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11 14:11:26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课标测试题及答案(3套)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课标测试题及答案(3套)

第一套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历史学是在一定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2.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功能。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4.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5.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6.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7.必修课程采取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

8.历史必修课程内容分为、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

9.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三个模块。

10.历史选修课程是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

11.历史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课,学分,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

12.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每个模块学分。

1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14.历史课程学业质量水平分为级。

15.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2.请简要说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含义。

3.历史教学中有哪些教学建议?

三、论述题(30 分)

论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设计主要依据。

答案:

一、填空题

1.历史观

2.教育

3.文明成果

4.价值观

5.历史解释

6.必修

7.通史

8.中国古代史

9.文化交流与传播

10.自主

11.4

12.2

13.表现

14.4

15.基本

二、简答题

1.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教学建议包括: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订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新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开展基于史料的学习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手段多样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论述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设计主要依据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要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并做到与初中、大学相关专业衔接,依据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学分结构、内容选择原则,既为全体学生发展打好共同基础,又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历史学核心素养,将历史课程结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类型及其布局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使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以更加充分体现;历史学发展前沿成果,注意吸收历史研究新成果,使内容体现出历史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选择基本、重要、典型的史事,并为学生提供历史的多个视角,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改革成功经验和国外历史教学优秀成果,在充分吸取多年来历史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意解决新问题,使课程结构更有利于改革的不断深化,适应国家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第二套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以下不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

A. 历史理解 B. 唯物史观 C. 时空观念 D. 史料实证

2.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其模块名称是( )

A. 《历史基础》 B. 《中外历史纲要》 C. 《历史概论》 D. 《历史通论》

3.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每个模块的学分为( )

A. 1 分 B. 2 分 C. 3 分 D. 4 分

4.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几个等级?( )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5.以下哪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A. 死记硬背 B. 题海战术 C. 探究式学习 D. 机械重复

6.历史课程要坚持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 B. 培养能力 C. 立德树人 D. 提高成绩

7.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能够( )

A. 背诵史料 B. 理解史料 C. 辨析史料 D. 创造史料

8.时空观念素养使学生能够( )

A. 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 B. 在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事件

C. 绘制历史地图 D. 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

9.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学生对国家的( )

A. 认知 B. 情感 C. 行为 D. 以上都是

10.历史教学中应注重( )

A. 教师的讲授 B. 学生的自主学习 C. 师生的互动 D. 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历史学科只需要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和人物即可。( )

2.历史选修课程是可有可无的。( )

3.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 )

4.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的唯一正确观点。( )

5.历史教学中不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

6.历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7.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相互独立的。( )

8.历史学业质量评价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

9.历史教学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10.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深化和拓展。( )

三、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请简述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2.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四、论述题(20 分)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论述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B

5.C

6.C

7.C

8.B

9.D

10.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

2.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如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国家的兴衰历程等,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开展主题活动,如历史演讲、历史剧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家国情怀;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自身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四、论述题

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唯物史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闭关锁国等)以及英国的工业革命背景(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海外市场),让学生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分析中国战败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如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 时空观念方面:利用地图、时间轴等工具,让学生明确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1840 年 - 1842 年)和地点(中国东南沿海等地),以及战争前后中国和世界的局势变化。例如,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 史料实证方面:展示当时的历史文献、图片、文物等史料,如《南京条约》的原文、英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图片等,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从而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例如,通过分析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料,让学生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财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 历史解释方面:组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影响等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例如,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比不同学者对鸦片战争的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解释的辨析能力。

- 家国情怀方面:讲述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苦难,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结合当今中国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三套

一、名词解释(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史料实证

3.选择性必修课程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2.历史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何区别?

三、案例分析题(40 分)

以下是一段历史教学案例:

教师在讲解“工业革命”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生产场景的视频,然后展示了一些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图片,如蒸汽机、火车等。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工业革命的内容,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工业革命的起因是什么?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最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请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析该教学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2.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3.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二、简答题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事件,能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能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历史必修课程采取通史方式,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共同基础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是在学生修完必修课后,根据个人兴趣和升学需求选择修习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题

该教学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 符合的方面:

-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学习兴趣,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要求。

- 基于史料学习: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结合视频、图片等资料进行讨论,这是一种基于史料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符合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开展基于史料的学习教学活动的要求。

- 培养合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要求。

-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让学生讨论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符合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 有待改进的方面:

- 缺乏深度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可能不够深入,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如对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 未充分体现家国情怀:该案例中教师主要关注了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没有将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缺乏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等问题,与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要求有所欠缺。

- 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在最后只是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并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与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7086203_0.jpg

需要资料的朋友可以关注该公众号,也可转发给周围需要资料的人,随后我将推出全套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课标测试题及答案(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