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doc
第1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前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齐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底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表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开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根底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奉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开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根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良之处。202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珍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那么第2页〔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洚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肓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素质教肓,推进教肓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根本原那么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根本立场,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平安、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开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经济社会开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3.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开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开展。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标准。4.坚持继承开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根底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第3页素质、面向群众的根底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开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开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开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共有自主开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存原有学习科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曰语、俄语根底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根底的前提下,为不同开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开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开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罝,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根底性,又兼顾选择性。3.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设“条件保障〞局部,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局部,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2.更新了教学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开第4页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本钱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到达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4.增强了指导性。本着为编写教材效劳、为教学效劳、为考试评价效劳的原那么,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那么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局部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广阔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改革的根底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奉献。 一、课程性质与根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根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第 5 页 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当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根本理念 1.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那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教育,使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2.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开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尊重学生身心开展规律,改良教学方式 本课程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着力改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气氛中进行; 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4.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的评价机制 本课程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开展,建立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开展性评价机制。要注重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 、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开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第 6 页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1.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达,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那么;开展政治认同素养,才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科学精神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