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5 17:20:11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共67张PPT)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郭瑞芬 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提纲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18大以来历次会议精神。 编写的要求3 唯一的、重要的依据; 并非逐条对应,有拆解也有整合。课程标准1 大纲是对初中阶段落实法治教育的依据; 比课标要广。法治教育大纲2教育的内容3 落实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颁布。改革的要求4(*课标修订遵循原则课程性质变化 实验稿(2003) 修订稿(2011)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学习主体的生活,即学生的生活,不排斥成人的生活,但不能以成人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生活。现实生活,但不排除以往生活和未来生活。含义 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 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 要求明确 “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在初中阶段,国家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设置的课程;课程目标是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引领学生发展,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修订的内容34521突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内容要点,在学生初中生活的起始阶段就帮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幸福”和“团结的力量”;增加了“体会青春期美好”的观点,从了解变化,悦纳变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更快乐、更自信地度过青春期;整合了“学习观念、学习压力、学习方法”的相关内容,从理论认识到行为实践给学生以全面、具体的指导;将“正确认识自己、发掘潜能”等内容与了解“劳动和职业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使劳动观念教育更有针对性;突出了“自救自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从“灾害事故”和“非法侵害”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防灾自护的教育;强调了“发展自控力”,从发生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好奇心、从众心理”的角度进行教育;突出“媒介批评能力”,从利与弊、从个人与他人、集体和国家,从道德、纪律和法律等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增加了“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的内容,突出遵守公共秩序,从志愿者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增加了“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所承担的家庭责任,从理解、负责任的高度建设“和谐家庭”;强调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依照课标要求,将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等相关的人身权利有机整合;突出“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将“稳定与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共筑中国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融入到教材,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突出全球意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共67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