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究 论文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究摘要:全文以“立德树人”和“道德与法治”概念作为切入点,而后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必要性,随后结合教学现状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问题从教师、学生、外在三个角度进行实践探究。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德育;引言:在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目标培养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顺应了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扛起”德育教育任务大旗。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涵盖庞大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而如何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一、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转型的必要性(一)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在以往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构建过程中,中国教育系统过于注重“教育即知识”这一理念,忽略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的联动作用。而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打破了“知识本位”思想的局限,尊重不同学段的教育任务,促进学生德育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将立德树人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社会、观察社会、分析社会,从而真正体验和感悟生活化道德与法治事件,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二)适应道德与法治教育新要求
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这不仅仅是对我国改革道路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科学判断,也是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但是,在这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学生在道德选择与法治行为判断上出现茫然与纠结,所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更应该肩负起德育教育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教育与时代、与生活进行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事件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的新要求。(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
将立德树人理念与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全面容和能够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生活为中心,坚持知情意行的统一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注重学生德性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创造道德与法治体验机会,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感知-实践-体悟”的过程中提高道德素养,实现全面发展,从而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二、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层面
1.教师理念认识有待提高
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立德树人的理念认知仍停留与表面,无法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本质,导致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和教学形式都过于匮乏,究其原因是教学环境的影响和进取心缺失的影响。所谓教学环境的影响是指即使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目标提出至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不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学校并未看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在联系,忽略向教师传送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的重要性。而从进取心缺失而言,教师由于长时间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缺少了对工作环境的新鲜感,逐渐对本职工作形成了懈怠心态,在实际教学中仍秉持着“不出错”的教学宗旨进行教学,缺乏对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开展的思考和创新,导致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显著提升。2.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专业素质作为影响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业务素质较低也成为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优化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专业程度不足、业务专注度不足等方面。所谓教师专业程度不足是指部分教师在教学之余对政治理论、道德思想、法治思想、社会尝试等方面的学习有所欠缺,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以充足、扎实的知识向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课程优化。从业务专注度不足方面进行分析,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之余兼任学校党务工作、政务管理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而部分优秀的教师还会被长期借调至其他管理岗位,所以教师自身教学精力被分散,降低了在教学之余的课程研究专注度,影响其专业能力发展提升。3.教学活动功用出现虚化
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仍主要集中在学校或课堂当中,教学内容过于依赖目前所使用的校本教材。从教学活动局限在学校或课堂当中而言,教学资源过于局限,学生并未领略到社会的全貌,导致对“道德与法治”认识过于局限,并且无法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无法有效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帮助学生拓宽眼界,限制学生发展,影响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效果。(二)学生层面
1.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生作为课程的参与主体,其对立德树人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是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此外,部分学生虽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有着正确的认知,但是“碍于”中考压力,导致面对“学习天平”时学习的重点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倾斜,导致学习主动性不足。2.学生缺乏教学参与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一项单一的理论式教学课程,而是一项兼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如地理学科,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生物学科,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展示生命的奥秘,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的道德条例则稍显枯燥。从而影响学生参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继而影响教学效果。(三)外在层面
1.教学评价体系尚待完善
现阶段,初中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所采用的教学评价体系沿用了传统应试教育标准体系,通常以纸质考卷考察学生的学习质量,缺失了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制约了教师和学生主动开展和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性。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而一纸考卷所考核的内容较为局限,无法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进行考核。并且,纸质考卷方式目的性和功利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易以“标答”为输出口,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教育焦虑和“立德树人”关系尚未合理协调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等概念进行重要阐述,并对如何进行现代化教育做出回答,要求基础教育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五育”融合。但是,现行的基础教育系统家长普遍是80后、90后,此类人群自小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产生的“教育焦虑”情绪的影响下让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双减”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但是长期的教育思想影响仍让家长过度看中考试成绩的提升,对于学校开展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并不强。三、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探究
(一)教师层面
1.强化专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针对上文所说教师专业素质问题,需要积极强化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培训,快速提升其专业能力。众所周知,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快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方式是专项培训和教学实践,所以从专项培训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当积极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立德树人的专项培训会,向教师队伍正确传输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本质,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师正确认识“立德树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从教学实践而言,学校应当积极为教师开展专业研讨会,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以立德树人理念为主线,着眼于校内、校外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的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丰富教学手段,开发配套课程
在多元媒体时代背景下,初中学生所接收的信息逐渐多元化,所以聚焦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结构特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应当积极丰富教学手段。以“微课”为例,教师借助微课等教学手段,以其内容简短、内容精炼、信息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以此打破传统“教育即知识”的限制。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一项局限于学校内的课程,根据初中教育系统不同学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引入大量“立体化”、“生活化”的知识,将教学知识回归生活本质。例如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的教学中,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养成学生研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以引领学生关心世界各国、区域的发展变迁,以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与大局观思想;或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提升学生全面分析能力为目标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生活化行为道德案例、法治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二)学生层面
1.遵循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认知
教学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采取螺旋上升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例如在初中低年级阶段,教师要求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概念与法治概念,初步奠定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在初中中高年级阶段注重引入生活化案例、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加强生活实际和道德与法治的联系,从而激发出学生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实践教学的欲望。2.引导学生实践,加强自我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均体现出明显的人文主义精神。而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也是在于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教学实践活动则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感知-体验-领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入,从而培养自我教育的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首先需要明确自我教育目标,清晰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定位,进而做出针对性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加强自我教育监督,制定自我教育目标,以此约束自我教育行为。在完成了阶段性教育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自我教育分享会,鼓励学生们在班级当中畅谈、分享,学生们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他人角度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升华教育主题。(三)外在层面
1.完善教评体系,提升教评作用
随着中考制度不断完善,“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思想逐渐出现转变,而教评体系作为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从传统的单一化向立体化方向转变,例如建立多角度教评模式、采用多样教评方法等。从多角度教评模式而言,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征,学校在教评模式当中应当完善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实践,从学生体验的角度出发反应课程教学质量,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从采用多样教评方法而言,在传统的纸质考卷的考评基础之上增加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技巧、情感态度等内容的考评。除此之外,结合学生的成长记录、实践活动等建立评价体系,以此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2.深化教育改革,协调教育关系
自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目标提出至今,全国基础教育系统逐渐重视学生的综合实力提升,在社会领域当中,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国家此时更应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协调教育焦虑与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思想,从学生主体出发,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育人要求,结合国家国情,积极解决教育阶段与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不适配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基础教育系统坚定立德树人教育决心,明确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教材编撰引入新时代背景下的案例,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拉进学生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距离。总结:道德与法治作为基础教育系统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仅传授者道德理论知识和法治知识,同时也肩负起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任务。结合立德树人概念与课程本质和内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应当从教师、学生和外在三个角度挖掘问题、分析原因,并从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加强自我教育、完善教培体系、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此提高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水平。参考文献:
高柏.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偏离与复归.教学与管理,2020(25):4.张春燕.以思为径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对分课堂模式建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6):3.廖琴艳.立德树人下的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构建研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马瑞伟.彰显责任担当更好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荆楚学术(2020年2月).2020.王超.坚持立德树人打造"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时代教育:下旬,2021(7):2.冯玉凤.时代楷模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20.朱影.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时代人物,2022(9):3.李东良.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可行措施探究.中国教师,2021(S01):1.邓权忠.注重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