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6 02:03:37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

笔试公告

报考条件

报名入口

缴费入口

时间安排

备考讲座

资料领取

笔试课程

网校

汇总

点击加群:广西教师资格1群632334037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

一、考题回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0.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复习导入法,提问:地球自转的自转轴是什么?回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公转的中心是什么?地球公转的规律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概念

1.地球公转

【教师活动】展示图1-3-4《地球的公转示意》。提问:

(1)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运动中离太阳最近和最远的月份分别是几月?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并思考问题。

【教师总结】太阳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太阳公转运动的轨迹是一个椭圆,所以离太阳最近是一月初,称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是在七月初,称为远日点。

2.黄赤交角

【教师活动】展示图1-3-5《黄赤交角示意》,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道面一致吗?

【学生活动】同桌两人相互交流,发表个人观点。

【师生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还在不停地自转。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称为黄道面。地球自转时,地轴的指向几乎是不变的,因此就存在基本不变的赤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日前黄赤交角是23°26′,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为66°34′。因此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道面不一致。

(二)探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实验模型—地球的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直射点的移动变化,结合图1-3-6,讨论完成如下表格: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2.png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参考答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面对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对太阳的另一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也就不断地交替,即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相比,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使得除赤道外的地球表面上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其偏转规律是: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2.实验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请谈谈运用实验法时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地理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理实验。在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实验,必须针对教学内容的需求,适时开展,不可生搬硬套。

第二,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具、实验的操作方式和详细流程。

第三,实验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设置相应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从而得出所需的地理知识。

第四,学生可适当进行自主实验,亲身体验地理实验的乐趣,体验探究真知的过程,此时教师也应当巡视指导,答疑解惑。

第五,实验结束后,需要有一定的师生总结,并据此实验展开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实验探索真知最终自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考题回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3.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4.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导入法,展示现如今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现象,提问:可以采取哪些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概念

【教师活动】给学生呈现两段乡村发展的资料,一则是:扩大放牧增加了收入但是导致草场退化,另一则是:种植中药使得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依旧山青水绿,提问:哪种方式合理并说出原因。

【学生活动】同桌两人相互交流,发表个人观点。

【教师总结】第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第一种生产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掠夺后代人发展的权利。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学生回答】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教师补充】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他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二)探究内涵

1.发展的观念

【教师活动】呈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可持续发展这个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解决策略分别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资料自我总结并交流展示结果。

【师生总结】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增长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享有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危机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

2.公平的观念

【教师活动】展示近几十年东北鹤岗的发展过程,提问:鹤岗的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思想?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析总结。

【师生总结】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的观念。首先是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发展的基础,应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其次是区域之间的公平,无论是哪个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在可持续中,都应享有平等的地位。

3.环境的观念及权利的观念

【教师活动】呈现不同时期“世界环境日”主题,讨论:“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哪些思想?

【学生活动】以前后桌四人为以小组,交流讨论。

【师生总结】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既把环境保护作为他激励追求的基本目标,又需要把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作为实现发展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认为,在与大自然和谐的背景下,全人类都应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即每个人都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探究: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

【学生回答】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多使用绿色的出行方式、节约资源等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我国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板书设计】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5.png

【答辩题目解析】

1.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公平性原则:指当代人、代际之间以及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

(2)持续性原则: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要有可持续性。

(3)共同性原则: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而是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解决。

由此可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用合适的案例引导和要求我的学生们树立这一观念,真正落实我们地理的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

2.本节课当中是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

【参考答案】

新课改的教学观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所以在课堂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本节课当中: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尽可能的增多与学生的互动,依据问题难度采用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并结合功能多样的多媒体和相关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时间的分配上,我坚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把课堂的时间主要交给学生,在重要和疑惑的知识点处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发挥主体地位,随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方式和方法。

总之,在之后的课堂中,我也会继续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能学会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一、考题回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6.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7.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教师请学生欣赏美国城市匹兹堡不同时期的城市景观图,结合自己的认知,按照发展时间的早晚顺序进行排序,并简述理由。

教师总结:我们前面学过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和整体性特征。差异性特征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整体性特征指导我们要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那么,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发展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新课《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期与成长

【教师活动】给学生展示《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示意图》《北美五大湖区工业分布示意图》和“钢都”匹兹堡的开发纪录片。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素材思考:在初期和成长阶段,北美五大湖区工业发展基础是什么?在两个阶段,其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有什么不同?人地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和成长阶段,都是以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为基础,其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在初期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二)探究转型

【教师活动】展示《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口迁移分布示意图》,请学生并分析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并思考该区域在转型阶段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活动】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5分钟讨论,教师进行巡视点拨。

【学生回答】在北美五大湖区成长阶段后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成为了“冰雪带”和“锈蚀带”,造成该地区人口大量南迁。

【师生总结】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该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三)改进措施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纪录片“知识城”匹兹堡,请学生观看并进行思考,面对区域经济的衰退,人们该如何“对症下药”?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及展示。

【教师总结】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多都会走向转型,面对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也是由于这些措施,到了后期北美五大湖区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结合大庆城市发展历程,思考北美五大湖区的发展可以为大庆城市发展提供哪些参考建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世界其他工业区的相关资料,以表格的方式,总结出区域发展的阶段特点。

【板书设计】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59417717_8.png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参考答案】

世界主要工业区,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呈东西向不连续的带状分布。包括北美、西欧、东欧、日本和亚洲东部沿海。

(1)北美工业区

主要位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那里的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稀疏,工业部门齐全,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2)西欧工业区

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北部等重要工业区,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这里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质量高,煤铁资源丰富,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技术密集型工业作为发达,钢铁、机床、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3)东欧工业区

主要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等国的主要工业区。这里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属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地区,工业也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的内陆。

(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长达1000千米的地区,工业多数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是世界上著名的临海工业带。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家用电器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

(5)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

北起韩国东南沿海和中国东部沿海,向南延伸到东南亚一些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的国家竞相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国情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推动了各国工业的发展。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工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工业类型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过渡。各国纷纷建立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经济特区等,是这一带成为二战后新兴的工业区。

2.你认为自己的地理教学有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

我总结我的地理课堂教学,觉得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1)诱人的新课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授课过程中我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案例分析、图文结合,突出浓郁的“地理味”。地理课最大的特点是图多。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

总之,我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不断地实践与创新、反思与总结,在主流教学模式下,走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特色之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