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备考复习“三看”巧解全国卷历史选择题
1、2023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备考复习“三看”巧解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以全国I卷n卷为例关于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市面上很多复习资料书都有相关的归纳和总 结,但很多方法过于复杂和抽象,不利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内化和迁移。于是,笔 者在研究高考试题、借鉴前辈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从 出题者的意图、材料和选项三个角度提炼出“三看”思路巧解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期待与一线教师交流学习。“一看”意图_尝试“对话”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首先一定要尝试与高考命题专家“对话”,弄清握 专家的命题意图,把握知识考向。尤其在近年来高考试题逐渐突出考查教材主干 知识的背景下,解题过程中的“对话”环节不可或缺2、。学生抓住命题意图,便能 迅速提取相关知识,进行知识的逻辑梳理和综合运用,找出正确选项。我们可以 根据题干材料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内容等关键信息,寻踪觅迹,把握考 向。如(2019全国I ,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 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 化的快车道,而是开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 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逻辑推理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根据题干中“美国独立后半个世纪”、“推翻殖民统治” “拉美国家并没有近 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
3、入现代化的快车道”、“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等关键信息,判 断出命题者意图:考查早期殖民扩张。再结合本知识点的其他细节:美国曾是英 国的殖民统治,深受英国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影响,而拉美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 牙的殖民地,移植的是西葡的封建生产方式。将这些信息进行逻辑加工和整理, 自然得出这两种生产方式的不同是造成拉美比美国开展停滞的重要原因的结论。再如2019年全国卷I第24、25、27、29题分别考查“嫡长子继承制”、“汉代中央集权的强化”、“明朝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的开展”、“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 想”;2018年全国卷I第29题考查“中共成立”;2018年全国卷I第31题考查 “一五计划”;2018
4、年全国卷H第26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2017年全国 卷I第24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2016年全国卷H第33题考查“工业革命的 影响”等,命题者的意图非常明确,基本考查学生熟悉的教材主干知识。学生解题养成与命题者“对话”的习惯,从考查意图出发,把握考向,“靶 向治疗”,方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二看”材料一一概括主旨根据笔者总结,全国卷选择题,从结构来看,一般由材料(题干)、设问和 选项三局部组成;从实质来看,选择题材料到设问到正确选项,三者之间存在“论 (正确选项)从史(材料)出”般的精准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不仅题干的信 息足够支撑正确选项,而且准确指向正选项,没有其他的可能”山。这
5、种从史实 到结论的推理能力,既是学习和研究历史必须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当下新 课程高考主要的测量目标。一般而言,全国卷选择题主要由两种题型构成:材料理解题和逻辑推理题(见 表一)。材料理解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只要明确 材料主旨,便能推理出正确答案。另一种逻辑推理题,学生不仅把握材料主旨, 还须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人物、时空和其他等信息,联系所学甚至跨学科的综合知 识,方能推理出正确答案。不管是那种题型,解读材料、概括主旨是解答选择题 的前提和关键。(表一)2014-2019年全国卷I和H选择题能力构成类型冷2014 I2014 n2015 I2015 n2016 I2
6、016 n2017 I2017 n2018 I2018 n2019 I2019 n材料566454433422逻辑推理546556668889史实22312121史学 理论1121(注:笔者根据全国卷考查学生的能力分类,将选择题分成材料理解、逻 辑推理、史实理解和史学理论四种类型。)如何解读材料?首先,分解材料结构,根据标点符号中的句号或分号找出 材料组成的分句,注意分层。其次,厘清结构逻辑,分句层次之间是何种关系? 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平行关系、递进关系?还是转折关系、解释 关系等?再次,概括材料主旨,从整体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正确选项“手到 擒来“。如(2019全国1,26)
