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PT解读中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规律(二):“科技创新”类话题语篇的设问规律
公众号几天前的一篇文章展示了GPT总结提炼的中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工作与职业”类话题的设问规律。在阅读了10篇这个话题的高考英语真题后,GPT做了下面的提炼与总结: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55536313_0.png
在做完这个总结后,GPT又按照上述五个视角(或称方面),对10篇文章中话题词汇做了结构化知识的梳理,形成了真题语篇话题词汇知识的网络,帮助学生看到词汇的形式与它们在语篇中扮演的表意功能之间的关联。
昨天,在“英语学习”的公众号,我看到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的赵教授和他的学生一起发表的论文,文中的这个图让我为自己的研究感到一阵窃喜,立马给赵教授发了微信,说我最近也在研究这个。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55536313_1.jpg
这个图,和公众号前面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高红玉老师上人教版课文《万婴之母》设计的学案中的图几乎一模一样。和现行英语教材课文后面的有重要区别,那就是:教材中的永远只让学生填写三级结构(也就是段落中核心主题词块),但是从来不让学生填写二级结构。赵教授论文中的这个图和高老师设计的图与教材中的图不一样,他们在第一个二级结构那里做了示范,给出了这个上位词,然后第二个和第三个二级结构中需要填写上位词的地方,也是空着的,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提炼,概括和归纳。当然,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词汇,也发展了逻辑思维,明白了词汇和它的语义功能指向之间的关联。
我和深圳二外的袁老师国庆期间一起合作了下面的论文,前天晚上投出去碰运气了。在我们合作的这篇论文里面,也是既要求学生在一些地方填写三级结构的下位词,但是也在一些二级结构的地方填写上位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55536313_2.png
在上面这篇论文中,按照袁老师的要求和建议,我把GPT生成结构化知识,围绕语篇主线设问和理答,生成同话题群文和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和生成主题词汇巩固练习的四条GPT指令都给出来了。袁老师的意思是,这些指令给出来,有可能会增加这篇论文被看上的几率。
到目前为止,我写的口水文,尽管得到了不少一线教师的点赞和鼓励(昨天还因为一篇一年之前的旧文得到隔壁中山一中侯老师的鼓励),却是没有几篇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的,因为它们都不符合学术规范,不知道这次这篇又运气如何。
文章写出来后,无论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差,我都发给团队的小伙伴们看。团队中的林晓研老师不仅是命题高手,也是写作论文的高手,她看了GPT对全国卷真题的分析后说:唐老师,我感觉它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我写论文时为了比较真题,前面要编码很久很久,但是你却让它几分钟就比较出来了。而且它确实分析得很好。团队的袁培元老师看了文章后更是鼓励我说:唐老师,这篇视角独特,写得好,应该拿去发表。我听了后,笑了笑,不为所动,继续想下一篇。
言归正传,我们这次研究的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CD篇命题中一个常见的主话:“科技创新”类的文本。
我们先去高考英语真题库中找6篇关于这个话题的真题出来,然后一股脑输入给GPT。然后对它进行一番类似下面这样的“教导”:
你好,GPT。今天我给你输入6篇高考英语中关于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这个话题的语篇和命题。我先和你讲一下高考这样考的背景:在高考英语中,这个话题非常常见,一般出现在阅读理解的C篇或者D篇。你知道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英语是一门语言,是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在高考英语中,学生阅读有关科技进展的报道,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博文强识。阅读科技类的语篇体现了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也是当下基于素养的命题中体现跨学科元素的重要表征。下面请你仔细阅读6篇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科技类语篇和设问,告诉我专家一般从哪些角度设问,并且基于语篇梳理这些角度下的话题词汇,促进学生词汇的深度学习。
做完上面的调教,我就把下面的六篇真题,共计2694词,输入给了GPT。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55536313_3.png
输入上面的文本,经过1分钟左右的思考和分析后,GPT生成了下面的回答:
高新科技类语篇 高考专家常用的设问视角和语篇中的主题词块梳理
根据你提供的六篇文章和设问,以下是高考专家在涉及新科技的文章中最常用的设问视角,总结并举例说明:
1. 当前问题及挑战(and )
这一视角探讨现有问题或挑战,考查学生如何理解新科技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
·例子:
“What is awith the - ?”(C篇)
该问题探讨畜牧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并通过机器人技术解决这一挑战。
“Which of thebestthe ban on ’in the US?”(B篇)
设问考查美国现有禁令在减少分心驾驶中的实际效果,指出虽然有禁令,但分心驾驶问题仍在恶化。
2. 工作原理( )
这一视角关注的是新科技为何能够运作,考查考生对技术背后基本机制的理解。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
·例子:
“What makes theofto rail lines ?”(A篇)
无人机在铁路检查中的应用是基于它们在检查高压电线中的成功经验,设问聚焦在该技术的基础原因。
“What makes theof the smart?”(E篇)
该问题要求考生理解智能键盘背后的工作原理,即每个人的打字模式不同,使得该技术得以实现。
3. 科技功能( of )
这一视角关注新科技的具体用途和功能,考查学生理解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式和效果。
·例子:
“What will ’s robot be able to do?”(C篇)
