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论文精选
高中地理论文精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论文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1/1726038455647_0.jpg
篇一:高中地理论文
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一淮河地理分界线,到2009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一淮河被人们一再关注、议论与认识。且让我们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假如没有秦岭?
假如没有秦岭,南北方地理分界会在哪里?南方与北方的地理环境又会怎样?
要回答这些问题,先来了解一下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的确丰富且重要。秦岭一淮河是我国一月份OoC等温线;日均温≥lOcC积温4500。C等值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水稻主产区与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与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与丘陵为主;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我国华中与华北的分界线。此外还有大家不怎么关注的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比值)为1的等值线也与秦岭一淮河吻合得相当好。
一月份是我国大陆气温最低的月份。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南国却是一派“草长莺飞,绿意盎然”。我国南方与北方存在较大温差,除了因南北纬度跨度大,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角的较大差异拉大了太阳辐射的差异外,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北方地区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之影响大,加剧了冬季的严寒。而南方地区远离冬季风的源地,加之诸多山脉的阻挡削弱作用,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自然小于北方地区。秦岭横亘在黄土高原的南缘,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既阻挡了北方频频南下的猎猎寒风,也截住了南下的滚滚黄尘。受益的自然是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与四川盆地,那里在冬日不用担心寒潮的侵袭与风沙的肆虐。
可以大胆地这样推测,假如没有秦岭,干百万年来黄土将会不断填充四川盆地,也许会出现一个“四川高原”,长江的中下游也许会被称作“黄江”。更重要的是秦岭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抑制了冬季低温带(一月平均气温OcC以下)向南方低纬度推进,它让我国东部冬季的低温带偏北方。秦岭的作用更表现在对南下冬季风的阻挡与削弱,抑制低温带南移的作用更为明显。假如没有秦岭,我国东部一月份的OcC等温线将南移。
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半年的锋面雨。夏季风由南而北推进,雨带随之由南向北移动。总的来讲,南方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雨季较长;北方夏季风来得晚去得早,雨季较短。秦岭作为横亘在中国中部海拔3000多米,宽数十至二三百公里,绵延1600公里的巨大山脉,对夏季风的阻挡削弱作用不言而喻。
秦岭对夏季风的抑制,让东部的多雨带(年降水量≥800mm)位置偏南。但是,秦岭山地地形的抬升又会在山南迎风坡形成较充沛的地形雨。这却让东部的多雨带更容易出现在较高纬度的北方地区。那么,秦岭到底让我国夏季的多雨带偏南还是偏北?理由与前面一样,影响我国东部气候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因此在夏季秦岭的角色主要还是担当了抑制湿润夏季风北上的巨大屏障。假如没有秦岭,我国东部800mm的年等降水量线将会向北方推进。那样至少可以想象渭河是何等丰富的径流,黄河下游也许就不会有过断流的痛楚,“八百里秦川”将是“鱼米之乡”,黄土高原上飞扬的黄尘也会收敛些。还有,西安至咸阳一带农村的“倒人字形”房顶屋檐也许会改成江南的“人字形”房顶屋檐了,也许该消失的还有那句有点苦涩的,在关中流传久远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综上分析,假如没有秦岭我国一月份OcC等温线将南移,而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将北推。那么,假如没有秦岭我国南方的分界线将是南移还是北推?其实不必自寻烦恼,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肯定存在,但断然不是一条单薄的线,更不是一条可以画在地图上清晰可见的明确界线。假如没有秦岭,南方与北方的分界依然在现在的秦岭一淮河“一带”,这个分界应当是个过渡带。这是因为首先秦岭的位置刚好在我国南北方自然带的边缘地带;其次秦岭是沿纬线分布的山脉;再者,秦岭拥有足够高的海拔高度。满足了这三个先天性条件,秦岭对陆地自然带由南而北的演变更替自然起到了加速作用,于是临界现象在此得以发生。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同时拥有秦岭上述三个特征的山脉还就只此一座。临近的大巴山具备了高海拔纬向分布,但位置偏南不在自然带边缘,自然无缘成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
至于迟迟未说到的淮河,既无屏障可言,又无地形变化之态,只是纬度位置距秦岭相近,且流向自西向东,也就成为秦岭这个南北分界的自然延伸。更是因为《晏子春秋》中一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让淮河成为人们心中南北方分界的一条界河。也正因为此,在一片口水仗中,江苏淮安古淮河上的南北分界标志最终宣告竣工。这恐怕误解了南北分界。其实淮河两岸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生产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区别,只有远离淮河南北两岸数百公里之外才能看到一些差异,如武汉与郑州,扬州与徐州这就是本文不以“假如没有淮河”为题的原因。
最后,再作一次假设。假如没有秦岭,在中国古老的中部大地上将会出现比京杭大运河早一千年的“渭水一汉水运河”,也许就在大禹时代,或是武王时代,再者秦皇时期,还有,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一月份的OoC等温线将会北移。我国亚热带将会向暖温带推进,秦岭山地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系统将发生调整与变化。其实,南北方的分界已然在悄悄的变化了。这,可不是“假如”。
篇二:高中地理论文
摘要: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的强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状态,因此,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知识渊博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精英人才还需要有健康、乐观的心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然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材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地理知识,无法通过此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师就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教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之后,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反之,教师则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入手,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说,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是讲解地理知识,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区别,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思想的引入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渗透节约用水的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心理教育知识
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教师脱离教材,引用课外资料来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师必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懂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学生地理知识,附带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心理教育知识。
比如说,当教师想要为学生讲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从地理知识入手,为学生讲解在旅游开发中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当教师讲解完地理知识,教师就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讲解一下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等,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以后旅游过程中就会自觉地不乱扔垃圾,不在景观建筑上乱写乱画,进行文明旅游。
三、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习得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是比较常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理性的认识来影响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心理也能够健康发展。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动探究课题为基础,教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师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切身的感受来了解自然,清楚自然与人类社会与谐相处的意义,以及如何与谐相处。同时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比如说,当教师想要为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防治》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城市垃圾清理情况进行调查。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之后,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扔垃圾,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知晓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难处,想要做好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还应该借助地理教学这一平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进而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高中地理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1-18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5篇11-18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论文09-27
高中地理教案01-07
高中地理说课稿04-11
高中地理的说课稿03-01
高中地理说课稿05-15
高中地理说课稿04-24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01-14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01-0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