7、.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 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 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 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此题材料从结构来看,由两个分句构成,第一个分句介绍了唐代出现的一种 民间祈求丰收的“拔河”戏,第二个分句用唐玄宗的诗来证实和进一步解释这种 “拔河”戏。两个分句构成了解释关系。很明显,材料的主旨便是唐代民间盛行 “拔河”,推崇拔河过程中的那种阳刚和力量释放。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理解题, 材料的主旨便是题目的答
8、案。类似的题目还有2019年全国卷I第28题,2019年全国卷n第26题、31题,2018年全国卷n第24题、26题等。又如:(2015全国11,32)17世纪60年代,茶社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此题有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的意思是17世纪60年代茶叶只是英国上 流社会的消费品,第二分句说茶叶在18世纪末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两 个分句之间构成递进的关系。材料主旨是从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末茶叶逐 渐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为普通
9、民众的日用消费品。这是一道典型的逻辑推理 题,把握材料的主旨之后,还须根据题干中的时空信息“17世纪60年代到18 世纪末”、“英国地区”以及具体内容“茶叶由上流消费品成为日常消费品”等信 息,联系所学: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同东 方的贸易日益频繁,茶叶大量流入;工业革命后,英国国民财富有所增加;根据 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茶叶供给增多,价格下降。综合这些历史信息, 最终推理出正确选项D。此种类型的题目逐渐成为了高考试题的主流题型,因而 不再列举。“三看”选项一一锁定目标解题过程中,在判断意图、概括材料主旨的同时,还须认真推敲和斟酌每道 选择题的每个选项及选
10、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推理关系成立,自然是正 确选项,但错误选项,更不容忽视,必须弄清错在何处,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在错 误选项和正确选项之间摇摆不定,偏偏选错而遗憾。根据对全国卷的研读,我认为全国卷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具有明显特征。大致 归纳如下:一、不符材料型,这种类型又可分成4种类型。第1种,以偏概全型, 指的是以个案材料推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第2种,断章取义型,指该选项 仅能逆向推导出材料中的某句话或某层意思,未能涵盖整体材料的主旨内涵;第 3种,曲解材料型,指该选项错误理解材料或者对材料牵强附会;第4种,非主 旨型,指该选项本身没有错误,但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二、无关型,
11、指该选项完全脱离材料,无中生有。三、语气绝对型,指选项的语言表述过于绝 对。四、程度副词型,选项中有如开始、最终等词汇,除非题干材料中有相关的 关键信息,不过一般出现这些词汇,基本都属错误选项。五、逻辑不通型,指该 选项无法由题干材料完全推出,或者逻辑错误,比方选项与设问因果倒置。六、 史实错误型。学生根据这几种错误选项类型有针对性的做排除法,才不会出现选 项之间徘徊未定的情况,最终锁定正确选项。如(2014全国II ,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 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 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那么,远东的暴力和
12、动乱“就会到达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 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此题中B选项非材料主旨,C和D选项与材料无关。再如2018年全国H 卷第25题的D选项“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就属于曲解材料;2016年全国II卷第 27题C选项“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就是典型的程度副词型;2018年全 国I卷D选项“表达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属于史实错误型;2017年全国I卷C 选项“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属于无关型和语气绝对型,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 枚举。总之,全国卷选择题的错误
13、选项基本就以上6种情况,掌握了错误类型,养 成带着“错误类型”去找“错误选项”的习惯,便能更好地掌握选择的主动权, 提高自信心和答题的正确率。“得选择题者,得天下”,选择题能拿高分,高考历史成绩自然不会差。“三 看”巧解全国卷选择题的方法,希望能在减轻学生的知识负担和思维负担的同时, 又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不过,俗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题方法固然 重要,基础更不能忽视,尤其近几年全国卷逐渐改变了以往重能力方法、轻基础 知识的倾向,夯实课本基础,融会贯通,显得至关重要,如此,方法的运用,才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川苗颖.一道好体题的三个表征一一以高中历史选择题为例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9(2):27.苗颖,“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一一基于对2000年以来相关高考试题的分 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3):5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