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9 13:03:14

高中历史知识点:笔墨丹青中国画

透过文人画看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

1、追求抒情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诗意的特点。有人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谓“画中有诗”,其实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风格。

2、从内容来说,文人画多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从表现技法来看,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它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家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往往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是一种写意。在与西洋画的比较中,更能看到它不受视域限制和不讲光影效果的写意情趣。

3、概括来说,中国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强调个性表现,注重神韵意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战国时期的一些帛画已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魏晋时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后世的国画艺术的发展,隋唐以前,人物工笔画占主导地位,隋唐时代,山水画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绘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以及矿物颜料。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文字的演变

汉字的起源:

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为什么说到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字的演变趋势:

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

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

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①汉字是复脑文字,激发人的形象思维。

②汉字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为背景,信息含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

③汉字有强大的组合能力,单字相对较少,占空间较小,经济实用。

④汉字中的数字有强大的逻辑性。

⑤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

甲骨文: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我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

金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篆书:

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其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为小篆之代表作品。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在汉文字发展史上,篆书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等。

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秦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双峰对峙。楷书鼎盛时期限在盛唐承隋楷风格之变。各书家各显其个性体貌。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士大夫的文人画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本质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基本上唐朝形成,以王维为代表。

士大夫的文人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品有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元代卷轴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冕的《墨梅图》:

中国元代画家王冕的绘画作品。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又号会稽外史,浙江诸暨人。善画墨梅。此图纸本,墨笔画。纵67.7厘米,横25.9厘米。绘倒梅一枝,枝条左伸右展,茂密交错;用钩瓣点蕊法画梅花,繁花盈枝。花朵正侧偃仰,姿态千百,有椒子、蟹眼、含苞、初放、盛开、落英等状。图上有作者自题诗5首,署款:“乙未年(1355)春正月朔写于草堂”。下钤“句曲司马”、“会稽外史”2印。在图的诗堂及裱边四周题满诗跋,前后相继有明徐霖、王韦、祝允明、文徵明、唐寅,陈沂、薛章宪、陆深、谢承举等人的和韵题诗。曾经近人庞元济收藏,钤有“虚斋至精之品”等收藏印记。现藏上海博物馆。

《牡丹蕉石图》:

徐渭(1521~1593年)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代表作有《牡丹蕉石图》。画面:湖石矗立,两枝芭蕉自石后挺出,阔大的叶子散乱错落。图下方石旁横斜一枝牡丹,迎风挹露。除牡丹叶脉之外,全用泼墨挥写,在一片浮融的墨色中,呈现疏密、浓淡、轻重、干湿的变化,从中透出作者强烈豪放的情感。右边三处题语,浓墨行草,使画面形象更加丰富,诗、书、画构成完整的艺术形式。墨韵气势,奔放横溢,为徐氏不可多得的杰作。

《墨兰图》:

郑板桥(1695?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他生于日渐破落的书香门第,是位颇有政绩的清官。郑板桥擅画兰、竹、石,间作梅花、古松等。时人称他“三绝诗书画”。郑板桥画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他咏兰和画兰不仅表现在艺术的功力上,而且以精深的艺术修养与高尚的人品相结合,借咏兰与写兰歌唱心声。他说:“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吟诗曰:“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充分体现了他忠贞不渝的高风亮节。他曾写咏兰诗赞曰: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心。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墨兰图》是他的传世之作,创作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浓墨写叶,廖廖数笔,洒脱而功力深厚,淡墨点写花朵,独具清幽风致,叶下不加苔点,即不画土。上款题诗云:“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左下落款:“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署名“所南翁”。诗中充满了故国之思,洋溢着爱国之情。落款词中表现了高尚的人品。此画是融爱国之情、高尚人品、精深艺术修养为一体的珍品。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笔墨丹青中国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80069.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历史知识点:笔墨丹青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