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9 04:11:00

课程思政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2021 年 5 月第 40 卷第 5 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of   of   . 40 No. 5doi: 10. 3969/j. issn. 2096-8531. 2021. 05. 024收稿日期:2021-01-15基金项目:2021 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大思政’视域下研究生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作者简介: 白璐( 1995—) ,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 佟玉英( 1978—) ,女,黑龙江肇源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从事应用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研究。课程思政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白 璐,佟玉英(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摘 要: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高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与思政元素融合进行分析与探索。在课前准备方面、课中实施方面及课后评价反思方面分别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发挥历史课程独特的育人的功能,培养出具有历史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中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 G633. 5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2096-8531( 2021) 05-0077-03从“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看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点要牢牢把握。

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核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最根本标准,着力于树立和践行社会认可的人才观、质量观,尽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自课程思政理念在全国各学科推广应用以来,与很多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结合融入并进行探索研究,却一直没有与高中历史教学课程结合的相关研究资料,且在课程思政理念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下我们要在历史课程中有效结合课程思政理念,要系统梳理、准确把握现阶段学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形势特点,将类似统筹推进“有盲区”、探索实践“有误区”、教学能力“有欠缺”等突出问题一一解决[2] 。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历史学科的很多知识和事情基本无法通过实践去验证,难给学生较为直观和真实的感受,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相对空乏[3] 。在新一轮统编教材改革和课程标准更新中,教师在一线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课程目标与考试要求没有很好结合,单节课程容量大,课文偏多、偏枯燥给一线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等。但新改革的确在课程目标以及教材设计上有了很大进步,使得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过程中体会应具有价值关怀,而且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学会以致力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4] 。

在历史课程设计中的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实施阶段和课后评价阶段分别与课程思政理念相结合,为读者解读如何在历史教学课程设计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传递社会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一、课程思政理论结合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各类课程要以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说。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培养核心素养更是与思政课程的培养目标相融合,其中的唯物史观为学生培养各素养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辩证地宏观地了解社会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过程。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去看待历史发展,科学分析历史问题,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家国情怀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了解自己与家庭与祖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对史实的学习让学生加强对价值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经验解决问题。核心标准素养很好地将课程思政的理论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春风化雨”的作用。二、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历史课程设计的实践( 一) 课前准备1. 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2017 版课程标准中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相似点。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着力于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政治、文化均是促进人类发展的要素之一。历史解释让学生培养成对史事进行综合客观分析的思维,形成科学、客观、全面、合理的历史解释,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利于培养学生日后分析解释各种事物的能力。时空观念更是立足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学会站在不同时期、不同立场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 7 7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程思政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