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7 23:57:43

高中生物的学科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物的学科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7/1728316663825_0.jpg

高中生物的学科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素养;生物学思想;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它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要领域之一。

一、生物科学素养是什么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

二、怎样树立生物科学素养

(一)生物学思想的树立 

生物学思想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前提,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学思想,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虽然初中已经接触到生物这一门学科,但是初中生物不参与中考,很多学生并没有引起重视,所以高中阶段就需要重新树立生物学思想。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多次强化记忆,运用PPT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加深记忆。比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一节,出现的很多生疏的名词,学生不易于记忆。如果用PPT进行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并记忆。

(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

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学好生物这门学科是必须的一种能力。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八个要素。为了培训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课,细致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样不断的锻炼,学生才能真正具有科学探究能力。 

(三)情境的创设,积极引导学生 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讲授模式,要多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知识的获得,而不是教师的教授。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一,多给出图形或者数据资料,代替以往的直接给出结论,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开动思维,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知识。其二,从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可进行探究的问题。其三,多给学生讲一些生物科技的新进展或者成就,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的交流

真正获得科学探究能力,不仅需要学生独立的观察、思考、提问、并作出假设,进而进行探究活动,同样需要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汇报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的培养,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可以有计划的安排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三、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

实验能力是加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积累实验设计预测、质疑、反思、推理、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应用的体验,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但是,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教育,即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实验药品(酒精、酸、碱等),这也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平常的教学中,及时给学生灌输生物学思想,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梁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文理导航.2011(11).

周宁.浅谈高中生物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理化生教学.2009(2).

高中生物的学科素养范文第2篇

1.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探究中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创新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具有持久的浓厚兴趣,同时更使学生对观察生物问题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与设计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有力提升。学生从实验现象、生活经历入手,提出可探究性的问题并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完成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唤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自觉转化成为学习生物的有效动力。与此同时,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也就才能最大化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教与学中既要有效性地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又要使学生在实验教与学的活动中自主实验、主动观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以探究精神为理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思维创新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升华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新课标》就明确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尤其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以探究精神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性地引导学生提问,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教师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引导方法,做好“提问”的示范设计。创新探索教学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学会学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培养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教与学中不是去“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安排实验活动目的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例如BSCS所指出的:“科学家处理的问题是课文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教师创造一些情境以供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作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中“瓜熟蒂落”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的根本所在。

高中生物的学科素养范文第3篇

一、利用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知识都包含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从生物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中人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物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感受到生物学是鲜活、生动有趣的。

例如,在上高一生物第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对课本中科学家的介绍来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利用高中生物第一堂课《从生物圈到细胞》这节的教学来创设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在上该节课时,教师可用一段“非典”的影片作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材料,让学生探讨病毒的生命活动是怎样体现出来的,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得出“非典”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体现生命活动;或者用“流感”病毒使人患感冒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材料,进行课堂讨论探究,来掌握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再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既是一个细胞又是一个生物体?它们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开展探究,来掌握单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进行探讨,来了解人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的,由多个细胞构成的一个整体。学生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的探究,可以掌握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样离不开细胞。在整个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合作、在探究中展开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探究,又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利用生物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高中生物新教材中(人教版)共有各种各类实验46个,通过这些实验,尤其是探究类型的实验,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

实验教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研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归纳去处理实验中的现象和知识之间的冲突,引发他们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从而构建起新的认知体系,以培养他们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经过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处理、试剂的选择、装片的制作及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等过程。在此实验过程中,学生就要思考以下系列问题:为什么要选用紫色的洋葱而不是无色的洋葱?如何才能把装片做好?在材料的处理方面,为什么用不同的浓度的蔗糖浓液处理洋葱表皮才会产生不同的现象?观察装片时,为什么会发生质壁分离?分离后放到浓度低的浓液内又会复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在生物学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脑,还要同时动手和动眼,真正做到脑、眼、手并用。生物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利用生物课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积极开展生物课外探究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生中进行采集制作标本、植物栽培、动物的养殖、环境的调查等生物课外探究活动。这些课外探究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合作、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现象、查找资料,去说明和解决一些生物问题。如,在植物标本的采集活动中,先要对采集的对象进行观察分析,要考虑是采集植物的根、茎、叶,还是植物的花、果实、种子,不同的季节要采集植物的哪部分,采集后又要怎样处理等问题。学生通过这些课外探究活动,既能锻炼敏锐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还由于学生必须开展合作才能完成,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中生物的学科素养范文第4篇

