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考 | 新高考语文有哪些变化,怎样调整复习策略和寻找突破口?送你一个备考锦囊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1/1725991438922_0.png三点变化
语文地位的变化
新高考突出了选择性,给了考生更多的机会,但也使以往各科统一步调复习、每年6月统一参加高考的格局发生了变化。2016年10月学考选考结束后,有学生已经完成了全部七选三科目的考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的复习中。甚至有学业优异的同学在10月外语科目首次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在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复习只有一次考试机会的语数两门必考科目。因此,新高考中,语文虽然分值没有变,但其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尤其在高三后期阶段,变得更为重要。
考试内容的变化
考试说明与往年相比,总体平衡,但我们也关注到其中几处小变化。比如,“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增加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这一考点,“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传统文化经典考点增加了“如《论语》”几个字。增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这一考点,可能跟互联网时代标点符号使用随意、混乱的现实有关。传统文化经典范围很广,前两年这个考点的复习散漫,缺少抓手,而新增的“如《论语》”这三个字,启示师生应重视《〈论语〉选读》模块的复习。
试卷结构的变化
新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预告”的试卷结构变化为:全卷由26题减为24题。语言文字运用题量由7题减为6题,分值由24分减为20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量由5题减为4题,分值不变。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三小题分值由3分增至4分,古代诗文阅读中的文言翻译题、古诗鉴赏题、传统文化经典题分值各增加1分。这些调整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越来越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此外,字音和字形的考查合二为一,既减少了题量,也提供了相对集中的语境。其实,这种字音、字形一起考并不是新题型,浙江省2006年和2007年就曾采用过。第二题、第三题对词语和标点的考查采用了同一个语料,也是强调在真实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
调整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1/1725991438922_0.png
复习策略
重考试 更重练习
现如今,各种模拟考、调研考、联考多如牛毛,以至于学生刚完成一次联考,还没有很好地订正纠错和反思、总结,又迎来下一场联考。学生忙着赶考,老师忙着阅卷,学校忙着排名。这种以考代练打乱了复习的节奏,让考生疲于应付,体力下降,思考力下降。因此,必须调整策略,重视练习。
重练习 更重思考
重练习并不是说题目做得越多越好,语文备考要避免机械训练,简单强化。学生经常会碰到这些情况:费了很多时,刷了很多题,可收效甚微;上课时听得懂,下课后还是不会做;这道题会做,换一道照样扣分。这时候就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方法还是方向不对,是知识有漏洞还是能力有缺陷。可改进之处有很多,比如:用整体性学习代替机械记忆,建立起各知识点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不停留于获取知识,更重知识的理解与拓展,举一反三,进而建模;改进记笔记的方法,比如可以试试康奈儿笔记法;改进做题的方法,不仅仅写下答案,还可以记录思维的过程;改进订正的方法,不仅看对错,更要看哪里对哪里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如何改进方能做对。
重思考 更重生活
语文备考不仅为了提高分数,更为了提升素养。在注重思考的基础上,同学们也要重视对生活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生活”起码有三层意思: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哪怕是在高三后阶段紧张的备考时期,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语文能力的考查说到底,不外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②用心经营生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获得强大的心理支持。③高考是人生一段奇妙的旅程,不管结局如何,生活都还将继续。
从这里寻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1/1725991438922_0.png
突破口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能力提升缓慢,给人以复不复习都一样的错觉,以至于有同学或心灰意冷放弃努力,或惘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突破口,提升“获得感”,增强自信心。
以“得分点”为突破口
高考语文要获得高分,考生就要“拿满该拿的分,力争可以拿的分”。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前对历年高考语文做一个大致的梳理,找到高考语文中相对容易的“得分点”。如名句默写题,再如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等。
以“增长点”为突破口
除了共同的“得分点”外,考生还需要对自己的语文能力做一个客观的评估,找出个人最有可能提升分数的“增长点”。考生不能因为语文能力弱而沮丧,因为弱项恰恰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那些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投入换来相对较大的提升空间的弱项就是“增长点”。
比如,文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文言文阅读题型基本稳定,考点范围明晰,备考可控性强;所选语段贴近时代,追求人文,可读性强。
