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6 09:06:12

​速看!2020年北京中考地理试卷权威解析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6/1725584772926_0.jpg

7月19日下午,2020年北京中考最后一门,地理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对地理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

地理试卷整体分析

行稳致远 守本创新

2020年地理学科中考秉承2018年和2019年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平稳中求创新。试卷立足地理学科本质,聚焦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试题精选素材,整体布局,创新情境,深入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较好地体现了中考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立意”行稳,“立德”致远——突出地理学科思想性

2020年地理中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立意,紧密结合学科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产生活实际等话题作为命题素材,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彰显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1)

讴歌新中国伟大成就,

厚植家国情怀

2020年地理学科中考试题,一方面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作为素材,讲好中国故事,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另一方面,通过展现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照进现实,提升考生的“四个自信”。例如,选择题中以“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为主题,反映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成就;以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南北方协同合作生产抗疫物资为背景,反映我国工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发展成就;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通过我国茶文化在世界的文化传播以及影响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首都北京三个文化带展示北京古老璀璨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其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梦溪笔谈》沈括对农作物生长规律和现象的描述,反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古人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试题还通过引导考生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理解国家基本国策,关注人口老龄化等未来社会发展问题,增强考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2)

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培育生态文明观

地理试题紧密联系当前我国生态安全、“三农”、脱贫攻坚、“黄河流域大治理”、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引导考生用人地协调观看待身边问题,认识世界,树立生态文明观。例如,选择题中以我国西部“三区三州”地区为例,展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绩;“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通过“农民丰收节”问题情境创设,反映我国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关注“三农”问题;通过某学校师生赴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展现我国乡村落实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典型案例,引导考生体验余村如何从污染严重的村落改变为青山绿水胜地的过程;通过国际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以及极地海冰变化等话题,引导考生关注海洋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综合题42题中通过黄河流域不同河段输沙量变化和分析,帮助考生深刻理解习近平主席关于“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的生态文明思想;选择题通过一次性口罩的处理,引导考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和爱护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3)

再现新时代发展新情境,

树立全球意识

当前世界风起云涌,中国在世界中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试题帮助考生了解我国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拓展全球视野,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看待当前世界和各种问题。例如,1996年至今,袁隆平团队技术人员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受援国,先后向非洲一些国家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选择题以此为情境考查非洲气候、地形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中非区域合作内容;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后,杜伊斯堡是第一个向中国捐赠防疫物品的德国城市;4月初,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满载口罩等防疫物资抵达德国杜伊斯堡,综合题以这样的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认识中欧合作和交流的意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展示我国大国担当以及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考生树立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阿根廷是我国的友好国家,2020年5月30日,在京举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仪式上,我国向阿根廷驻华公使移交了搭载的阿根廷国旗。综合题通过旅游项目的推介展现了阿根廷的异域风貌,拓展考生的国际视野。

“育人”为本,“主题”创新——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1)

立足学科本质,

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2020年的中考正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新冠病毒”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特殊时期,考生线上学习时间较长。如何引导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学习,改变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其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中考地理在这方面以及难易程度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试题立足地理学科本质,突出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贴近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从综合题41题中师生对北京文化带的“云航拍”,到42题以“黄河的沙”为主题的“云研学”,都体现了后疫情时代“云学习”以及线上与线下融合学习的特征。综合题42题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系统框架图,以及43题通过中欧班列联系的“蓝香蕉工业地带”与长江经济带之间的比较,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考生认识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学习区域系统分析、区域比较等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学科方法,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2)

系统谋划试卷,

凝练综合题主题

中考地理试卷整体布局,系统设计,贯穿人地关系主线,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结构性和思想性。全卷照顾到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从自然专题和人文专题区域到综合区域,较好地体现了尺度思想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内容主线凝练试题主题,是地理中考综合题布局谋篇的特色和亮点。2020年综合题延续2018年和2019年的风格,结合现实素材凝练主题统整内容。2020年综合题的主题为:璀璨文化燿京城,生态治理在前行,中欧合作谱新篇,万里友情若比邻。三年的主题重点突出,清新明朗,贯穿一致,很好地表现了综合题的立意和命题思想,体现了命题的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

(3)

图文结合,

情境下的设问创新

地理中考试题照顾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能力水平差异,总体结构布局优化、难度合理。试题注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重大话题情境设计,表述简明扼要,生动鲜活。每一组试题情境贯穿下的设问设计,注意设问之间、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体现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引领。试卷依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注到不同课标点的均衡覆盖,涉及90余个课标点。试卷图文结合,呈现方式多样化和丰富化。全卷有20幅组图,涉及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统计图表、手绘平面图、剖面示意图、知识结构框架示意图等。图表服务于内容,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总之,2020年中考地理试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学科思维过程和学科方法的引领,突出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考试评价对地理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地理试卷试题解析

学考互促、知行合一,

彰显地理学科育人魅力

01

整体特点

2020年北京中考地理学科命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为依据,在保持2018年、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学科试题基本特征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全面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大气平和,试题结构合理、难度适中,密切结合全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突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首都教育改革特色、反映时代主题。命题从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四个方面,整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近年来北京市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全面考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实际获得、有效衡量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整套试题凸显了地理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对未来北京市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也为下学年初中地理学科“两考合一”改革的平稳过渡和有序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题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凸显家国情怀,彰显地理学科独特育人魅力

试题突出思想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脱贫攻坚战,激发爱国情感,培育家国情怀。通过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景观和阿根廷异域风貌等素材,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提升生活品味。通过《梦溪笔谈》中的一段话,渗透古人的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知行合一,突出主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获得

试题在学生研学旅行和地理实践活动中精选素材,考查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的要求。

(3)

