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6 20:03:17

最新地理计划总结之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doc

地理计划总结之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2009年九江教研组中考地理命题的思考与复习策略 红一:2003-2008年中考地理命题简评(1)试卷综合评价03-2008年中考地理试题严格按照年度《中考地理笔记》中地理知识的考试范围进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地理知识被选为命题的材料。它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地理的生活性、人文性特征。它遵循地理高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重地图性、发展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试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这不仅反映了初中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体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和指导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试题精选了符合初中生心理的背景材料、文本叙述和情景创设。形式新颖生动。试题难度相对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这突出了中考的选择功能。然而,由于试卷的分数和布局的限制,试卷的知识覆盖面仍然不足。 (2)学生答案中的主要问题1:缺乏对基础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部分学生理解和综合能力较低。12:学生阅读和绘制地图的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地图知识不好。3: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4:检查问题的能力弱,表达不完美,还有许多错别字。

2:2009年中考地理命题的范围、要求和趋势(1)范围1,七年级地理部分:分七年级第一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第1部分:第2和第3部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第二节和第四节;第四章居民和住区第一节人口和种族----人口,七年级,第二卷:第六章号我们生活的大陆-亚洲第一节:第二节,第八章其他东半球国家和地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年级和8年级的地理:256以上 8级第1卷:第1章号从世界看中国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第一节:第三节;第四章中国经济发展第1节、第2节、第3节.八年级第二册:第5章中国地理差异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与2008年相比:增加4部分:第一卷第三部分7级天气与气候第一节为多变天气:第二节气为中等温度分布;第七年级第8章其他东半球国家和地区第一部分中东:第三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二)要求地理和科学命题以我市考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充分反映学科特点,重点考查学生在初中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 (3)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答案形式:问卷,笔试. 分2:考试时间:90分钟3,试卷结构:(1)地理:生物两科合计,满分70分。

地理学科占35分,生物学占35分。(2)地理部分问题和分数:多选题12分,综合题23.256分以上(3)试卷难度比:简单问题约60%,中等难度问题约30%,难度问题约10%。(4)试卷:试卷按照地理和生物的顺序集中排列。 (4)命题趋势1:努力将难度控制在0.60-0.65.之间2: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和考试地点分布的合理性。年考核的内容是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2003年(20分),3.579.52004年(20分),5692005年(35分)(35分),311212007年(35分),610192008年(35分),413182009年(35分)(预测)514163,实施4:注重基础,突出地理的主要知识和与高中地理教学相关的核心知识的考查. 如:解读经纬网;方向图的方向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其地理意义;等高线地形图的解释;气候类型的解释;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在中国地理中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区域、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黄河的管理:长江的开发、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分布、农业类型、主要作物的分布、重点项目的建设、主要铁路线和主要枢纽城市的名称和分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

;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世界气候、世界典型地理事物的分布、对大陆的了解、对区域特征的了解等。5:试题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地理问题入手,增强他们的生活氛围和时代感。6: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国民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关注程度。7:反映地理特点,突出学生地图阅读、制图能力和空间概念的考试。8:根据2004-2008年提案的特点,可能仍有未解决的问题。9年:关注2009年中考地理“考试大纲”新章节相关知识点的考试。作为2008年增加的新章节:七年级,第一册,第4章,第1节人口和种族人口;七年级第二卷第6章第2节人文环境;七年级第二册第8章第2节西欧1 3:2009年中考地理的主要复习点和命题预测(1)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复习试题][例1](九江市第1号,2003);[例二》(九江市第一号,2006);[例3](九江市第9号,2007);[例4》(九江市第一,2008)。[直接命中试验场](1)地球的形状;(2)提供地球是球体的证据;(3)赤道周长.(1)综合考试 (1)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理解;(3)平均半径:地球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可以用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可以解释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诗。2: (1)地轴、极点、赤道、纬度、经度、经度、本初子午线、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概念和经纬度特征(2)东、西、南、北半球;五个区的分界线;(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4)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下物体的阴影长度[考试复习][示例1](九江〔2003〕1号);[例2] (2004九江1号)[例3)(2004九江7号:8);[例4](2005年九江市问题2、3)[例5)(2006年九江市问题2);[例6》(九江市第10号,2007);[例7] (2008九江问题5)。[直接命中试验点](1)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及其地理现象;经度和纬度的解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五区的分界线及其地理现象;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下物体的阴影长度。(1)南极或北极的经纬网图的解释;(2)没有测试图片的图片;(3)太阳辐照度图的解释;(4)地球自转示意图的解释。3:地图上的比例和方向[复习试题]号[例1](九江市第10(3)号,2003年);[范例2] (2004九江第八题选项);[例3] (2005九江问题4:5);[例4》(九江市第14号,2008)。

