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这样考到140+
沉檐:从重视语文开始(中考语文143)
在初中阶段,其实我的理科成绩并不算十分突出,但我仍能基本稳定在年级前五,有时冲击一下年级第一的原因便是语文。
我在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因为思维模式还没有转向适合初中写作的模式,导致我的作文分数忽上忽下,语文也成了我稍稍劣势的学科。好在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帮我夯实基础,传授了许多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作文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的标准、素材和技巧,并且让我重视平时的语言积累。
就这样到了九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有了显著提升,多次拿到单科年级第一,在我迟迟攻不破数学压轴而导致与理科大佬有着近10分的差距时捞了我一把。不过中考的成绩的确有惊艳到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因为我实在没想到我中考能考成这样。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6/1728163290359_0.webp
其实刚进入初中,从100分总分来看,语文主观题分数的差距其实并不会很大。但当总分进入150分时,120分和135分的差距就开始显现出来了。所以学好语文的开始是先要重视语文。
第二,在基础板块(古诗文,文言文,默写)中,分数还是比较好拿的。只需要把该背的都背,该默的都默,并加以练习,都可达到一个比较可观的分数。这一类题型也应该是学校里老师在考前复习时练习并强调最多的,所以只要跟上课内老师的节奏就好啦。
第三,在阅读板块,最主要的还是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当下市面上有许多阅读“答题模版”,这些模版的确有一定作用,但以当下中考的趋势来看,中考语文的题型越来越新颖,变幻莫测,已经不是这些模版所能涵盖的。当然,答题大体框架需要掌握,这个能让你在答题过程中思路更清晰(阅卷老师更方便批哈哈哈),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练习来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理解力。遇到新题型,要尽量从文本中寻找线索和答案,在脑中搜索与新题型相似的旧题型,化用其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
第四,在综合运用方面,其实它不会考的很细致(至少我这几届是这样的),主要考察的还是对名著大体内容和主旨的掌握,配上几个代表人物形象之类的就差不多啦。
最后,在作文方面,我个人觉得提前准备几篇修改过的作文稿还是很有用的(如果临场写作能力特别强的不用管这条哈哈哈哈哈)。
我这边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和建议(会比较偏应试,但考试效果很ok):可以提前准备4-6篇比较新颖的题材,然后让老师帮忙修改好,把其中主要的描写部分和议论部分背诵下来,最后多锻炼套题的能力。(说是写记叙文,但是结尾部分出彩的议论真的会很加分)
李妍漩:语文想140分,你得有“题感”!
(中考语文140分)
语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很玄的东西。
我们老师说,要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我大概是个蛮喜欢语文的人,不单喜欢这门科目,是喜欢语文作为一项人类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怀而具有的一种内在力量。文字确实可以是一个很有张力的东西,因此它吸引我。如果哪天你发现自己找到一本能让你读上三五次却每次都会有新发现的书时,那,你应该是爱上语文的某一部分了。
就如同用天文望远镜在茫茫宇宙中寻得某颗散发独特光芒的星球一般,你终会踏上靠近它的旅程。我也就在某天这样开始了。求索之路漫长遥远,其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是很多不爱语文者所轻视的基础知识。你不能空有一腔情怀,哑对天角半阙冷月而无动于衷啊!该看该背该记的,就照单全收了罢。它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冷酷无情之处,相反你可以在日日心念那些古今名篇、夜夜识记那些繁杂字符与释义的过程中,逐渐体会中国文化的精妙绝伦。那真是件渐入佳境而令人颇为感动的事情。
