格品德乃至三观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学习,不单单使学习者了解最基本的史实,恪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同时还应使其开阔视野、博闻强记,借鉴历史经验,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质,从而引导其塑造正确而科学的三观。
1.2历史与社会发展
历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自身规律对社会发展的指引作用。经世致用——历史学最重要的功用。唐代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曾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旧唐书•魏徵传》中曾提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得到借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而历史的产生与记录也恰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历史发展中总结规律,从而指导现在、预测未来,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不断地思考与反省、扬弃与创新,便是其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以我国为例,无论是经济生活中税收与财政政策的制定,还是政治生活中政治制度乃至国体政体的确立,无一不是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之后的最佳选择,换言之,现在的决定都是历史的选择。因此,历史学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指引作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困境
(1)应试教育使得历史教学地位尴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付高考成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由于历史学科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低,使其成为了不受重视的“副科”,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另外,受文理分科影响,学习历史的学生数量锐减。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校在招考时,在数量、质量乃至政策倾斜上,理工类均占有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理工类人才比文史类人才更容易就业。上述问题直接导致在高中文理分科时,理科生的数量远远多于文科生。甚至在有些学校,20多个平行班中只有一个文科班。因此,历史教学的处境更显艰难。
(2)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长久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刻板地遵循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所倡导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四段式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较为被动。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授课班级容量较大,这就大大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教师掌握不好尺度,便容易出现“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又将再次弱化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求知欲,从而增加历史教学的难度。
(3)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等,其中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本身的意义,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片面追求成绩以应对考试,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忽略了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使得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节。
(4)历史教材缺乏趣味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的历史教材内容过于枯燥,在束缚教师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使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方式机械呆板。大大打击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使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在必修课程方面,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更加倾向于专题化,将历史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进行诠释,彰显了多样性。然而,却打乱了时间顺序,使得学生在将历史事件与时间对应上存在困难,而且每学习一本教材就需要重新捋一遍历史年表,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易出现混淆。在选修课程方面,历史选修教材部分内容不易学,部分模块存在偏、难、深等问题,影响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同时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存在较多重复,且繁杂晦涩,稍有冲突。
(5)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不够。初中历史课程较为简单笼统,而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相比难度大大提高,且难以有效衔接。这导致很多内容需要学生重新学习归纳,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与适应。如,初中历史课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而高中历史则要求学生掌握从春秋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包括其对社会及后世的影响与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历史课程学习难度骤然增加,不仅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易打消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另外,课程内容要求上,初高中历史也有极大的不同,相对于初中历史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内容所占比的10%而言,高中历史课程中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内容高达46%,这种跳跃式的拔高并没有得到预期收益,反而起到了拔苗助长的作用。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展望
3.1历史教学改革
结合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
(1)教材编写更人性化。编写教材时更加注重受教育者(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使学生更易接受,更愿意主动阅读分析。兼顾讲授者(教师)的能力发挥,使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能更加顺畅。注意知识的衔接,由易及难,过渡自然。历史教学同历史本身一样,应该是循序渐进,不断延伸,源远流长的,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多结合实际,以此带动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在对选修教材的编纂方面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避免与必修内容产生交叉重叠,时间顺序更加清晰,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接受。
(2)教师讲解更侧重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将历史真实性与趣味性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联系实际,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历史活动等。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评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以史为鉴。
(3)学生自身应注重历史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历史当成一门课程,不应轻视历史对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历史,重要的不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而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应该学史懂史,尊重历史,从中寻找客观规律,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与分析,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2历史教学展望
多年来,我国历史教学始终没有特别突出的进展,究其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资源、足够的精力、足够的兴趣去学习历史。另外,社会上“重理轻文”的观念也使得历史学科的发展愈发艰难。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弊病集中体现出来。随着“中国风”的兴起,一部人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日趋成熟。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很多新的历史学相关专业,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等。很多学生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渐渐地由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转为主动研究历史知识,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综上所述,虽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历史教育处境尴尬、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社会对历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随着教育体制向更加人性化、开放化、多元化的模式转变,历史教育定将迎来春天。
参考文献
勾正刚,张冬梅.基于史料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探究.教学与管理,2012.
【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相关文章:
1.浅谈法律英语教学的困境与改革论文
2.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范文
3.新课程改革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
4.金融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建议
5.高校素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6.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的论文
7.以人为本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8.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困境分析论文
9.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