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新冠疫情相关考点汇总!附例题讲解,建议收藏(第92期)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4/1728025589709_1.png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很可能被纳入2020高考的命题范围。小简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简单学习网韩老师讲到的有关疫情的高考考点(欧洲“黑死病”),供考生学习参考。
戳下方标题,查看高考化学、英语、政治新冠疫情热点。
“黑死病”与欧洲社会的发展
欧洲“黑死病”的流行
1.欧洲历史上多次流行“黑死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开始于14世纪、在欧洲迅速蔓延,止于18世纪的一次。
2.据不完全统计,仅1347年至1352年间,欧洲因感染黑死病而丧生的人数就达6200万。(另说3000万)
3.其中疫情高峰时的1348年,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自治城市)等城市死亡人数均在10万以上。此外有人统计,1350年至1400年间,欧洲的人均寿命从30岁缩短到20岁。
4.关于黑死病的死亡率,除少数几个地区外,大多数地区很难给出准确的数字,但历史学家基本认同的是,总体来说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死亡率一般均在30%-50%。
5.意大利中部、法国南部、阿尔及利亚东部和斯堪的纳维亚疫情最为严重。
欧洲人同“黑死病”的斗争(防控)
蒙昧应对“黑死病”
1.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人们在极度恐惧之下想出了各种方法:使用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灼烧淋巴肿块并在其上放置干蛤蟆,或者使用尿洗澡,甚至通过医生凝视患者来“捉住”疾病。
2.“黑死病”流行期间,猫成为祸首而被大量打杀。伦敦人行道上到处是腐臭的死猫。人们这种蒙昧状态在有些国度或地区甚至延续到17世纪。
理性应对“黑死病”
1.同欧洲多数国家人们的自发行为相比,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所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就显得理性的多。
2.譬如黑死病疫情发生后,有些市政当局便通过专门的卫生立法,清洁街道,抑制屠宰场、制革厂、染厂等处的臭气,强调同腐烂和恶臭空气作斗争。
3.当局还通过相关的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原扩散。强行对出入发生瘟疫的城市进行限制,禁止同疫区进行贸易往来,以避免衣物等传播瘟疫。
4.当局还雇佣医生治疗患者(因为许多医生逃命去了)和研究根治瘟疫的方法。
5.为了保证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实施,还特地任命了几个临时委员会专事执行。
6.隔离是阻断鼠疫蔓延的最好办法。随着疫情的发展,很多地方越来越多地采用严厉的隔离措施并修建新房屋来取代瘟疫病人住过的房子。此后的几百年里,地中海沿岸通过隔离防治鼠疫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
“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黑死病”大规模流行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具体而言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黑死病”期间,在它于1347年进入君士坦丁堡之前的15年里,估计在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有2500万人死于该疾病。
历史学家们估计欧洲和亚洲死于黑死病的人数占其总人数的1/4至3/4,1347年至1351年间至少有2500万欧洲人死亡。
更有一种估计,1346年之后黑死病反复肆虐的300年里,鼠疫导致了欧洲1/3至1/2人口的死亡。
2. 其次,引起恐慌甚至信仰危机(促进了文艺复兴)、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体系重构。
1665年伦敦有8万人死于鼠疫大流行,被视为上帝对原罪和不忠的惩罚,结果导致了基督教大忏悔和宗教改革。然而,宗教狂热并没有把人们从鼠疫的魔抓中解救出来,倒是一些世俗措施和医学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在巨大死亡人数极度混乱和恐怖等心理面前,中世纪教会的精神枷锁开始崩溃。
3. 黑死病引发了大规模的种族歧视。
基督教社会对黑死病反应最极端、最令人震惊的实例是出现了反犹太人倾向。1348年至1349年有数百个犹太人社区被毁,社区的犹太人被流放或全体被烧死。
4. 影响战争结局,引发王朝更迭或加速国家衰亡。
公元6世纪发生的“查士丁尼鼠疫”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粉碎了查士丁尼重振古罗马帝国雄风的努力,加速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败,古代罗马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在此之后日渐丧失,并预示一个以“黑暗年代”闻名的欧洲政治混乱和文化衰落时代的来临,从而影响了世界古代史的进程。
5. 驱使陋习改变,重视并促进公共卫生事业。
黑死病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学史家和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黑死病引起的医学上的首要进步,就是公共卫生领域的进步。正因如此,国际上把黑死病大流行期间人们对鼠疫等传染病的防治,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金题精讲
材料一: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等,在医药典籍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隋唐是中国医学史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代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代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辩证体系。
——摘编自常存库《中国医学史》、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
材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和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
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
参考答案
(1)世界领先;著作丰富;惠及周边;名医辈出。
例: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世界领先。
(2)影响:人口减少;经济破坏;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
(3)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文化、西医传入,冲击了传统文化,中医受到挑战。
内容:中西医学理论、方法不同;主要是医术、医政的争论。
影响:思想解放;中西医结合;中医主动科学化。
名师精讲
戳下方视频,听简单学习网韩老师为你讲解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考历史相关热点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