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解读 | 重庆市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6月13日是重庆市2023年中考第二天,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考试已经结束,今年的试题有何特点?相关考试结束后,市教委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解读。重庆市 2023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以《初中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命题依据,贯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服务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导向教学这一核心功能,突出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协调统一,没有偏题、怪题、超标题,稳中有进,难度适中。具体地说,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涵养品格、担负使命,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如,A卷第1题“特种兵旅行”中的行为方式、B卷《出师表》赏名著析英雄、A卷第 2-3题“雷锋的士”的温暖事迹、B卷黄河守护人的默默奉献、A卷第10题航拍中国台湾篇中金门岛的内心独白、B卷第13 题美国反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七国集团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外交部对此进行强硬回击等试题,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A卷第7题“随手播是否侵权”的辩论、A卷第5题立法法的修订、A卷第12题”彩礼争议”及其解决等题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A卷第9题居民、村民自治,A卷第14题以选择美育研学基地、对比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及《新富春山居图》等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二、立足核心素养,关注思维过程、思维方法、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题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打破呆板、惯性、固化、同质等低阶思维的局限,以开放、探究、严谨的态度,进行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如A卷第11 题,通过“运用亲情、生命相关知识,补充缺失的故事情景并给出依据”这一问题,考查学生理性、系统、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
如A卷第12 题,针对现实中的彩礼这一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引起的争议,通过“(1)以上观点均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请你运用法治精神相关知识,选择一种观点,分析其合理性。”“(2) 以你选择的观点为出发点,结合法治中国相关知识,就如何解决彩礼问题提出建议。”两个环环相扣问题,引导学生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深度思维,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彩礼争议等。
A卷第8 题,推导重庆市养犬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出台过程,考查学生对抽象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等的实施过程的理解,既需要学生关注条例、保护法这一结果,又需要关注条例、保护法的出台过程,提升了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等。
三、以美育人、以美培元,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试题努力“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形成健康的、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整套试卷既有语言文字等外在美,也有思想价值等内在美,既有欣赏美、鉴别美,也有践行美,以美育人、以美化元。
如A卷第14 题,第一环节针对社会生活中畸形审美引发的“容貌焦虑”,由此导致的“医美整形”年轻化、低龄化等,一些影视剧、短视频、直播戏说、歪曲、浅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由此导致历史认知缺陷、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审美观,分析畸形审美产生的原因,思考如何遏制这种畸形审美,引导学生正确鉴别美。
本题第二环节,针对某中学进行暑期美育研学活动,在现有的市外五个研学基地中让学生推荐其中两个并给出依据,进一步打开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祖国自然美、科技美、文化美、艺术美等,在陶冶高尚情操中塑造美好心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B卷第14题通过对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新富春山居图》的对比,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新时代的现代化新农村之美等,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伟大民族精神之美,创新协调绿色发展之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学生成为一个外在美与内在美兼备的人,成为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试卷也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爱护眼睛、避免超重肥胖等,健康成长,如A卷第11题亲子共成长;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如B卷第11题姐弟俩与父亲夜市摆摊等。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刘晓媛 郝岱亚 编辑 吴怡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