该问题考查机器人在牧场中的具体功能,包括监控牛群和草地质量。
“What can thehelp a find out?”(B篇)
的功能是帮助警方确定司机是否在驾驶时使用了手机。
4. 科技发展的未来走向(of )
这一视角考查考生对科技发展的未来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理解,设问要求预测技术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变化或影响。
·例子:
“Whatisof the rail ?”(A篇)
该问题预测未来无人机在铁路维护中的作用,包括提供早期预警的功能。
“What can weof the in the ?”(D篇)
该问题关注发光植物在未来照明方面的潜力,可能用于减少能源消耗。
“How mayhelp with to?”(C篇)
该问题探讨机器人在防止牛群被盗方面的未来应用。 认为,随着牛群盗窃问题的加剧,机器人可以极大地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反映了科技在未来畜牧业中的发展方向。
总结:
通过分析这几篇文章,可以总结出高考专家在新科技类文章中常用的四大设问视角:
1.当前问题及挑战:分析科技如何应对现实问题。
2.工作原理:探讨技术得以运作的基本机制。
3.科技功能:考查技术能够完成的具体任务和操作。
4.科技发展的未来走向:预测技术的未来应用和发展潜力。
这些设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技文章,训练他们不仅要掌握科技的现状,还要具备对其未来应用的预测能力。
我们现在基于四个常用设问视角,梳理六篇文章中的话题词汇(词组),这些词组支持文章内容的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技类文章中的核心概念。
1. 当前问题及挑战(and )
·C篇(机器人在牧场中的应用):
o“labor ” (劳动力短缺)
o“ abouttheft” (关于牛群盗窃的担忧)
o“low-tech ” (低技术方法)
·B篇(的应用):
o“ban on hand-held ” (手持设备禁令)
o“ ” (分心驾驶)
o“” (公共服务活动)
o“road ” (交通事故)
2. 工作原理( )
·A篇(无人机在铁路维护中的应用):
o“ high-lines” (检查高压电线)
o“lines” (检查铁路线路)
·E篇(智能键盘的发明):
o“ ” (打字模式)
o“ and ” (打字节奏和压力)
o“ the force of ” (分析打字力度)
o“data ” (数据安全)
3. 科技功能( of )
·C篇(机器人在牧场中的应用):
o“ the ” (监控动物)
o“track theof ” (监控草地质量)
o“ signs of ” (检测生病的迹象)
·B篇(的应用):
o“check for” (检查近期活动)
o“” (操作系统分析)
o“hands-freelaws” (免手驾驶法)
4. 科技发展的未来走向(of )
A篇(无人机在铁路维护中的应用):
o“ early ” (提供早期预警)
o“and AI” (先进传感器和人工智能)
o“guide the train like a co-pilot” (像副驾驶一样引导火车)
D篇(发光植物的科技研究):
o“self-lamps” (自供电路灯)
o“” (减少能源消耗)
o“ ” (发光植物)
C篇(机器人在牧场中的应用):
o“keepfrom being ” (防止牛群被盗)
o“in ” (农业中的自主机器人)
F篇(大象的鼻子与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bio-inand ” (农业和工业中的仿生机器人)
“ new toskin” (开发类似大象皮肤的新材料)
总结:
通过对这六篇文章中的话题词汇进行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篇文章在不同视角下如何使用这些词组来支持其表达。当前问题及挑战视角集中于描述科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工作原理视角解释了技术为何能够运作,科技功能视角描述了技术的实际用途,而科技发展的未来走向则展望了这些技术在未来的潜力和应用场景。这样的话题词汇梳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同时帮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学会如何使用这些词组表达具体的科技内容和功能。
GPT上面做的这些分析是否有道理,是否站得住脚了?我们拿深圳高三一模二模的同类语篇来验证一下。我们找两篇深一模二模中关于科技话题的语篇
输入给GPT,让它分析一下:深圳一模二模的命题有按照你总结出来的规律开展命题吗?GPT回答说,有的,深圳一模二模的题命得很好,和高考真题很像。下面是它的具体分析(红色标记的地方,我觉得它没有讲假话,逗我们开心)。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55536313_4.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55536313_5.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55536313_6.png
如果光明区的高中英语老师们觉得上面这个研究对他们带领学生开展高三英语的复习备考有用,我后面还可以继续做“环境保护”,“调研报告和数据解读”,“体育锻炼与健康”,“文学与艺术”等高考英语中常见话题的设问视角和话题词汇梳理,并汇编成册给到他们。当然,如果老师们觉得没用,那就不做了。我个人认为:上面的分析解读不仅仅对于学生提升备考效率有帮助,对于青年教师学习阅读理解的设问命题也是有帮助的(现在各地都在举行青年教师的命题比赛,昨天我还受邀给重庆一个区的高中英语教师原创命题比赛提供了一个评分维度和权重的表格)。
我们前面在市教研员于老师的带领下,在北京外研社出版了《赢在思维——高考英语读思写》这本书,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很多鼓励和认可。现在看,如果外研社同意的话,我们可以基于GPT的辅助来重新规划和修改这本书了(我们以前是对每个话题下辖的每个语篇做单独分析,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话题下辖的真题语篇设问的共同规律),也可以把24年的真题放进去,把前面忽视了的“工作与职业”这个话题放进去。看看于老师与外研社沟通的结果吧。
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怀旧一下。时光飞逝,一切都变得好快。当年我们一起编写《赢在思维》召开线上会议的课件我还保存在我的电脑里,但是编写团队的10位小伙伴现在已经各奔东西,高老师和杜老师都离开了深圳,去了广州发展。杨慧老师从命题的大咖成为了一位在家和学校管理岗位之间来回奔忙,几乎没有时间再命题的老师(2025年广东省一模二模的命题杨老师将是近年来第一次缺席)。我在这篇口水文的末尾用一线教师在朋友圈发的文字中包含的对我们这本书的表扬来致敬我们当年的努力吧。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0/1728555536313_7.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