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7 16:02:07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当今,教育的目的有了一定的升华和改变,过去教育着重对技能和理论素养的培养,而当代社会越发重视人才的道德修养。传统德育主要集中在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中,新时代背景下,在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的较量,更多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抗衡。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遭受不少西方反华势力的抵触,西方反华势力多次希望通过文化渗透改变我国人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的价值

“德”是教育之本,人之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需要将德育摆在首要地位。初中阶段是德育的关键时期,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辨别善恶、对错等的能力比较弱,并且缺乏生活阅历,思想也不够成熟,所以非常容易被校园、网络和社会中的不良思想所影响,心生利己、拜金等错误的价值观,如果无法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这些错误观念,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乃至人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主要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可以满足初中生成长需求,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识是非对错,加之此时学生本身的品质、个性与性格等也越发趋于稳定,所以加强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其二,可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为了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各学科教学同思政理念的结合。同理,地理课程教学中也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同思政理念进行紧密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知识

的同时对其中的全球整体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等进行有效思考,帮助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利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或者对事物进行多元化、多视角剖析等,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高效思考,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同时,可以丰富地理课程教学知识,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效助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顺利养成。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

(一)基于国情培养责任意识

对地理教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是推动地理德育有效落实的基础和保障,而地理教材中包含的丰富信息无疑是德育的宝贵财富。过去教师往往运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把地理知识的消化吸收作为教学的全部,这不仅会影响教材综合效能的发挥,还会给德育的开展带来极大阻力。新时期,教师在注意利用地理教材的同时,应该对教材利用的方式进行创新调整,注意教材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为德育渗透带来有利契机。例如,在教学“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时,教师可以结合这部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前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基于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责任担当意识。在与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清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同时也要从多角度分析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进度,并让学生生成危机意识,强化责任感,主动为建设国家做出积极贡献,无形之中达成德育目标。特别是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中的一些时事新闻,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艰巨发展任务,如在当下发展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欧盟组织等都相继制裁中国,想要阻挡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脚步,这种国情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巨大责任,有效助力他们良好责任意识的形成。

(二)结合地理形势塑造发展观

现如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环境、人口、资源等诸多层面都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地理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发展观教育的重要契机。对这部分优势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也能有效化解学生当前在地理学习中的难题。教师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要出发点以及立足点,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人口、资源等危机,并在此基础上巧妙渗透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出中国各地水资源问题的现状,特别是给学生呈现本土水资源的相关情况,引发学生反思。学生在看到本土水资源受到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后,会在内心受到很大冲击,自然而然地建立保护水资源的正确意识,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坚持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正确道德行为加大对学生的启发力度,使学生自觉纠正自身的行为,消除日常活动的盲目性。又如,可以结合一些重大的社会实例为学生讲解发展观,使学生懂得以大局观思考问题,而不局限于某一个视角或者眼前的蝇头小利,从长远视角出发,以动态化的发展观念看待问题或者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借助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发展观念。比如,修建三峡大坝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但是从长远视角来看,却会造福当地百姓数百年,所以这种利大于弊的做法显然是可取的。

(四)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德育

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其中不仅有课堂教学活动,还有课外活动,缺少哪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地理教学中,为了顺利渗透德育,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除了要依靠课堂上的知识教学外,还必须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全面投身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德育的相关内容,产生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知。

总之,地理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不仅承担着传授地理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开展德育的职责。德育对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地理学科中开展德育更是有自身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拓展,深化德育内涵,同时要从课堂、习题练习和地理社会实践等不同层面入手,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也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马建军.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2020 ( 32) : 10.

汤红英.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吉林教育, 2019( 40) : 32 - 3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