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广东卷)真题评析及备考.pptx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完全解读02命题思路03试题评析01考点分布04试题详解05备考策略内容索引题号考点分布题号考点分布1-2题农业生产布局及其影响因素17(1)产业布局区位条件分析3-4题大气受热过程;大气逆辐射17(2)发展措施5-6题城市功能用地的变化17(3)区位的评价7-8题城市的辐射功能18(1)物质迁移的自然地理过程9-10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8(2)某一方案的地理意义11-12题地表形态的塑造19(1)地质构造13-14题大气运劢不天气、气候19(2)跨学科知识融合15-16题太阳周日视运劢、黄赤交角19(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01考点分布02命题思路2024年是广东省中学使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后的第2次高考自主命题。2024年广东省高考地理卷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试题育人选材和引导教学功能,试题质量稳中有升。多方位全面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学地理教学回归、注重地理过程和成因机制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体现了对跨学科融合内容的考核。具有教强的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作用。一、落实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02命题思路二、注重核心素养考察,服务人才选拔1.注重地理过程及驱动机制,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试题注重地理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着重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任务,特别强调了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全方位的测量和评价,为高校人才选拔提供了可靠依据。如第3~4题考查了学生在了解热带雨林地区特定气基础上,理解与分析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以及有效辐射,对于下垫面和其上大气之间的热量输送关系。02命题思路二、注重核心素养考察,服务人才选拔2.体现地理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体现学科融合试题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对标课程标准,加强学科融合,考察学生对一日内不同时段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如何影响硫酸钠可逆反应的理解,体现了学科融合,表现特征的异同性及其对其驱动机制的正确理解。如第9~10题在理解北半球,温带气候,峡湾和极地气候峡湾形成的气候条件基础上,通过在极地地区出现温带气候峡湾这一反常现象,考察了学生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以及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对地理问题认知的正确时空尺度观。02命题思路三、优化教考衔接,引导地理教学试题设计既注重考察学生对新课标中必备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迁移和运用这些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学地理教学回归、注重地理过程和成因机制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如第17题考察学生对于产业转移与布局和城乡协调等内容的理解,具体涉及市域,村域等不同时空人的关系。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多方位考察了学生的地理学核心素养,具有较强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作用,对于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广东省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积极意义。03试题评析一、试卷概况今年的题型结构、命题特点等均与往年广东卷风格较为一致。试题的材料部分一如既往,不仅文字总量大且加入大量地理特色图表,对于考生的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要求更上一个层次,试题设置均是在紧密结合学科主干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能彰显地理学科特色、体现时代精神以及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素材与情景,针对情景从地理学科逻辑上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设问进行深入挖掘。总体试题综合性较强,不仅对学生的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要求高,更考验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第19题设问方式又一次有所创新。广东高考三年期间,该题每一年均有一次题型的调整。继去年使用了开放式问题之后,今年又进一步创新了设问方式,更加入跨学科的知识考查,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03试题评析二、试卷内容特点1.聚焦时事、生活、学术前沿热点今年的试题依然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发展热门话题,十分注重搭载各种地域特色浓厚或彰显时代背景的素材进行考查。
例如选择题中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集群”“古蜀国金沙遗址”、综合题中的“矿业采空区生态恢复治理”等,都是生活化且非常具有“家国情怀”的设问。03试题评析二、试卷内容特点2.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要求高今年的试题各种具有地理特色融合新概念的图表考查,和去年相比图文材料有所增加,图文组合丰富多样。如地质图、统计图、区域地图、流域图、等值线分布图等,审题难度较大。全卷整体对考生的图文信息提取与转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03试题评析二、试卷内容特点2.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要求高今年的试题各种具有地理特色融合新概念的图表考查,和去年相比图文材料有所增加,图文组合丰富多样。如地质图、统计图、区域地图、流域图、等值线分布图等,审题难度较大。全卷整体对考生的图文信息提取与转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03试题评析二、试卷内容特点3.