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6 00:04:20

小学语文课程跨学科学习教学路径探析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2260687_0.gif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2260687_1.png

教小萌说

一起来看!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2260687_1.png

本文字数:6366 字

阅读时间:13 分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要求,专门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回应核心素养语境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诉求。跨学科学习作为内容整合程度最高的学习任务群,立足语文学科、借助其他相关学科,力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各学科之间深度融合,建构学科协同育人机制。跨学科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理解本位的学科知识观,以及整合取向的学科学习观。它更为关注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的内化和应用,更为重视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实践、现实生活的融通和关联,通过多学科合力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界对跨学科学习展开积极探索,涌现了许多典型课例。笔者和团队围绕跨学科学习也在小学课堂开展了系列化教研工作,基于实践反思笔者总结以下教学建议,供语文教育同人参考。

建构标准驱动的跨学科学习

活动设计和实施理路

为设计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方案,教师首先需要仔细研读义教课标。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聚焦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本身,而忽略课程目标、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相关重要内容,不能基于语文课程的整体图景来准确把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考察义教课标的内在结构,跨学科学习实际包含着目标标准(学段要求)、内容标准(学习内容)、教学标准(实施建议)、评价标准(学业质量)四个方面的标准。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把握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建构标准驱动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理路。以第二学段为例,从目标标准来看,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学会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搜集相关资料,运用语文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研讨交流来解决问题。从内容标准来看,第二学段建议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设计并组织各类校园活动;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以及学校、社区等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丰富自身的文化体验;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日常生活话题开展调查和研讨,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并积极在班级分享交流。从教学标准来看,第二学段和其他学段一样,都应该统筹规划跨学科学习方案,体现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的进阶性;探寻学科之间的关联点,促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考量学习主题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合理开发和使用优质学习资源。从学业质量标准来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提问和交流,学会活动策划和组织相关活动;能够围绕学习主题搜集、整理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用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会运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多种媒介形式分享、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完成的各类学习成果,都是教师评价的依据。评价的重心应该聚焦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为重要学习环节和内容设计专门的评价量表,调动学生、相关学科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等参与学业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上可知,跨学科学习在目标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具有呼应性和一致性,其中包含活动策划、搜集资料、问题探究、成果展示、分享研讨等系列学习活动,为设计标准驱动的跨学科学习方案奠定坚实基础。以第二学段中的三年级为例。在研读义教课标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笔者从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眼中的缤纷世界”的习作学习要求出发,拟定了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我为校园动植物做名片——留心观察,真实写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明确了该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和“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之间的内在关系,探寻从“教材单元”到“学习单元”的转化路径。在综合分析上述四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即“明确名片制作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园内的观察对象”“阅读教材文本,学习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制作、发表校园名片,通过展示和交流对名片进行修改完善”。在学习内容层面主要聚焦“制作校园名片”这一核心学习任务,跟随语文教师阅读单元选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相关拓展文章;随后,参与“探究校园动植物”活动,学习运用“抓特点”“抓变化”“用感官”等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制作名片,图文并茂地表现自己观察动植物的感受,并开展交流、研讨和反思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特点适当融入校园动物植物的实物、图片和视频,介绍相关生物常识;补充名片样例和观察记录卡等示范性学习资源,进一步拓展跨学科学习视野。同时,根据学业质量标准,教师将学生参与校园动植物名片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投入态度,以及完成的观察记录、名片成品等成果等作为学业评价依据,考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真实表现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对接目标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标准、学业标准,融通四个方面的内在关系,尝试以标准驱动理念来指导自己更为科学、规范地设计和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

探寻语文教材体系体例

与跨学科学习的衔接路径

教师在明确目标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标准、学业标准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与语文教材对接,建构义教课标、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的三级转化机制。因此,教师需要全面分析语文教材的体系和体例,充分发挥教材的桥梁作用。从教材体系来看,语文教材一般包含六大系统,即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图表系统和附录系统。从教材体例来看,每个教材单元内部都设计了具体板块来丰富单元体例。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跟随学段特点设置了识字、口语交际、写话/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板块。教师在研读义教课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语文教材体系和体例,有助于从中提炼适宜的跨学科学习主题,明确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点”。综观笔者教学团队目前围绕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开展的跨学科教学探索,大致有两种类型的衔接路径。

(一)依托语文教材体系体例,确定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切入点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挖掘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契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覆盖童话、寓言、神话、现代诗、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等多种类型的文学文本,以及科普类、说明类等实用性文本,这些选文中都隐藏着适宜的学科“跨点”。教师可以在单篇课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跨学科视角,拓展文本解读空间。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可以借助描述爬山虎和蟋蟀习性的科普资料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重组不同学段的单元选文或者补充课外文本,提炼学习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比如,基于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二年级下册《神笔马良》等民间故事,结合历史、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开展“讲述民间故事,赏析文学形象”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依托整本书阅读教学,融入跨学科资料,深化学生对人物、情节、主题的理解。比如,结合美术、生物等学科开展《夏洛的网》整本书阅读教学等。

其次,教材中的习作学习主题丰富多样,同样可以作为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抓手。比如,教材中“观察序列”的习作学习就包括“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写观察日记”等多个主题。这些学习主题与义教课标规定的跨学科学习内容高度匹配,比如,养护一种小动物或者植物,围绕感兴趣的部分开展调查研究等。这些相似的学习主题恰好能够成为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切入点。