就考试而言,阅读理解应该也是大部分同学头疼的难题。我认为阅读理解也是有题感的。出卷老师的小心思我们固然不能捉摸得透,但是套路咱们还是要心知肚明的。上课时老师解析课文的方式,做完常规题、solo题后公布的格式化答案,以及古文古诗包括背景的鉴赏,等等等等在语文学习中的细节,都是需要花心思去琢磨的。多加留心,学会模仿,题感就会“刷”出来。思维要尽量打开,角度越多越好,但还是需要有侧重点和必要的概括提炼。这样,写下来的答案,才会有“写的都对”的把握。具体的应用还得靠长期积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求不得快,大概,语文也是需要刷题的吧。
接下来就到作文了。素材积累说不上来有多实用,但是在搜寻、筛选、整理的过程当中,作文能力能够得到一定提升。区分判断论点或论据的优异,往往不能在考场中迅速得出结论,而是要在积累素材的平时做好该有的准备。确定好写作主题后,得分技巧在于“一意孤行”,也就是不能偏离中心。于是审题成了关键。通常考试时审题加上构思要5分钟左右时间,写作在35分钟以内完成。充足的时间对于作文的完成十分重要,所以试卷的用时分布要有一定符合自己进度的“战略部署”。另外,在审题时,只需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和提示范围,不能被题干所提供的有限信息框住,要从“有效”信息中找到思路,再展开辩证性的个性化思考。
技巧性的知识传授,想必老师们已经渗透到每日的教学中去了,在此也就不再一一解说了。语文的确是个挺玄乎的东西,它玄在过于微妙,但是微妙得令人欣喜,因为细心的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微妙之处,一点一滴,正是层层引领你走向热爱生活的钥匙。
洪千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中考语文成绩140分)
先说最头疼的东西名著导读。没看完,想在后期补上,根本不可能啊。首先,薄一点的书,像《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趁着假期或者每天读几章把他看看完过一遍,对细节的地方进行圈画。其次,厚一点的书,像《三国演义》《水浒传》,半文言很难啃,真看不下去了,看电视剧是一个很可取的方法,动画片也可以,强烈推荐《三国演义》动画片,基本尊重原著,贼好看。然后,还要进行归纳与整理。将关键信息(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的特征,主要事件,一些细节)提取,写在篇名处或者目录的地方,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记忆了。最后,如果实在实在不行了,就看看名著零距离这类书,进行背诵,然后刷大量题目,就自然会对书的内容熟悉很多。
再说一下基础,这个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地盘。我背基础是就是傻背,古诗文言文注释《论语》花大量时间全部过一次,然后找出漏洞,标注出来,再背几次。然后,基础要做错题本,考试前翻一翻。还有,就是对6本书进行整理,将易错的部分抄出来归纳到一本小本子上,古诗句或文言文句子中的易错字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出来,方便考试前看“最后一眼”。最后,古诗词的背诵还要记住“背不是万能的,不背是万万不能的。”这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到勤背诵熟练掌握,但在这个理解性默写横行的时代,知道诗句的意思,深刻的含义,适用的情境之类的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很头疼的就是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掌握好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背熟答题公式。然后,就可以大量地认真地做各种阅读题目,可以不论对错,要把自己的速度练起来。其次,整理自己考试经常做错过的题型,明确相应题目的答题思路,再去找一到两篇阅读,只做相应的题目,再和答案校对,看看是否有答漏的点。还有,最后阶段的时候要将阅读理解的主题进行归结。最后,答题的时候要多写,要多写,要多写!写多了总是有对上的点。
作文呢,就要多积累素材,平时多写写,写了不要扔掉,整理成电子稿,自己进行多次修改,有条件的话,找“高人”修改。考试时,要仔细审题,离题了就一点办法就没有,所以动不动点题一下是有必要的。注意书写端正也非常重要,没有人喜欢字迹潦草的字。
课外文言文是我比较薄弱的一块,我的语文老师教了我几招。首先,要圈注文章中的时间,官职,人民,地名,器物以及注解中的字词。然后,文章很难的话,不要慌,略懂就可以了。最后,对一些一词多义,活用,通假,在笔记本上用自己喜欢的可以操作的方式进行整理。
(本文很多方法都是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模仿和改革的,大量方法从我兢兢业业的语文老师那里汲取。若有雷同,不要介意,毕竟英雄所见略同嘛。)
—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