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语文试卷有“三反”:反套路、反刷题、反死记硬背
“从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立德树人贯穿了所有试题,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说,无论是阅读题还是写作题,阅读题中无论是文言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都紧扣住了时代主题,比如试题中涉及的“新疆棉”问题、网络空间等问题;作文题目更是如此,“多份试题都让学生结合建党100周年进行作答,强调了青年的时代责任与担当。”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党史入题是本次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特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都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自然也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滋养。语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懂得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如全国甲卷作文题《可为与有为》、北京卷的作文题《论生逢其时》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引导考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党的历史还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新高考Ⅰ卷文学类阅读材料,选取的就是卞之琳1938年创作于延安的小说《石门阵》,小说中提到“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寓意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从百姓日常生活的侧面,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日寇的同仇敌忾,对国泰民安生活的渴望,引导考生从革命斗争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汲取精神力量。
试题不求艰深奇特 引导考生不再机械刷题
“从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能看出,试题不求艰深奇特,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宁说,语文课如果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就走到了纯知识学习的路上,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特别突出了语境的作用,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走向自主学习、自觉思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象深刻,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作出正确判断。又如新高考Ⅱ卷古代诗歌阅读《示儿子》,让考生自然联想起语文教材中陆游另一首诗《示儿》,“熟悉的作家、相同的话语对象、不一样的情感内容,有序的知识梯度与立体的能力延伸有助于考生正确解读《示儿子》诗句的意蕴。”
王宁特别提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试题不会照搬学生学习过的内容,那么,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如何衔接,应该引起中学老师的注意和思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高考命题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性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地运用,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教材;进一步加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考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丰富呈现方式、改变设问角度,创新考查方式方法,引导中学教与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一线教师与考试中心专家有相同的感受,“今年的试题体现了‘三反’:‘反套路’、‘反刷题’和‘反死记硬背’。”高中语文学科专家、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浮利古老师说,不少有经验的老师给学生总结了大量的做题套路,这本无可厚非,但这确实不是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的正途。今年的很多题目是学校老师或者校外培训机构再怎么刷题也很难刷到的,而且学生如果仅是死记硬背那些文学常识或者知识,但是没有读懂文本的话,有些题目也是很难作答的。
“从前期对各省的调研情况看,高考内容改革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高中校长、一线教师对高考新试卷在引导教学回归课堂、注重核心素养培育、助力高中育人改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说。
强化融会贯通 引导学生在关键能力上下功夫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做到了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能力的融合。”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谢维和说。
据了解,今年的试题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整体评价。通过对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考查的科学布局,强化融会贯通,体现对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评价,也引导中学重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强调能力的全面考查体现在试卷的整体设计与试题设计两个方面。在整体设计上,试卷通过科学布局,实现了对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无论是现代文、古代诗文阅读,还是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均注意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层次性。在试题设计上,建立材料选择、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的逻辑联系,将多种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题,综合融通。例如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材料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命题专家说。
“逻辑是基本的能力要求,思辨是一个更高要求,也是语文学科需要解决的基本能力。我们近年语文命题中,越来越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实用文与论述文阅读中这一导向越来越明显,写作几乎都更强调思辨、论述。”陈志文说,“我想强调一下,目前语文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强化文学,缺少了基本的逻辑与说理,高考命题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