[直接命中试验场](1)比例尺的应用(距离测量);(2)比例尺大小与表现区域大小和内容的关系;(3)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4)学会使用地图上的一般定向方法:方向校准法和经纬网定向法来确定方向。(1)可以用比例尺来测量地图上的距离;(2)学会使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4:使用地图搜索信息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并找到所需的地理信息5、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五个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试题复习][例1](九江〔2004〕4号);[例2](九江市6号,2005)[例3)(九江市5号,2006);[例4》(九江,2007年第11期12页)。[实例5](九江二号,2008)[直击试验场](1)高度和相对高度;(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的不同部分的等高线形态名称;(3)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4)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面的高度和坡度;(5)学会识别地形剖面。(1)等高线地形图的解释;(2)相对高度的计算。 (2)世界地理1: (1)七大洲和四海的名称和分布;(二)分界线、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3)世界主要地形区域的分布;(4)板块构造理论,世界著名的山脉系统、火山、地震分布和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

[考试复习][例1](九江〔2003〕9号);[例二》(九江市第10号,2004);[例三》(九江市第13号,2005);[例4] (2006九降号。13(1)(2));[例5] (2007九降号。13(1)(3));[示例6] (2008九江问题13 (3))[直击试验场](1)七大洲和四海的名称和分布;(2)分界线:大陆、半岛、海洋、海洋和海峡;(3)世界主要地形区域的分布;(4)板块构造理论、世界著名的山地系统和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1)重要插图: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图;东部:西半球分布图;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七大洲的轮廓地图。(二)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在地图中的位置;(3)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某些地理现象的成因;(4)说明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的连续运动。2: (1)天气和气候的差异;(2)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和天气图的解释;(3)温度和温度变化;(4)世界温度分布规律;(5)能根据气候景观图或温度曲线和降水直方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6)利用温度和降水数据,绘制温度曲线和降水直方图,并读取图形,说出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考试复习][例1](九江〔2004〕9号);[例二》(九江市第8号,2005);[例3] (2006九江问题7:10);[例4》(九江市第一,2007)。

[直接命中试验场](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在生活中可以正确使用;(3)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4)根据气候景观图和气候特征的描述或温度曲线和降水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5)利用温度数据,绘制温度图。(1)能通过简单的天气图描述天气情况;(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天气和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相匹配的图片;(3)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及相关计算;(4)根据温度曲线和降水直方图或气候特征描述判断气候类型。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复习试题][例1](九江〔2005〕9号);[例二》(九江市第11号,2006年);[例3](九江,2007)第14题(3)[直击试验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诗句,检验和反映潜在的地理原则4,(1)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大型研究所环境的重要性。(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和后果;5.计算人口密度和自然人口增长率(1)可根据相关图表计算人口密度;(2)根据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按. 计算6: (1)世界人口分布特征;(2)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3)人口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考试复习][例1](九江,2008年第9期)[直接命中试验点]世界人口分布特征(1)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2)可以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7年:(1)世界上最大的洲,人口最多的洲,亚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纬度、陆地和海洋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

(3)亚洲三大文明的发源地;(4)亚洲地形及其对河流流量的影响;(5)亚洲不同民族在建筑、服装等方面的文化艺术风格和民俗。[考试复习][例1](九江〔2006〕13号);[例二》(九江市第13号,2007);[例3] (2008九江问题11: 13)。[直接试验场](1)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3)亚洲三大文明的发源地;(4)亚洲地形及其对河流流量的影响;(5)亚洲不同民族在建筑、服饰等方面的民俗与气候的关系。(1)可以表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2)能够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陆地和海洋位置;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4)亚洲地形及其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五)亚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建筑、服饰等方面的文化艺术风格和民俗。8年:(1)中东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2)中东的石油资源和出口路线;(3)中东的种族和宗教;(4)中东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焦点的原因。(1)中东地区“三大洲五大洋”的重要例证;(2)中东主要石油出口路线;(3)中东阿拉伯习俗与当地气候的关系;(4)中东的种族和宗教;(5)中东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焦点的原因。

