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语文:看上去有点尴尬,但却是一场最“隐蔽”的持久战
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梳理了一下自家娃在小升初数学上的一些打算。有些家长朋友看完以后,问我语文打算怎么搞?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0.webp
我其实有点懵,每个娃情况不同,冲小升初的做法也不相同。在我家,在这个阶段,在这三科中,我们确实把数学摆在了最优级别。但语文肯定也是要搞的,我们的语文也不出挑啊。
理顺了一下思路,和大伙聊下自己的真实看法和做法。
第一,先说说我对小升初语文的看法。
作为主科,它看上去有点尴尬。但如果小瞧它,它隐蔽而复杂的特点,将在后续的中学阶段,成为一场艰绝的“持久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webp
为什么这样说?
1、小升初的语文,地位是有点尴尬的。
居然说语文的地位尴尬,现在不是流行大语文?不是流行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吗?
是的,这话并没错。
但有一个前提:你首先得是数学、英语的尖子生,不然,想靠语文拉开与学霸的距离,还想得为时过早。
而在小升初考试中,能起到区分度的:首先是数学,然后是英语,接下来才是语文。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2.webp
而在小学阶段,语文这一科考察的难度并不大。课外大语文的拓宽和深挖,所能带来的区分与差异,将在中学才会出现。
这很像原版英语,扎实的听力,庞大的词汇,巨量的阅读,好理解的文化背景,自然的写作输出,这在小学考试中,基本上占不到明显的便宜。只有进了高中,甚至一线城市的重点高中,方才显现出威力和优势。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3.webp
2、可一转入中学,语文就开始学不懂了。
尽管小学学和考都不难,可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一进中学,便会急转直下。
现代文的难懂,文言文的加量,课外名著的深解,最关键的是,考试会有大量的课外内容,就看你中小学的阅读输入,做得是不是巨量且优质。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4.webp
所以,很多小学语文考90多分的孩子,进了初中,觉得连语文成绩都降下来了。要命的是,这种文史哲结合的难,会一直延续到高中。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5.webp
一路往下走,语文都谈不上“容易”二字。
所以说,这种小学到中学的转变,尴尬不尴尬?
3、想后面走的顺,小学就得做很多暂时看不见效果的铺垫。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6.webp
作为第一主科,你不可能回避它。
面对小学易,中学难的特点,注定了语文才是一场隐形的持久战,重视它,将时间战线拉长,慢慢打,慢慢耗,不指望突飞猛进,不期待快速提升,一点点蚕食扩张,才能看见胜利的光。“慢即是快”,才是这一科最好的执行哲学。
想中学大语文走得顺,小学就必须腾出时间,去做很多暂时看不见效果的铺垫工作。
多看看历史、文化类通识读物;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7.webp
多看优秀文史、科普纪录片;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8.webp
多去看各种博物馆;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9.webp
提前背诵中学古诗文+古诗文拓展;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0.webp
提前读中学指定文学名著;
这些工作都相当消耗时间,短期来说,对小升初的提分还并不明显,可长期来说,对于中学语文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备。
所以你说,作为家长,矛盾不矛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1.webp
第二,说说我家对小升初语文的做法。
1、跟紧课堂,五、六年级尤其注意提高语基的学习效率,争取每一次新作业、每一次新测验都能起到掌握新知识的效果。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2.webp
小升初语文的难度并不高,其中还有很大一块是语言基础知识。这一块,只要孩子学习态度端正+时间足够,基本上都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
我家娃现在五上,我会平时多督促娃:盯紧课堂,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写作业,这个工作难度并不大,只要能认真落实,就行。
要知道,咱们小学的语文课时是最多的,而且论教基础知识的水平,各个小学、绝大部分的老师不会差异太远。如果连这个时间最多,老师盯得最紧的环节,都错失了,还要去课外去过多的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那就太不划算了。
2、专项练习、分类卷子,不要等,尽早介入,提前刷起来。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3.webp
大伙知道,语文的特点和数学不太一样,在知识衔接上没那么紧密,很多内容,先学一点、后学一点,影响并不大。
那么,有些偏基础类、偏常识类的考察,我们完全可以提早介入、提前刷题。
比如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病句修改,句式的变换,标点符号的应用等等,这些内容五上刷还是六上刷,没啥区别呀,反正老师都讲过了。如果忘记了,就去配一本知识大全或基础知识手册之类的,先把专题内容归纳复习一遍,再针对性的做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4.webp
比如常识类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就更加适合化整为零,提早动手,能消化一些是一些,不要留到六年级总复习再去做,到时候量大时间紧,就不可能那么从容了。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5.webp
我家就准备了一套分类卷,和一本小学基础知识手册,有空就一个个专题的刷。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6.webp
而且有一个内容,能早做的一定要早做,光时间上都会受益无穷。那就是古诗文。
小升初的古诗文考察不会太难,比较偏基础,背好默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抽时间把小学段古诗文提前背完(其实没多少就100多首),如果可以,把初中也背完(这个主是是一些分班考会考)。然后古诗文总复习时,就只要集中刷这一部分的理解型题目就好了。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7.webp
3、在家里,就把阅读理解和考场作文作为重点,进行训练。
前面两项都不难,只要认真,只要时间够,做了就有效果。但难点并不在此。
阅读理解和考场作文才是重头戏。这两部分加在一起,足足占了60%的分数,关键是不容易拿高分。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8.webp
而且这两部分,在课堂教学里,教、练、考的效率,都不高,连语文老师都觉得这历来是难点,就不要太指望个个孩子能充分吸收了。
所以在家里的功夫,时间最好多花在这两块刀刃上。
1)、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我们打算加大练习量。
上学时,周末就做主流的单元卷,周中争取做3-4篇阅读理解;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19.webp
放假时,就专门刷分类卷,分类卷里的阅读都是专门分了各种文体的,写人、写事、写景,议论文,说明文,针对性很强。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20.webp
加大阅读理解的练习量有啥好处呢?
