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5 09:02:31

南财快评:说高考数学太难,要辨析什么是“难”

2022年高考的第一日,媒体和网络一如既往地关注两个话题:高考作文考什么,数学难不难。不同于对作文涉及红楼梦、围棋等话题的争论,对于数学试卷几乎是众口一词的“难”。从媒体报道看,确实有不少重点中学的考生都表示数学试题很难,尤其是最后几道大题很多人只能“留白”。

讨论高考数学难不难,首先要有一个评判标准。如果只是看主观感受,相信任何一年大部分考生都会觉得“数学难”——至少比语文难。就这一点而言,可能今年觉得数学比预期难的考生比例确实高了不少。

一个可能的客观标准是“平均”成绩,这也是部分媒体所关注的。但除了平均数,我们还需要看中位数以及其他指标。已经有教育专家说,出题方向是“易者更易,难者更难”,这就要看最后的分数分布。

最重要的是,从考生的角度当然希望绝对分越高越好——其实考生也明白相对排名才是决定录取结果的数值,而从教育者(出题者)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信度和效度——能否真正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最终能否“指挥”未来的考生好好学习,也就是“筛选”和“培养”的功能。所以要讨论的是:该不该“难”。

首先,任何筛选性的考试,都需要让大多数人觉得难,否则无法起到筛选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区分度。试想,如果有10%的都考140多分,每一分就有数十万人,高校如何去选择?

从“培养”的角度,我们不能泛泛而谈“难不难”或者“能考多少”——虽然这是考生最关心的,而要看到底是怎样的“难”。大致来说,考生口中的“难题”可以分为:知识超纲;计算量大(繁);角度刁钻古怪(偏);对思维能力要求高。其中,超纲题应该避免,最后一类应该鼓励,繁和偏则需要适当控制。

关键是,上述几类“难”的性质不一样。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姜伯驹院士多年前即指出,有时考得“刁”,或者不是考能力,而是考熟练程度。

如果考试区分度下降,同一分段的考生就会更多,没有区分度的问题将加剧,学生就有更大的动力去争取哪怕一分。如果此时考试内容又是“偏”“繁”式的难,这就会鼓励学生搞刷题训练,各种补习强化班还会继续存在。

当然,高考录取是根据总成绩来筛选的,所以我们还要结合其他学科来看:到底数学的重要性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对此,经济学告诉我们,人们所做的比所说的更可信。近些年来,不同于二三十年前的“学好数理化”,“高考界”开始流行“语文为王”的说法。如果这反映出不少考生觉得数学不需要再多学了,那显然高考数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里的改进不是简单的难或不难,而是究竟应该考什么,最终就是中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财快评:说高考数学太难,要辨析什么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