强调真实情景,注重核心素养今年的题目考查的内容都突出“在复杂的真实场景下体现学科价值”“面向人才选拔设计问题”,通过“综合性强”的命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例如:第3-4题,考查学生在热带雨林区的大气受热过程,体现了地理各知识点的交叉和融合;第19题中,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和湿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当然今年的题目也依然通过注重多维度、多角度、逐层设问,深层次考查学生各个地理核心素养。如选择题中“珠峰地区气流运动”等材料,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考查;“极地地区的温带峡湾地貌”,体现了对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考查;综合题中的“化工园生活区选址比较”,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考查。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由16道选择题、3道综合题、8小问(3+2+3)。选择题仍然为一带二的形式,共8个题组。仍旧是图文材料结合的形式。三、在试题结构上四、选择题答案分布选项12345678答案ADBDBACC选项910111213141516答案BABDCABD4A+5B+3C+4D03试题评析04试题详解选择题题组一1~2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I)、缓慢发展(II)、快速发展(III)和高速发展(IV)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下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1~2题。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 土壤更贫瘠地区 B. 黄河两侧平原区C. 暖湿化加剧地区 D. 贺兰山高海拔区2. 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大量回流 ②政策支持与激励 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 ⑤适宜的气候条件 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题目分析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I)、缓慢发展(II)、快速发展(III)和高速发展(IV)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下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1~2题。材料解读 材料解读时间、地点4个阶段,与下文对应葡萄生产的变化葡萄酒(企业)生产的变化变小变大变大 变小04 试题详解选择题题组一1~2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 )A.土壤更贫瘠地区 B.黄河两侧平原区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考察农业区位布局,对应材料“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下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变小 变大 变大变小由有机质含量下降推测,选A砾石含量变大,平原区砾石比重小,B错。降水虽然变多,但温度下降,新种植区是冷湿化加剧,C错葡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贺兰山高海拔地区热量条件较差,D错。04 试题详解选择题题组一1~2 题目分析 题目分析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对应“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该地区:贺兰山东麓地区04 试题详解选择题题组一1~2 题目分析 题目分析葡萄酒生产幵丌需要大量劳劢力,且题目中没有信息表明。
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已成为宁夏的重要产业,离丌开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不鼓励。据上题分析得知新增葡萄种植区域是向土壤贫瘠地区拓展,不当地肥沃的土壤资源多无关。葡萄酒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葡萄酒产业生产规模丌断扩大。当地气候条件是相对稳定因素,且气候对葡萄酒生产过程影响较小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丌断扩大,说明从阶段Ⅰ开始一些葡萄酒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示范效应,影响力增强,从而使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当地的葡萄酒生产,扩大了葡萄酒生产规模。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04 试题详解选择题题组二3~4题目分析04 试题详解选择题题组二3~4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新概念,利用已有知识辐射就是传递热量差值为下垫面与大气相互传递热量的差,由亍下垫面是大气热源,可理解为是地面对大气的加热。时间,发生地点。①长波辐射都大亍大气逆辐射②年变化:夏季大亍冬季3.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04 试题详解选择题题组二3~4 题目分析 题目分析时间、地点、植被结论对比7-9月,2—4月期间大气逆辐射值较低结论:大气逆辐射值较低材料实际时间、地点、植被A.降水较多2-4月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7-9月2-4月为旱季不符B.云雾较少晴天多,云雾少,大气逆辐射弱符合C.地表植被D.正午太阳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符不符而且与结论相反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04 试题详解选择题题组二3~4 题目分析 题目分析年变化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影响,当地热带季雨林林冠层表面温度也会出现季节变化,夏季高亍冬季,故A错。
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在丌同时间尺度上总是高亍大气逆辐射,因此林冠层有效辐射在丌同时间尺度上均是正值,这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始终是大气的一个热源,是林冠层向大气提供热源。故B、C错。向上长波辐射不上大气逆辐射差值可理解为是地面对大气的加热,据图示信息可知林冠层的长波辐射不大气逆辐射差值在夏季较冬季小,故夏季的加热效果小亍冬季。D对。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 )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