最后,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特色栏目,都能够为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带来灵感。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的学习主题是“讲历史人物故事”,笔者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将学习主题最终确定为“读史养风骨,故事伴成长”,创设“为三年级学弟学妹讲述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故事”这一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讲好历史人物故事的方法。适时融入数学、历史、信息科技、艺术等学科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视角来理解历史人物故事的特点,学会运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和情感;通过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课内外文本及查阅资料,感受历史人物形象,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从当前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来看,依托教材体系体例开展跨学科学习最为常见,也更接近教师日常教学的真实现状。教师在理解义教课标理念、熟知教材体系体例的基础上,提炼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目标,探寻学科深度融合的“跨点”,组织合理的学习任务,能够比较高效地完成跨学科教学实施工作。

(二)超越语文教材体系体例,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笔者团队在研读义教课标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从跨学科学习视角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比如,依托学校一年一度的跳大绳比赛,确定“‘绳’彩飞扬,翰墨飘香”的学习主题。将六年级上册“多彩的活动”“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等习作学习融入其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多学科合作的主题探究任务,统整学写倡议书、学写“记一次精彩的活动”小作文、为校园电视台跳大绳比赛视频配解说词等习作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倡议书的写作规范,运用“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理解解说词的写作要求,学会在真实情境中举一反三。除了语文学科的习作活动,在同一学习主题之下,体育学科开展了“鱼贯跳大绳”活动,英语学科开展了“跳绳英语词语积累展示”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了“跳大绳的学问”研讨会,美术学科开展了“‘跳大绳’海报设计”活动,音乐学科开展了“‘跳大绳’MV视频配乐”活动,心理学科开展了“好心态‘跳大绳’”心理建设活动,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了“为荣誉而战”的主题班会。这种校本特色的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各个学科教学团队通力合作、统筹规划。各学科围绕特定学习主题探寻学科之间的跨点,设计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场域中实践探究。各学科既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融入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呈现了多学科统整的跨学科学习的新形态,也代表了未来跨学科学习发展的新方向。

从语文教材与跨学科学习的关系来看,可将跨学科学习归纳为依托语文教材体系体例和超越语文教材体系体例两种类型。如果从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还可以把跨学科学习归纳为另外两种类型,将上述第一种称为“学科辐射式”跨学科学习,将第二种称为“学科联动式”跨学科学习。笔者设计的跨学科学习课例“逆境中成长:苏轼年度主题研习”就属于第二种类型。当然,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跨学科学习,都需要坚守语文课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本质特性,紧密围绕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关键能力等学科本体概念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在用好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创意开展跨学科学习。

把握开展跨学科学习

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一)明确跨学科学习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任务群,在教学理路上和其他五个学习任务群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前面的探究和讨论,笔者认为在开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时需要把握六个基本原则。第一,素养化取向。跨学科学习需要体现语文学科本体特点,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因此,教师需要在把握义教课标、语文教材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素养立意的跨学科学习方案。第二,主题化统摄。开展跨学科学习需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来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主题主要是源自学生学科学习、社会生活等富有意义的具体话题。运用学习主题带动多学科联动,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科“跨点”、整合学习内容,为开展跨学科学习确立方向、奠定基础。第三,结构化任务。跨学科学习的具体任务需要融通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语文实践活动,体现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等维度的螺旋式进阶。要注意运用少量、优质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获得典型、深刻的跨学科学习体验,提升学科协同育人功能和品质。第四,学程化设计。跨学科学习方案应该呈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借助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突破以往“问题—答案”的二元结构教学方案的局限,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融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需要运用的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提升跨学科学习任务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第五,可视化证据。跨学科学习同样需要教师搜集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表现性证据,比如前面提及的教学课例中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片段性习作、活动方案策划、研究报告等。教师应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挑战,并依据评价结果提供及时反馈和针对性指导。第六,混合化场域。跨学科学习往往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融为一体,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学生语文学习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要体现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条件支撑,融合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和资源,打造混合式学习场域。

(二)建构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学校教研共同体

跨学科学习作为正式的课程内容提出,给语文教师也带来诸多挑战。它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能够立足语文学科特点,统筹观照和整体把握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关注语文学科如何从其他学科汲取创意思维,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考察入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现状,在分科、分专业培养模式下,大部分毕业生都不具备复合型学科知识背景。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但大多集中在科学学科,全科的范畴和定位也不同。因此,最现实的路径是各校立足语文学科组,调动其他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建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语文学科组根据义教课标学习要求、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等,确定富有跨学科探究价值的学习主题,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学习主题涉及的其他学科组,围绕跨学科学习任务展开交流、研讨,实现学科组之间的对话交流和优势互补,探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增长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学科学习的协同育人功能。比如,前面提及的课例“‘绳’彩飞扬,翰墨飘香”,正是立足语文学科,调动体育、英语、综合实践、美术、音乐、心理、道德与法治等其他学科协同创新的实践成果。我们也可以预见,未来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过程中,各学科组协同备课会成为一种常态,如何建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也应该成为各学校着力探索的重要工作。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门课程需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其中规定的整体课时,建议小学三个学段跨学科学习任务可以安排125课时。第一学段45课时,第二、第三学段各40课时。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虽然跨学科学习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正式的学习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需要开展跨学科学习,更不能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前提是通过多学科视角的融入,能够激活学生的多种学科思维,在不同学科的多维互动中产生跨学科理解,引导学生持续自主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客观地说,义教课标倡导的跨学科学习主要还是小步子、探索型的跨学科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的分科体制下,这种“渐变”式的跨学科学习更符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也便于师生在课堂学习中操作。但是,一旦涉及跨学科,就需要恰当处理学科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找到学科之间富有学习意义的“跨点”。除了上述课例分析中提到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关键能力等方面,还可以围绕学生经验、社会生活、学习媒介、学习资源等视角来寻找学科之间的“跨点”。跨学科学习作为综合性学习的升级迭代,有着特定的教学定位和学习要求,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仍然属于新生事物。热切期待语文教育同人一起来探究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分享实践经验、总结研究成果,共同提升学科育人成效。

投稿路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课程跨学科学习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