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11 22:03:17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思考

左成义

【摘要】虽然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是在初中生中不尊重劳动成果、不热爱劳动、甚至不会劳动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初中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目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积极正确地过人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探究在本学科中有机结合的劳动素质教育,可以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提高学生劳动素质,促进全面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劳动教育;道德法治;初中课程

引言:在中学品德和法制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做好互动生成课程的基础建设工作,并通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良好参与度和互动性,从而形成一个值得分析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这样的方法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推动课堂教育多元目标的高效实现。与此同时,老师们还能够根据课堂知识点有意识地整合和渗透部分课程要点。带领学生从不一样的视角和层次理解分析学习内容。而且,这还可以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养成,是思想道德和法制课程教育意义与实用价值的一个反映。

一、对初中生强化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能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意志

初中生在劳动中要用自身的体力、意志逐步战胜劳动中的挑战,在这样的反复较量中,在艰苦的劳动中,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而劳动所得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也会更加激发和提升其意志水平。劳动能提高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其坚持和韧性的品质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因此,劳动能完善个人性格,使人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二)劳动教育有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锻炼初中生的肢体运动能力,手、眼、脑的统筹协调能力,触觉感知能力。劳动能够加速人的新陈代谢,激活脑部思维,从而使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思维得到锻炼。总之,为了使初中生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强化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二、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问题

(一)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重

简单来说,应试教育就是以分数论高低,以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应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但同时也因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造成学生发展不均衡。从本研究的访谈中能够了解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其他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无异,死记硬背成为学生获得高分的关键。多数教师表示,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考试中,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接收知识最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忽视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劳动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除教室区域外,学校会派专人打扫校园以及餐厅,也是为了给学生腾出充足的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劳动长期脱节,不可避免造成学生劳动意识薄弱及劳动实践能力低下等问题。

(二)教学方法单一

加强劳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对于教学方法来说,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自然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并促使他们投身于劳动实践中。目前大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讲课时依旧采用陈旧且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简单的知识灌输,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虽然在教学中也有涉及情景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但仍以传统的教授法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劳动知识的接收与运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知识素养,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展开以多元主题为内容的劳动实践活动,从而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

三、将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思考

(一)结合课题主题,设计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

根据家庭教育主题,设计家庭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对“家”的概念以及如何增进家人的情感、如何使家更美好进行了阐述。家庭劳动是家庭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根据“家”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在教学中兼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适时融入劳动教育,可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家庭劳动教育。融合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家庭劳动教育会使道德与法治课更具活力,也会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情感教育并培养劳动习惯。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宽

初中品德和法制教学中有关劳动德育的知识点和专题众多,所以,劳动德育的实践空间也比较有限。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就要求老师合理地挖掘和運用劳动课程,并进行课堂的拓展与发散,同时根据某些特殊的劳动教育题材,通过互动与生成模式的形成,潜移默化地融入劳动教育。例如,在讲述《在社会中成长》的这节内容时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让学生真正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发展的关联,教师就必须通过引导教师之间、与学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来使学生对上述问题深入地认识。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会发现路边打扫的清洁工,他们就是一个都市的美容师,可是,很多人对这些人群却既不能给与足够的尊敬,也不能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应该以此为范例,引导他们之间的互动探究,形成互动学习,同时引导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一些有代表性的观念,培养他们对知识内涵的全面认识。

结束语:

自古以来,无论在生产生活中,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人们都十分重视劳动及劳动的育人价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劳动创造生命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理是始终不变的。在这其中,初中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对其开展劳动意识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训练中学生的劳动意志,以增进中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并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劳动能力,是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李金贺.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 中华志愿者,2020(6):39. DOI:10.12272/j.2095-4387.2020.06.033.

魏彩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融入. 甘肃教育,2021(19):23-25.

叶红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考试周刊,2021(A3):130-132.

涂家文. 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7(7):16-1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