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下高中地理学习的三个思维
《陈继裕记》,心路经历;捕捉随笔,借鉴回忆。
谈一下高中地理学习的三个思维。
一是宏观到微观,把握尺度观。二是立足整体看部分,把握整体性和差异性。三是置身情境演示动画推导因果。
从宏观到微观,分析小地方,要着眼全局,有大局观。立足整体看部分,整体的宏观的情况,会体现到微观的具体地方,分析小地方,既要看所属大区域特点,也要体现个性化的地方特色。再者就是一个因果推导。
先说从宏观到微观的尺度观。以三圈环流为例,三圈环流,是从整体上把握,从整个地球着眼,属于大尺度。三风四带的气候,涉及到的某个地区,必然符合宏观上的这个地方的风的特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这就是从宏观到微观,这就是尺度观。同时还要看到,根据变化的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如高三开学考17题第一问,判断特马7月的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0.jpg
盛行西南风;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加纳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1.jpg
再说整体性与差异性。如高三开学考地理选择题第4题,崮山顶有个凹地长草,四周崮坡不长草,为什么?从植物生长需要水热条件的源头来思考。从整体性上来讲,它是一座山,整座山的温度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四下温度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热量因素不是主要因素。那么就得再看它的差异性,崮顶较平坦,为石灰岩,利于储水,水分条件较好,适宜植被生长,崮坡坡度较陡,为页岩,不利于储水,水分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发育,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2.jpg
整体特点一座崮山气温差不多,必然落实到局部小地方也符合,局部的差异性就体现了它的个性化,如崮顶凹地多草,崮坡少草。
再说一下地理重要的因果推导思维。我们要置身情境,动画演示,领会因果推导原理。
以三圈环流为例,三圈环流中的三风四带涉及到哪个地方,比如说所在的地区是东南信风带,还是盛行西风带,还是东北信风带,那么微观上所在的地方就刮这个风。涉及的地方,如果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和极地高气压,那么该地的气候和降水就符合这个地方的特点,这是前面说的从宏观到微观,整体上的特点落实到局部区域分析,小区域的特点先要从大的区域特点来分析。
何为三风四带?
三风:(南半球东南、北半球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四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低压带
记忆时:先记气压,从赤道开始,低高低高,然后记风带,根据地转偏向力,由高指向低并偏转就行了,关于降水,记得低有雨,高无雨。
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我们主要研究北半球,南半球就推出来了。
研究三风四带,主要是研究这些区域受风带影响带来气候变化。重点研究三个方面,风向,气温,降水。
先说风,以北半球为例,为什么有东南信风,盛行西风和东北信风呢?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左右的偏离,是以风向为标准。
举个例子,北半球东南信风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由北向南,北半球风向右偏,你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脚朝风来的地方,头朝风吹去的地方,这样我们整个人和风向是一致的,我们的头好比风向的箭头,这时候你看你的右侧在哪里?是不是感受到了吹东南风的画面感受。
与此类似,再看盛行西风。高压指低压,副热带高气压指向副极地低气压。我们脚朝风来的方向,头朝风去的方向,即风向头,然后往右偏一试。是不是感觉到风从西边来,这就是盛行西风。
继续往北推。从极地高气压带指向副极地低气压带,我们入情入境,脚朝风来的地方,头朝风去的地方,北半球向右一偏,感受一下是不是东风。此之谓极地东风带。
这就是东南信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的辨识。
附:不考虑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理想状态下的三圈环流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3.jpg
特别强调一个考点,注意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也就是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就北半球而言,冬季如1月气压带风带偏南;夏季如7月气压带风带偏北,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在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风。
☆☆☆而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就南半球而言,南半球冬季如7月气压带风带偏北;夏季如1月气压带风带偏南。
如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是低压中心,是夏季,盛行西北风。原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或1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左偏转成为西北风。
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得明确是南半球的夏季、冬季,还是北半球的夏季,冬季,明确月份就清晰了。
附:三处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导致信风跨过赤道而偏转的季风现象,季风现象的存在,使某些地方的降水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学习地理,特别要注意图文结合。这样理解起来更直观,更快速,记起来更深刻,更长久。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4.jpg
第一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热带季风气候。
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使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向右偏转,逐渐形成西南风。
对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来说,西南风来自印度洋,带来了湿润的空气,在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南亚国家,以及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是这些国家进入雨季。由于夏季的西南风和冬季的东北风,方向完全相反,性质差异巨大,形成了明显的季风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唯一的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而且在这里,夏季的西南季风强于冬季的东北季风。西南季风源源不断地送来印度洋的水汽,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受到强烈的抬升,形成了丰富的地形雨,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在南亚地区。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5.jpg
第二处:非洲赤道地区——热带雨林气候。
在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往北跨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其情况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相似。来自大西洋的西南风,给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特别是受到几内亚高原和夸胡高原等地形的抬升,形成了丰富的地形雨。几内亚湾沿岸东南信风偏转成西南风。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6.jpg
几内亚湾沿岸地区,由于夏季西南风的存在,增加了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加上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以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使得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明显顺沿海往北延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成为了“非洲雨都”,年降水量高达5000毫米以上。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7.jpg
第三处: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
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会往南移动,此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往南跨过赤道,
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形成了西北风。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8.jpg
对于澳大利亚北部来说,西北风来自海洋,带来了湿润的空气,当地迎来一年中的雨季。
而到了冬季季节,这一地区受到东北信风的影响,为离岸风,降水较少,是干季季节。因此,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候特征就表现为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节,为热带草原气候。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11/1728628002376_9.jpg
学习地理,只有把自己代入其中,才能够切身体会学科原理。浮在表面,置身事外是永远也感受不到其中的奥妙。
说完了风,再说气温和降水。
赤道低气压带0度,副热带高气压带30度,副极地低气压带60度,极地高气压带90度,赤道低气压带,极热,极地高气压带,极冷,属于热力因素,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受风力影响,属于动力因素。
记得一个口诀很好推:低纬是高温,高纬是低温,低压多雨,高压少雨。此之谓热低升降水,冷高降干晴。
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温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寒冷干燥。
小结一下:这次主要强调三点,第一是尺度观,小地方的特点从大地方去找,顺着推理,符合大地方的特点,落实到小地方同样适合。如某一个地方刮什么风,我们可以从三圈四带中找不同风,来推理。
然后是整体性中的差异性。先说整体性,就像刚才说的崮山,同在一座山,气温是没什么大变化的。再说差异性,就像崮顶凹地存水,崮坡不存水,从植物生长需要水热条件出发推理,必然是多水的地方多草,这就是整体性与差异性。
然后从三风四带,三圈环流讲因果关系的推导。
做地理试题,要注意灵活运用这三方面思维,从宏观到微观,把握尺度观。立足整体看部分,把握整体性与差异性。将自己代入其中图文结合动画演示,进行因果推导。
地理学习,要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把自己演进去,要有画面感,进行动画演示,模拟过程。
总之,置身其中,我们就好理解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