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思路探究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基础教学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方面的教育成果,同时也要着眼学生综合素养的发育情况,适时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政基础。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的视角,对思政教育的落实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优化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思路。关键词:初中历史;思政教育;落实途径
引言: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以及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以及良好的思政意识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历史文化、历史科学以及哲学的史学类学科,历史内容中就融合了许多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以及价值情感,将其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巧妙地融合,势必会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序发展。
一、强化思政教育认识,制定思政教育方案
在渗透思政教育的历史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从自身教学角度应当树立起强化思政教育的责任意识,并基于学科教学经验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思政教学体系,保障历史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充分彰显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从现行历史新课标中不难看出,教学要求强调指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突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融入思政教育的历史课堂中,如果只是一味地采取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势必难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有必要从教材内容以及新课程教学标准的综合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结合思政教育的实际需要,精炼教学目标与活动设计,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推动历史教学与思政教育渗透融合。在具体落实策略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学情入手,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做出预判,然后结合历史教材内容的分布情况,制定阶段性的思政教育融合策略,在分步落实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调整教学方案,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学生学情的可行性教学方案,为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融合渗透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课本教学内容,发掘思政教育元素
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基础阶段,课本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融合了大量思政教育的元素。为了保障思政教育在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质量,教师需要从学生思政角度入手对课本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提取可用的教学资源,并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呈现,在带领学生探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和熏陶学生的情感,让思政教育在无形中发生。课本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等内容,不仅涵盖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智慧成果,同时也聚集了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意识。例如,商鞅“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彰显了诚信为本的民族美德;鉴真、玄奘等人的历史活动,不仅促进了古代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主人公身上传递出来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意志更是当代学生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重要精神品质。又如,在学习唐朝与明朝对外经济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中提取历史活动中所隐藏的和平外交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感悟和探究;近代史中的邓世昌、李大钊等历史人物身上“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都可以作为爱国主题教育的素材。这些丰富的历史知识都是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优秀素材,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适时引入和拓展思政教育的元素,丰富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让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也能在无形中得到熏陶,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三、多元思政教学方式,强化思政教育体验
随着各种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普及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正在改变着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体验,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与教学相关的历史场景和影视片段,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在情感共鸣与情景再现的学习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线下查阅书籍资料、上网搜集史料等多种方式,各自介绍一个抗日战争或者解放战争时期的人物,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不易,学习先烈为国家解放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在自主搜集史料资源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让爱国主义情感自由生长;又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去体会当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区会展中心缓缓升起时的那种自豪与骄傲,直观的视觉冲击和刺激比任何教学方式都有感染力。通过这种多元化教学途径的设计,让思政教育与历史教学活动的结合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置身真实情境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体验,强化思政教育的育人体验。
四、引入融合教学措施,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在历史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除了要发掘历史课本中的思政元素之外,同时也要善于借助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做好教学内容的规划以及完善工作,以此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效果。例如,在讲解到关于文天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的视角为学生拓展人物简介、时代历史背景等知识,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绝唱彰显文天祥身上的民族气节。又如,在学习到关于台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隋朝、唐朝、元朝以及清朝等朝代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入手,结合历史地图进行拓展,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爱国情感与家国情怀,让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总结:在初中历史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从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入手,深入发掘学科内容中可用的思政元素,并基于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灵活地应用,在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提高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周艳红.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教育界, 2021(37):34-35.
马晓萍.初中历史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甘肃教育, 2022(23):32-35.
吕增根,李兴华.例谈初中历史学科中课程思政的落地.安徽教育科研, 2023(15):65-6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