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的积累,基本功打扎实了,文意理解、文言翻译、文言断句自不在话下。对于文言实词,我们要善于找到义项间的联系,并配合典型的例句一块儿记。像“伐”,人戈会意,用兵器戈砍人头。本义“砍头,砍杀”。引申为“砍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的“伐”就是这个意思。再引申为“讨伐,进攻”,例如“季氏将伐颛臾”。“讨伐”既可以用兵器,也可以不用兵器,如“口诛笔伐”,这里的“伐”就是“声讨,批评,责备”的意思。因为“讨伐,进攻”就可能产生“功劳”,《项羽本纪》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的“伐”就是“功劳”的意思。如果没有功劳而非要说自己有功劳,那就是“夸耀”,《论语》里“愿无伐善,无施劳”中的“伐”就是这个意思。
“以”是常考的文言虚词,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考生常分不清。其实,只要把“以”删除或替换为“而”后,看看句意是否受影响即可,删除或替换后句意表达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例如:“得全首领以没”“扈从以行”两句的“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删除“以”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替换为“而”,句意也不受影响,所以这两句中的“以”是连词。“俅以幸臣躐跻显位”中的“以”表凭借某种身份,“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中的“以”表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删除“以”或替换为“而”后句意表达受影响,所以这两句中的“以”是介词。
对于文言特殊句式,我们要善于化繁为简。像高考常考的宾语前置,主要有四种类型: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介词宾语前置;D.用“之”或“是”作提宾标志。为此,我们只要记牢“何去何从”“时不我待”“唯利是图”三个成语,就可以掌握宾语前置这个知识点。
需要说明的是,文言句式除了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外,还有一些固定句式需要注意。固定句式在考试说明中没有列出,但在我们学过的重点文言篇目都有出现。例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无乃……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不亦……乎?”,“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中的“独……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无以……”,“何辞为?”中的“何……为?”。平日里牢记固定句式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和句子的翻译都很有帮助。
以“难点”为突破口
“作文”历来被视为备考的一个难点,许多人畏惧写作,认为写作全靠天赋,准备与不准备一个样。笔者认为,虽说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但考场作文的提升还是有路可循的。
①加强文体训练。从多年来的“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到2015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再到2016年“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再到2017年高考省模拟卷“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高考写作的文体要求越来越严格,考查方向也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写论述类的文章,强调逻辑思维,重视思辨能力。因此,在作文备考时,我们要加强论述类文章基本功的训练,比如,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熟练掌握几种基本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学一点辩证分析的方法等。
②加强思维训练。写作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思维的问题。例如,思维缺乏深刻性,写的文章就肤浅;思维缺乏灵活性,写的文章就呆板;思维缺乏批判性,写的文章就片面;思维缺乏系统性,写的文章就条理不清。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是个不错的方法。
例如,山寨产品对中国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请分别从正反两方面立论,并各列出不少于三条的理由。有人认为中国是山寨大国,请从政府角度拟三条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如,辽宁省高考状元刘丁宁在进入香港大学学习一个月之后选择了休学,准备回母校高中复读以期来年高考能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国学。对刘丁宁选择休学复读,你是支持还是反对?你支持她的理由有哪些?反对她的理由又有哪些?从众人对高考状元复读的争论中你看出了哪些社会问题?
头脑风暴可以借助MindManager、XMind等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也可以就一张白纸一支笔简单搞定。
③加强升格训练。在作文备考中,有同学寄希望于“高考满分作文”“论据素材大全”等参考书。结果发现,看了不少“别人的作文”,也记了些“好词佳句”“论据素材”,可自己的作文水平还是没提高。笔者以为,借鉴他人佳作固然重要,修改自己的文章更重要。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写过50分以上高分作文的考生,可以在高考中轻易获得高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备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花功夫,将自己的二三篇得分不高的习作不停修改,与老师不断交换看法,最终争取修改到50分以上的高分。
宏观上关注变化,中观上调整策略,微观上寻找突破口,如此三管齐下,相信会让你的备考更给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