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机制充当了波动系统的反馈器
举两个例子相机的增透膜厚度为四分之一绿光波长 如此 照射(垂直)进镜片的绿光分别在膜的内外两面反射时相差半个绿光波长而干涉抵消 这样可以增加透光膜的绿光(这样对图像质量是好的)
调整射入晶体的光的角度 由于晶格(原子的排列)是横平竖直在一张张平行平面上的 角度适宜时可以使反射光(在相邻原子平面上反射回来的两束)相差一个波长 这样就得到振动加强的干涉光线 当波长很长时 相邻的两个原子平面的距离小于半波长(此时反射波的光程差在任何入射角不可能等于一个波长)那么反射光就不能加强 从而该波能够穿透晶体
在上面两个例子里由于反射回去的波强度弱了 导致衍射出去的光强度变高 这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但是具体是什么机制维护了这种平衡呢?反射的波是怎么作用于衍射的波?求大佬解答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这里没有反馈
就是一个电磁场的边界条件问题。 详细说一下,如果没有镀膜,反射率由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可以算出。
如果镀膜,单层、两层这种简单的,可以由多光束干涉理论计算。
复杂薄膜,多层的,非四分之一波长膜,就需要把每层膜写成矩阵用专门的软件或者编程才能计算,手工计算不现实。 因为一个光子不是粒子,而是波。光子波实际上是沿任何方向同时传播的,但是其它地方传播的会相互抵消,最终只剩下局域路径最短或最长的路径具有最高概率,这就是最终能看到的光的路径。
这样解释增透膜的原理就很清晰了:光子波确实沿着反射路径传播了,但是绝大多数都抵消了,所以真正沿着反射路径的概率很低,宏观上看就是只有很少的光子反射,大部分都折射了。
同样的原理也能解释折射:折射就是局域路径最短的路,那光怎么知道哪里路径最短?因为光已经同时跑过所有路径,但是所有其它路径的概率极低,只有折射这条路径具有可观测的最高概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