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11 12:29:19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一#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今天©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1.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2.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XX银溶液,并用稀XX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Ag2CO?3↓+

Ag2CO?3+2H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XX和SO2

SO2+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XX的方法。

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1、Fe(OH)3胶体的制备:FeCl3+(OH)3(胶体)+3HCl

2、碳还原氧化铜:2CuO+C2Cu+CO2↑

3、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白色)

4、钠在空气中燃烧:2Na+(淡黄色)

5、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H2O=4NaOH+O2↑

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CO2=+O2

8、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9、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10、Al与盐酸反应:2Al+6HCl===+3H2↑

11、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3H2↑

12、Al2O3与盐酸反应:Al2O3+6HCl===+3H2O

13、Al2O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H2O

14、Al(OH)3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15、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2H2O

4.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N2=Mg3N2

2SO2+O2=+Cl2=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Cl+O2↑

=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6OH-=2S2-+SO32-+3H2O

+2H2O=4NaOH+O2↑;+2CO2=+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MnO2+O2↑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例:根据反应:8NH3+3Cl2==+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xxx,还原剂是xxx,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xxx;

(2)当有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xxxx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

5.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6、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多可容纳2个电子)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0959395_0.png

=高一文档推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