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困惑.doc
初中语文教学困惑摘要:从教育第一战线实际出发,对本地语文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教育改革与现实的矛盾还未能解决的主要症结所在。认为教育改革最主要的是要对考试进行改革,只有改革考试存在的弊端,才能真正解放语文教师的思想,教师才有可能放手去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改革;考试;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革势在必行。首当其冲的是中学语文,特别是初中语文。几年来的改革,收效不大,雷声大,雨点小,“桃花依旧笑春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义务教育的改革真的很难吗?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在“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中说:“义务教育的改革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考试,第二是课本,第三是教师。他说,课本和考试的改革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并不是难办的,最令人忧虑的是老师。要把学生解放出来,首先要把教师解放出来。而教师队伍却是相当宏大的,绝对不能粗暴地淘汰。他又说,最大的阻力,不一定来自水平比较一般的教师,也许恰恰具有一定权威的教师,他们已经在这十多年中形成了固定的一套,改革对他们的利益触动较大。” 孙教授的一番话,不是我们不爱听,确实是我们这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心有苦衷啊!我认为改革考试才是最主要的,我们教书的目的说得现实一点就是为了学生多考一些分数,只要能提高学生分数的教法、做法,我们都必须采取,我们的目标就是每一次考试,最远的目标也只不过是中考,我们不那样做,领导、家长能放过我们吗?现在我就在教学中遇到实际情况举一些例子: 如作文教学,本应该让学生多看点书,多积累好词、好句,学生应自己写,写真情实感的文章,但这样太花时间,见效慢。我们平常考试时,评作文的老师(我们是流水评卷)看学生的作文非常快,一篇文章只须几分钟,一看字,二看形式结构,学生抄袭来的文章也会给高分,自己写的反倒得不了多少分,所以有谁愿意去花费很多工夫呢? 又如阅读文章考试。一次我们考了朱自清《春》中的“春风图”的一段文章,有一道题是: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色的,作者从哪个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色,并写出风的哪些特点? (这题答案是:从触觉上写出春风的温柔;从嗅觉上写出春风的芳香;从听觉上写出春的和悦特点。) 对于“从听觉上写出春风的和悦特点”这个答案,我就不理解,一是题目只是问“从哪个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色”并没有说写得有声,二是文章“春风图”中的写声音也不是写春风的声音和悦,而是写鸟儿的叫声婉转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的嘹亮的声音。我平常也从一些材料上看到这个题目,我认为那样理解分析有些牵强,因此上课时就不“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分析,结果考出来,我班的学生做错了。又如,我们期中考试有一道阅读题,是《最后一课》选段:“教室后面坐着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问题是两个“从前的”说明了什么?答案是:说明了这个地区已沦陷了,换了镇长。其实从文章中,我们知道小弗郎士来到教室中,看到这些异常现象时还未知道真相,只不过让他吃惊而已,所以他眼中的“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并非刚“下岗”的镇长、邮递员,更有可能是在这个地区没被占领之前“镇长、邮递员”就已经是以前的。
因此我在评讲题目时对此答案表示异议,学生也赞同我的观点,结果正好考出来,结果我班的学生又被评卷的老师扣分了。所以,平常教学中我们只能有从众的心理,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考试是统一命题,改卷也是统一流水改卷的。我们当老师不是说没有长远的目光,我们必须每一次考试都要考好,考不好的话,你能从初一教到初三吗?说不定你还得改行去教地理等所谓“次要”科目了!你有机会去实现长远的目标吗?再如初中考试中考“名著”的题目。上面本来是通过这样的考试让学生课外去阅读一些名著,这个动机无疑是好的,但作为一线语文教学的老师很清楚,有几个学生会真正花时间去读名著呢?花那么多时间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数学、英语上,学生的总分会更好!所以我们也只能从实际出发,讲一些常见的名著的内容,让学生硬背下来,应付一下考试就行了。再如著名作家王蒙也曾为一道中学语文试题而感慨万分。现把这道题抄录如下:“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B.人,最宝贵的是生命。C.生命对人是最宝贵的。D.对于人,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中选择正确的表述。就是这一道题,王蒙也没法做出来。语文教育强调规范,这是没错的,但如果把这种规范发展到吹毛求疵、死搬教条的地步,那就十分可悲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举了个别的例子,其实不然,我们真的会时时遇到这样的试题。 最后要说的是莆田的中考、初中的教学都是以“考试说明”为中心,里面的试题我们一般的做法是考了好几遍,直到学生很熟练地记住答案。只要能让学生多得一些分数,什么方法也就无所谓了。 所以,我认为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功底,先要真正改革好语文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这里我就谈一下几点做法: 一、 名著的考法。古今中外很多名著,初中学生一一去看是不现实的,要求初中生了解中国的四大名著应该不算过分!为了避免学生死记老师提供的材料,建议考名著应考一些具体情节内容,这样学生就必须真正地看名著,语文老师也无法提供材料让学生硬记一些主要人物、大概情节的名称。 二、 作文的做法。作文重在评卷上把关,对作文评卷时应组织更多的力量,花更多的时间认真评阅,发现抄袭的文章绝不手下留情,同时要拉开作文分数的距离,这样语文老师在平常教学时就不会走捷径而叫学生背作文选,拼凑文章,只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学生作文的提高,教师就不会再急功近利,用一蹴而就的做法去钻现行考试的空子。 三、 阅读题设计要科学,真正考出学生的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要求题目设计要合理,参考答案也要合情合理,很多老师评卷时一般是以参考答案为“标准”,参考答案不科学,会误导评卷老师,这不是个别的例子,语文考试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极少数的。同时我还认为应尽量考课外的阅读题,这样老师上课时就敢于放手去培养学生真正的理解、表达能力,避免让学生抄答案、记答案的现象。 总之,“考试”方式是改革的中心,好的考试方式能够引导教师上课的方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现阶段的评价还是以分数为主,“怎么考”当然很关键,以前为了提高真正的素质,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出发点都很好,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却没有。如为了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评估学生不以考试为主,分为A、B、C、D等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