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7 16:02:19

初中孩子法治认知阶段,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方面,观念形成很重要

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正处于认知发展的“拔节孕穗期”,对其加强法治观念的培育,是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环节。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0.webp

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引导青少年系统学习法治知识,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扎实、科学、有效地将法治教育要求落到实处。

培养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开创青少年法治教育新局面,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的法治环境,加快法治中国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1.webp

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加深教师对法治观念基本内容、育人价值和培育方式的理解,以顺利实现由培育“三维目标”向培育“核心素养”的转变,能够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

国内外现状

从始至终,法治在人类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国内外也对其做了相关的研究,下面就是当今国内外在法治方面的研究现状:

1.国内现状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法治,大力宣传宪法和弘扬法治精神,国内关于法治观念的研究逐渐增多,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法治观念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2.webp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2.国外现状

国外没有直接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法治”以及“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研究。

最先对“法治”含义做出解释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其代表作《政治学》中主张法治应当包含两重含义:法律能够获得人们普遍的服从,以及该法律本身是良法。

这一论述明确了法的“普遍性和至上性”两个基本特征,对西方法治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3.webp

及至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59年“国际法学家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中所总结的法治三条原则以及美国统一法学的代表人物博登海默在《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揭示的法治的本质属性。

著名的《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法治”一词这样诠释:“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能被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是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国外关于初中生法治观念培育的专项研究较少,主要是渗透在公民教育课程之中。总体来看,国外对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视,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践等多层面统筹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4.webp

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对我国初中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国内关于法治观念培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们主要从公民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等视域下开展。

在初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原因、路径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

但一些研究存在泛化现象,大多聚焦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宏观层面,较少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落实,譬如学生学习的改进建议等。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5.webp

此外,对2022年版新课标中提出的“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培育学生法治观念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挑选、整理和归纳所需要的文献,并对其展开分析,从而获取对研究对象的全面认识和正确看法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多种多渠道,查阅和收集了与法治观念、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论相关的期刊、硕博论文、学者著作、政府工作报告等,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对本研究有借鉴意义与指导价值的内容。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6.webp

以期能全面地了解初中生法治观念培育的历史成因和现状,找准论题的落脚点并明确研究方向的突破点,以既有理论成果支撑本文研究框架,为后期深入研究做好材料整理,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研究法

通过研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关法治观念培育的各类文献资料,结合前人的理论成果设计调查问卷。

选择三个不同省份的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法治观念培育状况展开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使之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

3.访谈

结合研究主题,制定访谈提纲,通过面谈、网络聊天的方式对上述三所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研组长等开展一对一访谈。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7.webp

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深入了解他们对待法治观念培育的理念、态度和方法,找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听取教师关于初中生法治观念培育的建议,对问卷中所不能反映出的问题给予有效补充,使得本文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法治观念培育与必要性

培育是培养教育的简称,是指由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对教育对象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和引导,促使其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转变的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具备重要意义,它作为培育当前初中生法治观念的关键途径与工具,在教育对象、场所、题材等方面有一系列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和指导。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8.webp

2022年版新课标中将“法治观念”作为核心素养进行了阐述,认为“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观念培育的主要内容。

结合2022年版新课标对“法治观念”的具体阐释,本文所研究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法治观念培育”即教师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

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9.webp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既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又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明确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我国已然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而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神经中枢”,必然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结语:我们要如何做

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7/1725696139544_10.webp

教师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有效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大潮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孩子法治认知阶段,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方面,观念形成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