顺带复习了基础。
有很多阅读理解的前一、两项,其实考的就是语基里的字词运用,只不过是放在语境里、结合上下文去考,反而更具有综合性。所以多做题,也是巩固前面字词句的一个渠道。
提高了解题技巧和速度。
这个是最关键的。
通过多做题,多归纳总结解题的技巧,学会判定问题的要点,是考修辞手法,还是说明方法,还是写作顺序,还是文章结构;学会踩点得分,回答既详略得当还不失要点;学会开放式问题的通常写法,在限定的框架之下再“开放”式书写。
还有一个,在给娃讲解之后,主观文字较多的答案,照着标准答案抄一遍,熟悉正确答案的字数、写法和文风。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21.webp
另外,阅读理解要限时,平时练习可以给到15分钟,多分析一下。但要慢慢提升到10分钟完成一篇,适应考试的要求。
加强了优秀散文的输入。
如果孩子没时间在课外专门去读各大专题的散文集,那么我觉得,直接做各种主流教辅的阅读理解题,是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能够入选的例文,无论在高度、情节、结构、情绪、字词上,基本上都是精品,而且它们的篇幅都不长,短小精悍。
孩子们光是多读一读,都是一种优质的输入。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22.webp
2)、考场作文。
作文肯定是要多练的,但为了在小升初这个关口取得不错的分数,我觉得还是要把努力的重点放在考场作文上。
知道考场作文的要求。
作文占整个卷子的30分,我们肯定得重视,首要目标就是”保稳“,奔着90分的一类文去。
那么,作为家长,就得了解一类文是个什么要求。当然,小学的一类文要求没那么高,有些地方改卷子也没那么严格,但大致的条条框框,我们还是要心中有数,不然,平时怎么练?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23.webp
比如:
字迹工整、美观——练字,这真是老师从小学一直喊到高中。
写作文题目,格式正确,不要加书名号——居然有娃不写题目的?是的,真有。
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这个已经不容易了,把话说清楚,还要有”金句“,还有点气势。
精心选材,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述——这个也不容易,素材得生动,没有废话,还要有美感。
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这个也有难度,文章结构不好拉,逻辑性在往议论文难度靠,思想就更不用说了,小屁孩能有什么高度,能把一些老师讲的升华点,消化一下就很不错了。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看似简单,可真有好多孩子习惯一逗到底。
达到规定字数——你真写600字就悬了,有经验的老师才会让娃习惯性的多写两行,650左右最保险。写少了,有些地方至少扣3分。
时间管理——40-45分钟,2-3分钟审题,3-5分钟简单理一下提纲或思路,边想边写,半小时多点搞定,剩几分钟检查修改。你想,这平时训练得有素?
细看一下,似乎这小学一类文,也不是特别容易啊。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24.webp
假期加大练习和修改,建立自己的“范文库”。
知道了一类文的标准,那么就按这个目标去练习。在时间充裕的假期,对照各地的真题卷,捋出常考的文体和类型,每个专题都去写个5-8篇,把优秀的素材、名句、字段,都沉淀下来,建立好原创版的“范文库”,考试时再遇上,直接引用,就从容多了。
但话说,这个工作是真费功夫。一篇650字的小作文,从认真审题目,到落实提纲或列思维导图,再到写初稿,精讲,精修,最后誊抄正文,没有2、3个小时,根本搞不完。
所以只能在假期里多做,提高写作熟练度,才有可能指望考场上的顺利输出。
上学时跟好老师的写作任务,争取写一篇有一篇的效果。
或许有家长会问,学校本来就有教作文的,这都自己在家练,那要课堂上讲作文干嘛?
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
语文老师按教材每个单元的写作任务来教学,是很体系的,这是一个一个的小基础,没有这些写人、写事、写景、写感受、写童话、写通知的高效练笔,哪来后面的长文输出?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25.webp
只不过,语文老师没法提前一到两年,去按毕业一类文的高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
既使到了六年级会进行作文总指导,但到了那个时候,只怕是时间紧、任务多,没多少能分配给需要长期课外磨练的考场作文了。
所以,课内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外家庭按考场一类文进行配合训练,这才是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之路。
单靠某一条路,或是认为这纯粹是孩子自己的事,让他一个人去面对,那就难度太大了。作文写得好,那是文科综合能力的集大成者,并不容易。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04730487_26.webp
好了,距离上初中还有一年多,咱们别慌别忙,好好一步步的积累,为中学语文的长期学习,去打一个不错的开局球。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