一、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

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是教材,但教材编写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不一定适合科学的思维过程,也不一定适合教学结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其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巧妙的构思,重新构建和设计,以形成独特的教学逻辑结构,揭示科学思维过程,使之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如高中生物中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仅有几句描述性语言,这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知识无思维性而言,只要记住就可以了。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结构:

(1)让学生观察鸡蛋黄外的薄膜,对细胞膜建立感性认识;(2)展示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图片;(3)讲述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4)让学生回忆磷脂分子的结构特性;(5)引导学生推导出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可能的排列方式,进而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推导出磷脂双分子层的基本骨架;(6)介绍细胞杂交技术和荧光标记实验,让学生理解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性;(7)合理解释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并理解教材中所提出的细胞膜结构模型。

这样的教学结构,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顺着思路一步步引向深入,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研究过程实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采用各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探索的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科学探索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遗传物质的证据时,我设置了以下一系列的疑问和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

(1)先介绍单细胞伞藻的嫁接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伞藻的帽形是由哪里的物质控制的。学生不难分析出,控制其性状的物质在细胞核内。(2)在此基础上设问:细胞核内有哪些主要成分?哪种成分是遗传物质?(3)引导分析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4)设问:染色体是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什么?(5)通过介绍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同位素的示踪法,分析得出DNA是遗传物质以及DNA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三、重视科学发现过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科学发现过程。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发现过程的讲解和归纳,模拟或创设当时科学家探索科学真理的情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感悟科学家的思路,总结他们研究科学问题的一般原理及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中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讲授最为典型。针对这部分的内容,我采用下列步骤授课:

(1)先叙述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2)设问:为什么F1只表现一种亲本性状?F2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为什么有3?誜1的分离比?(3)引出孟德尔的假说和对该现象的解释。(4)设问:孟德尔的解释是否合理?引出测交的概念,并讲述测交的原理和实验结果。(5)归纳得出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以及在农业生产和预防遗传病中的应用。(6)引导学生归纳孟德尔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即假说演绎法:“实验现象假说推论验证理论”。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分离定律的同时,认识到科学研究并非深不可测,而是有章可循的,只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就可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探究。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四、强化实验教学,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高中生物的学科素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教学;创新;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初中生由于青春期的身心剧变,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加强,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结合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其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健康的成长。

生物学是一门渗透着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科学,因此生物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对生物界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更重要的在于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一、持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马洛斯心理需求层次表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教学中可以先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列成阅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己阅读学习,再带着疑问进入课程的讲授过程,从而实现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讲课模式向“自主建构”型转变。同时,还应加强课外知识的延伸阅读,实现课本基础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活实践,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观察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而通过实验则能使学生动手和动脑结合。因此,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全面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从已有知识、经验中产生的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在于知识的运用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新,例如,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准备,以辩论会的模式来讨论当前世界资源和能源危机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是否将来可能引发世界大战。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这才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目的。

四、努力促进科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生物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而生物学是一门综合了多个科目的科学,在教会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去融会贯通这些知识。例如,可以借助生殖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在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阐述沙尘暴、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和危害,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健康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文明成果的不断积淀,知识量和信息量急剧增长,中学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基础知识的传递,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在增强基本技能运用和获取信息能力提高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人生价值观。只有真正做到教学与生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李鸿生,任荣.初中学生身心发展与生物教学的思考.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09):95-96.

陈霞丽.怎样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高树涛.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04):94-9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生物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