顺势而为,充分利用素材构建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地理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地理图像丰富、类型多样。全卷共18组地理图像,有不同尺度的区域图、平面图、统计图、等值线图、手绘图等,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比较与综合,渗透地理综合与区域认知素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4)

平稳亲和,题目呈现形式、问题设置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利于不同学生在答题中充分展示真实水平

试题难度适中,稳中求新。结合“随父母去小区看房”“一次性口罩生产”“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高铁建设”等鲜活的现实生活、生产情境,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5)

学考互促,充分汲取一线地理课堂智慧,示范地理教学改革方向,促进全市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试题与课堂教学互为促进,一方面充分反映了一线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成果,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同时对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也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02

选择题

(1)

选材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地理视角

试题选材丰富,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紧扣时代脉搏,选择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热点、生产生活素材作为命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并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试题整体谋篇布局,反映全球生态及环境问题、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文化视野;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精准扶贫、抗击疫情、高铁发展、生态治理等素材都成为试题情境。如:选择题第1-3题,以“小鹤随父母前往某小区看房”为情境,呈现了小区平面图及户型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也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第10-13题以南北方地区携手共克时艰、进行防疫物资生产为情境,体现我国工业发展成就,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资源及垃圾分类等问题。选择题第26-28题以“三区三州”为案例,反映了我国脱贫攻坚的成果。

(2)

注重基础,全面覆盖主干内容,坚持教学评一致

试题体现北京命题的理念与原则,从疫情期间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突出基础性、全面性、综合性。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不同题组涉及的知识点、内容领域比较全面,层次递进,不同层级比例适合。选材丰富,充分体现试题内容的“宽”与“活”,让不同学校、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试题突出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的考查。试题将学习内容领域、学习能力和社会热点有机结合,形成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课堂学习过程、利用学习中的积累和方法、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使得学习过程和考试过程形成完美的统一。如:选择题第32-34题,以“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为情境,通过提取图文信息、观察、归纳、总结等思维过程,完成试题的回答,此过程与学习过程一致。

(3)

突出联系,关注地理时空尺度,落实地理思维过程

试题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关注地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形成过程,关注地理学科时空分布与时空变化过程,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落实地理思维过程。试题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特色作为命题主线贯穿始终,考查学生对区域的整体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养成。例如:选择题第26、27题,试题从西部地区到该区域内东南部山区不同区域尺度的转换,引导学生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认知不同尺度的区域,分析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着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4)

学以致用,基于真实情境,发现、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

试题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断发掘新颖的呈现形式,力求通过简洁的文字、多元的地理图像为学生营造具有真实情境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发现、思考地理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地理问题,在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了地理试题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的有机融合。例如:选择题第17-19题,以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生态发展建设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03

综合题

(1)

精选素材、构建情境、凝练主题,突出地理学科独特育人价值

综合题的设计延续了近两年来北京中考试题的特点,围绕多样化的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凝练鲜明主题——璀璨文化燿京城、生态治理在前行、中欧合作谱新篇、万里友情若比邻。清晰的主题设计很好地体现出试题的考查立意和命题思想,同时也为学生在“学中考、考中学”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和引导。

在疫情影响的特殊学期,试题命制将线上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引入试题,如综合题第41题中对北京文化带的“云航拍”、第42题中以“黄河的沙”为主题的“云研学”,都体现了当前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云学习”的特征。

试题凸显了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综合题第42题用框架图系统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第43题通过区域比较的方法认识“蓝香蕉工业地带”与长江经济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试题中蕴含的区域比较的区域认知方法,系统分析的综合思维均彰显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2)

人地为线、图像引路、层层设问,强调地理学科思想方法

全卷信息载体形式多样,试题载体与考查内容结合紧密,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综合题第44题利用四幅景观图片,向考生展现了阿根廷“一山、一河、一岛、一城”的独特异域风情,拓展了考生的国际视野。

在问题设置上,每一组试题情境贯穿下的设问设计,注意设问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体现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引领。综合题第44题引导考生从地理空间位置、游览季节的选择、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特点等方面逐步加深对阿根廷的认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充分体现出区域认知的方法。

(3)

亲切平和、叙述严谨、适度开放,为学生搭建展示真实水平的平台

试题充分考虑了当前考生的学习条件和特点,全卷难度布局合理,为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提供了展示自身的平台。设问表述简明扼要,生动鲜活,同时还体现出适度开放的特点。如综合题第41题(4)小问让学生在北京的古老文化带中“任选其一”,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并在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同时,展现出自身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04

对一线教学的建议

本届考生是中考“3必考+3选考+体育”考试模式的最后一届,下一届学生将面临的是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2020年中考试题重点关注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未来初中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结合试题,基于中学地理整体教学要求,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学习,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建议。

(1)

突出学科育人价值,关注学科育人特色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的地理家园,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注重个人积累,把传统文化和地理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突出地理学科本质,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获得,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中,牢牢抓住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突出特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典型区域的认识和分析,从不同尺度、不同要素、不同过程认识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间的联系,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各要素的时空演变过程,深化对区域有层级的认识。最终学会运用区域综合学习的方法,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和能力。

(3)

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自主发展的地理课堂

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的时事热点;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把突出反映生活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带进课堂,构建起密切联系生活的、开放的、多维度的课堂。通过课堂“真情境再现”和“地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分析力,以及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方法解决“真问题”的能力。

(4)

挖掘学科独特魅力、推进地理实践,让地理课堂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地理环境共同构成地理学习生动的大环境

教学中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调查分析、地理实验、动手制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地理实践力。

点评专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高振奋(教研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陈 红(教研员)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李文胜(教研员)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赵 鹏(教研员)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刘 楠(教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速看!2020年北京中考地理试卷权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