9: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丰富;⑶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1)能在区域地图上填写和绘制主要地理事物的名称;(2)可以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其地理现象;(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和主要自然资源;(4)能够简要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食物与环境的关系10: (1)西欧的半球位置、陆地和海洋位置;(2)西欧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3)西欧主要旅游景点和风景名胜区;(4)自然环境对欧洲饮食的影响。[考试复习][例1](九江〔2008〕12号);[例2] (2008九江问题13(1)(2)) .号[直接命中试验场](1)西欧主要旅游景点和景点;(2)根据图. 所示的西欧一个地方的生命和降水直方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1)能在区域地图上填写和绘制主要地理事物的名称;(2)自然环境对欧洲饮食的影响。 (3)中国的地理1:领土和人口(1)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在五个地区和大陆的位置;(二)海、陆、海周边国家接壤;(3)中国主要岛屿、海峡和领土的四个点;(4)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缩写、行政中心及其在图中的位置;(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统一时间;(6)中国的总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政策。

[考试复习][例1](九江问题1: 7、10(1),2003年);[例2》(九江市第2号,2004);[例3)(九江,2005年第7、15题);[例4] (2006九江问题3,14(1),15);[例5)(九江,2007年第5、14题(1);[例6](问题3和14(1)在九江,2008)[直接击中测试地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二)与海洋和陆地邻国接壤;(3)中国的主要岛屿;(四)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在图中的位置;(5)中国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1)检查和掌握中国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陆地和海洋位置,并能在相关图表中填写和绘制中国的位置、中国在五个区的位置及其所在大陆;(二)毗邻的海洋和海上邻国;(3)省级行政区域审查:①根据省、区的轮廓特征和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判断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缩略语和行政中心;(2)根据描述判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3)根据时事和地理资料判断省级行政单位名称。(4)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回归时间.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中国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2)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和主要特征;(3)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淡水湖和最大的咸水湖的名称和分布;(4)中国五个温区的名称和大致位置;(5)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六)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以及上、中、下游的划分;(七)治理黄河,开发利用长江;(8)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9)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0)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11)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修建的大型项目、地点和线路;(12)能够评价和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自然资源问题[试题点评]200[例1](九江问题2: 4、5,2003);[例2] (2004九江问题6,11(1)(2)(3)(5));[例3)(九江,2005年第6、14题);[例4] (2006九江问题4,9,11,14(1)(3));[例5)(九江,2007年第2、6、15题);[例6] (2008九江问题7,10,15)。

[直接命中测试站点]以上评论点12 (1)通过反映在地形剖面或诗歌中的地理现象来考察我国的地形特征;(2)考察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图中的四个高原、四个大盆地、三个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咸水湖和最长的内陆河,或根据地理事物主要特征的描述判断地理事物的名称;(3)根据景观图判断温度带(4)结合实际情况考察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五)主要地形区图中的位置及长江、黄河注入海洋的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的开发;(6)能够根据实际生活和生产,命名自然资源的类型,并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7)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大型工程及其位置和线路建设的问题;(8)能够评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自然资源问题。3年:中国经济发展(1)秦岭淮河南北的耕地类型和主要农作物;(二)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分布;(三)中国铁路干线和重要铁路枢纽城市的名称、起止点和分布;(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考试复习][例1] (2004九江(1)(2)(4));[例3》(九江〔2005〕10号:14(1));[例4] (2006九江6、8、11、14(1)(2));[例5](九江,2007年第6、14(1)题);[例6] (2008九江问题14 (4)).号[直接命中测试站点]以上评审点5.(1)综合试题中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考查;(2)在特定情况下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在选择题或综合题中);(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中国的地理差异(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总体范围和边界;(2)秦淮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比较四个主要地理区域之间的物理和地理差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地理计划总结之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