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备考策略 >>> 历史学科
湛教君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历史学科备考策略,今天为大家主讲的是市教研室中学历史教研员刘剑老师。高三备考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历史考生如何有效备考?
临近高考,如何有效备考、提高成绩,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强化必备知识的记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很多考生时空混乱,回答问题东拉西扯,丢分严重,这些都是必备知识没记住所致。
哪些是必备知识呢?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学科知识。它由《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历史学科基本史实、基本概念与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组成,就基本史实和基本概念而言,大体包括:每个学习专题的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因此,同学们务必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熟知各重要阶段的时代特征。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我们要知道整本书的线索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二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三是现代中国的民族复兴。围绕线索记忆重要事件,方能事半功倍。
第二,强化关键能力的训练。关键能力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并且能够科学地反思和验证自己的新结论,以确保新结论的可靠性。
第三,按高考真题的排列顺序制作、翻看错题本。高考试题的排列有其固定的顺序,以2021年和2022年广东卷选择题为例,第1-10题都是中国史,其中第1-5题是中国古代史;第6-9题是中国近代史,第10题是中国现代史;第11-16题都是世界史,其中第11、12题是世界古代史,第13题是世界近代史,第14-16题是世界现代史。
大家可以按照高考试题排列顺序,整理近三年广东、全国、山东卷真题、平常错题和有启发的题目,反复推敲解题方法、思考如何对比、排除纠结选项,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主观题中常有的设问,如概括内容、特征、原因、影响、变化、异同对比,可以把同一种设问的题目放在一起,概括出多角度答题的答题模板。可以多思考一个主观题中几则材料各自的侧重点、它们之间的关系,“逆推”答案的生成过程。要尽快把这种体会付诸实践。
第四,加强对开放性试题及设问的训练。开放性试题强调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已有的历史观点与历史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运用创新思维和历史学知识、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经常变化,让人耳目一新。该题材料有文字、书本目录、表格、日记、图片等等,形式多样。考生要非常熟悉该题的三段式答题方法,首先提出论点;其次论述理由,需要至少两个史实来支撑论点,最好写三个,一般是写出史实,然后加以阐释,如影响、作用等;第三升华总结,得出结论,注意不要跟论点完全一样,需要进行升华。如果此题为图片题,应当仔细研究图片里面包含的信息,另外,也要关注图例说明、图片出处、注释、文字说明等信息,从而有效作答。大家要关注这两年山东卷的主观题,用它来训练,必定会大有裨益。
今年是采新教材的第一年高考,考生应该如何处理新教材?
统编版新教材采用通史形式编写,以时间为序,表述精炼、用语准确、图文并茂,观点及角度比较全面。因为是统编教材,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时时关注,因为无论材料多么新颖,作为答案本身,一般说来是不会超出教材范围的。
一是关注目录、单元导语及每一课的子目。理清单元标题与该单元课文标题之间的关系,课文标题之间的关系,课文内部子目与课文标题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利于考生多角度答题、形成更为清晰的时代特征。比如《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首先思考:单元标题中的两个时期各有什么时代特征?这两个时代特征之间有没有关系?接着理解第5课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子目:三国与西晋,表达的是短暂的统一;第二个子目:东晋与南朝、第三个标子目:十六国与北朝,则是分裂的表现。然后再思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经过思考,可以发现:民族融合是造就大一统、隋唐盛世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大一统又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是关注重要课文中的思考点和课后题。比如《纲要》下册第12课思考点:观察地图,想一想,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考生从国界线平直这一特征,应意识到这是殖民者侵略非洲的结果,殖民者无视非洲的历史传统。又如《纲要》下册第9课的课后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的局限性。题目呈现了两则材料:一则是英国选民人数占比偏少;一则是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残害。其实除了这两则材料,课文在正文的最后一段还指出,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这也是其民主局限性的表现。这些都是锻炼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好题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