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样学好小学语文
1 关于怎样学好小学语文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好好学,不要着急。 那么关于怎样学好小学语文呢?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一、培养学习语文科目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良母”,小学生年龄小不会懂得太多的道理,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有当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在课堂上才能全神贯注地跟上老师的思维,并积极思考。这样学习效果也会很明显地提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8/1728364647435_0.jpg
如果学生对语文科目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垂头丧气 ,这样子又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学习兴趣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才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同学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踊跃地回答问题。
二、多读多练多思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平时课堂中我也经常会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加以训练,同时也需要依靠同学们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在课堂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语文学习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读,并不仅仅是指朗读或默读文章,而是还要包括思考、理解、记忆等内容。换言之,读,就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概括起来就是:解决“写了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以及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希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能够重视读说训练,并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多给他们一些掌声和鼓励。
三、勤于练字,认真书写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不同的字迹,可以反映出人的不同个性。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同学们努力的目标。在此建议学生平常可以练习楷书,长时间的楷书练习,会让学生感受明显的效果,其实想要所有的同学都达到字迹美观的程度,是很难的,但是书写清楚、整洁,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出的努力。也许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可是我们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写字方面的进步。
四、细心观察,写好作文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这都成为学生嘴边的顺口溜了,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作文产生的恐惧心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平日里要善于观察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一般来讲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在作文中写出优美生动的佳句,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头脑空空 ,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所以在平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要学会细读、精读,精彩篇章最好能背诵,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以及语段摘录在笔记本上,平时要懂得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相信写作方面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3、要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 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建议平时有条件的同学可带着摄像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坚持不懈地记日记,有感而发地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并且还要要善于思考。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收获。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
4、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写好作文后,组织在写作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以此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将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产生深刻地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1、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堂记笔记和课后整理的习惯,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课后再做整理。
3、课后复习、思索的习惯,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4、独立解决问题、及时纠错的习惯,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做错的题要及时纠错,不能长期积累错误的习题,这样下去不会的只是会越来越多的。
5、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多看书,多积累好词、好句。写出好作文不仅要有好材料,还需要积累好词好句。准备一本笔记本,把好的词句记在本子上 ,有空的时候翻翻,随时记在脑子里,到作文时就能灵活运用。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
2怎样学好小学语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1.2开展各种活动,把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乐趣化。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时间不长等特点,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其一,适当的讲故事,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的书法家,到今天还流传着他们的奇闻轶事。如王羲之"力透纸背"的故事,柳公权勤奋学习的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从而受到启发,在学习过程中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
其二,搞比赛,可以使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字教学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充分肯定正确点,鼓励闪光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教师接收到来自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信息后,对其正确点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只要学生能做到基本正确,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部分正确就肯定部分。这样,既强化学生的正确意识,缩小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优点得到认同,将会发挥更大的潜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还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如在教《乌鸦喝水》一文时,理解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帮乌鸦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瓶子里的水?"一生说:"把树叶卷起来当吸管。"看似不现实,但我们不能不为学生的大胆创造而惊叹!
2、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原则。
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
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3、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放低沉的哀乐,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然后老师进行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其融入课文所展现的意境中,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参与,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接着放映课文插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片,形成初步印象,再细看各个部分,从人物的服饰、仪表联想他们的身份、爱好;从人物的举止、风度联想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最后结合课文讲读,使学生对人物的品格、精神风貌获得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一束鲜花》一课时,教师准备好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在上课之前用音乐导入,这样就可使教学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当"我"看到小男孩跪在母亲坟前,心里想到了什么时,可播放《天下父母心》的歌曲,教师可跟着音乐轻轻朗诵歌曲,使学生通过歌曲内容去理解"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各抒己见,有的还引用了歌曲中的歌词来回答老师的提问。电教手段的运用,成为课堂中化难为易、激发情感、掀起高潮的重要手段。
4、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非常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古往今来,历史上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商鞅舌战群臣,得以顺利变法;诸葛亮舌战群儒,得以说服孙权抗击曹操。这些故事时至今日仍然激动人心。
人类需要交际,人和人之间需要沟通,更何况是和小学生,即便是自己和自己也需要内部沟通,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充分体现出了语言的巨大价值。一个教师要充分相信语言的力量,要充分使用犀利的语言这一利器。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学生面对糟糕的环境,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说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境,那么就会消磨掉他的意志,就会耗费他的大量精力,他就会感觉到疲惫不堪,他的神经系统和潜意识就接受了失败、灰心、沮丧等等不良信号。这时候最需要有人对他进行心理帮助,引领他走出心理误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
3如何学好小学语文
低年级: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才会有效率。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2、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好知识根基,并且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教材学习好,掌握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个人的努力、老师的引导,需要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是我们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中年级: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8/1728364647435_1.jpg
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就是出声诵读。就语文学习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凭看,光凭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书面语言的根源是口头语言。作者想说什么话,经过组织润色,写成文章。写文章给别人看,等于说话给别人听,只不过不是用口说而是用笔写罢了。读的人把文章朗诵出来,将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读者就站在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出一番话。读者就象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象读者的语言。读文章不止一遍,而要读若干遍,要读纯熟。这样,作者的语言就真正化为读者的语言了。作者文章中用的那些词汇,那些句式,那些表达方式,经过熟读,就能消极吸收,成为读者语言储备库里的东西,何时想用就能拿出来,而且大多是拿出来就能用。当此时,读者才算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了。
高年级:
1、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上的一个关键年段。从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来讲,小学生进入中年级时,已认识了千余个汉字,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要求学生在高年级小升初的压力下更加努力。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2、勤于写日记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语文能力。另外,不在局限于很浅显的阅读内容,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环境的描写,作者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需要孩子自己去体会、感受,故事的内容不是读一边就能体会出来的。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语文时,还要有三“不要”精神:
1、“不要一头扎在课本内”读报刊、看小说、听诗歌、看话剧、分析范文等,也是在学习语文。当然,课本应当首先学好,因为“课本是经过精选的一课之本”。
2、“不要一头扎在题海中”怎样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呢?林老师表示,要做精选过的练习题,认真查找丢分点,总结经验,让自己每做一套习题都有新的收获。不要做很多重复又无效的练习,那是无用功。
3、“不要一头扎在课堂里”不要闭门读书,要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比如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采访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看一些经典话剧可以多了解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参加作文大赛、辩论大赛等能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4学好小学语文的方法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流为形式主义。课堂上,也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开始有模有样的探究。几分钟之后又是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实际的无知和滥竽充数,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的装饰性道具。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
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在现实中教学,一些教师的设计活动却有粉饰门面之嫌。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只以新奇的形式取悦学生,唱一段、舞一曲、演一出,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
这些活动已经脱离了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尽管表象上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但最终也只能是一出无意义的“闹剧”,因为40分钟的课堂被花样繁多的活动分割得七零八落,阅读教学失去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四、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关于怎样学好小学语文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