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历史备考: 程度、最佳类选择题
【类型解读】程度、最佳类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答题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主要方法有:
(1)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
做好程度、最佳类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
【题型一】 新闻报刊类选择题
【典例分析】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深远影响”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罗斯福深受人民爱戴,连任总统
C.解决了根本矛,根除了经济危机
D.开创资本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先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对“深远影响”解读最准确的是开创资本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先例。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故选D。
【提分秘籍】
一.罗斯福新政
1.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新)
3.主要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体现、主要手段),公平竞争,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
(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直接手段)。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4.意义:
(1)积极: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经济危机的原因: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三.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要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2.改革要善于借鉴,勇于创新。
四.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1.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2.特点相同:都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3.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五.对改革的认识
1.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2.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3.改革应符合本国国情,不能照搬他国经验。
4.要大胆改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变式演练】
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答案】A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能够得出这个结论的是A发掘的灰烬、烧石和烧骨,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故选A。
2.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心里眷恋帝制”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帝制已经被推翻了。“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说明思想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在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D正确;ABC时期帝制尚未被推翻,不符合题意。故选D。
3.“伊斯兰教自建立就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绝对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伊斯兰教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伊斯兰教赢得民众支持
C.伊斯兰教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理解
D.阿拉伯帝国扩张加速伊斯兰教传播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同时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是说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不是说明伊斯兰教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伊斯兰教赢得民众支持,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说明伊斯兰教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理解,排除C项。故选D。
1.(2022·安徽瑶海七年级期末)黄帝陵和炎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 )
A.炎帝和黄帝创新了青铜技术B.炎帝和黄帝被共尊为华夏始祖
C.炎帝、黄帝通过禅让当上联盟首领D.陵园山水环绕,风景优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祭拜炎帝和黄帝是因为他们结成部落联盟,在打败蚩尤部落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工具,排除A项;炎帝和黄帝是在结成部落联盟后打败蚩尤,排除C项;“陵园山水环绕,风景优美”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
2.(2021·浙江嘉兴中考)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搜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 )
A.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 B.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
C.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 D.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因此对材料“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搜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描述准确的是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A正确;中日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唐朝,B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红楼梦》受到各国人民的追捧,C排除;材料未涉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排除。故选A。
3.(2022·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设立战时大本营,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军事、政治和外交,“举国一致,目标集中,讨伐中国”;而清军中处于指挥作战地位的李鸿章,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光绪皇帝完全掌握了决策权B.日本军事实力强于中国
C.清朝政治制度影响决策效率D.清政府在战争中妥协退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日本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而中国则是由李鸿章向皇帝奏请来进行指挥,很难形成决策,反映出中国的专制政体效率比较低,对政府决策影响比较大,C项正确;材料不是侧重于清朝皇帝掌握决策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军事实力强于中国,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在战争中妥协退让,排除D项。故选C。
4.(2022·海南临高八年级期末)结合下列图表,最合理的结论是( )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快速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
C.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D.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国民政府鼓励兴办实业,欧洲各国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A项正确;BC项都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史实相关,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我国近代轻工业不算发达,排除D项。故选A。
5.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你认为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C.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D.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历史价值主要在于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2022·山东郓城九年级期末)“两盒点心跑一天”在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今天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电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可知,通信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拜年方式,反映了通信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电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排除A项;材料显示了电信缩短了人们现实生活联系的距离,没有体现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排除B项;没有涉及改革开放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
7.(2022·广东榕城九年级期末)下图是某本历史书籍的目录(节选),图中第93条问题的表述最可能是()
世界古代史
……
86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
87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法典为何用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名字命名?
……
93……
95 为什么欧洲历史上有一段时间神权高于王权?
……
A.你知道创立罗马帝国的凯撒同时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吗?
B.“公元”作为纪年体系是怎样确立的?
C.为什么查理大帝被称为“欧洲之父”?
D.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欧洲?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某本历史书籍的目录(节选)的内容“86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87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法典为何用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名字命名?……93 ……95 为什么欧洲历史上有一段时间神权高于王权?”可知,反映的是欧洲的历史。93在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讲述了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曼统治时期,举行加冕礼,称为查理大帝,查理曼帝国的发展,查理大帝被称为“欧洲之父”。故“为什么查理大帝被称为“欧洲之父”可知作为目录,C符合题意;ABD都是课本中一个知识点,不是整个内容,不能作为目录。排除;故选C。
8.(2022·广西梧州九年级期末)646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646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中国处于唐王朝统治时期,故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唐朝,B项正确;秦朝结束于公元前206年,排除A项;元朝开始于13世纪,排除C项;明朝开始于14世纪后半期,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2·湖南茶陵九年级期末)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在( )
A.达•芬奇成功地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充分体现了神权的力量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紧扣题意,AB只是说明《蒙娜丽莎》绘画的方法和技巧,与人文主义无关;C虽然正确,但也没有抓住人文主义这一内涵。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故选B。
10.(2022·山东潍城九年级期末)综合分析下列两幅图片,能够得出的认识最确切的是( )
工业产量排名变化表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6/1728191583978_0.png
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
C.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拥有殖民地的多少
D.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示意图可知,工业革命后,英法经济实力大,殖民地多,美德经济实力小,没有殖民地,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经济实力变大,殖民地还是较少,英法经济实力变小,殖民地相对多,这说明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涉及了英美法德四国,故A不符合题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反映的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故B不符合题意;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经济实力大了,但殖民地却少,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1·湖北随州中考)“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知,苏联模式侧重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幸福。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苏联经济快速发展、苏联农业生产落后的内容,排除BCD。故选A。
12.(2022·湖南汉寿九年级期末)数学上,两个集合的交集是含有所有既属于一个集合又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而没有其他元素的集合。小明同学为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制作了集合如下图所示。你觉得图中交集处的内容最合适的应该为( )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6/1728191583978_1.png
A.都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都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C.都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D.都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错误继续,重新巩固了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的位置,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回到了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存在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1991年底)苏联解体为终点。由此可分析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都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故选项C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冷战期间,美国是为控制西欧,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欧共体,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