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13 00:06:01

教育部邀请一线教师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3/1726157161584_0.jpg

昨天,教育部邀请了4位一线教师解读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4套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一起来看——

成都市锦江区教科院易晓老师解读全国甲卷作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嵩博老师解读全国乙卷作文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李金华老师解读新课标I卷作文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季春光老师解读新课标II卷作文

除了教育部邀请一线教师解析语文作文试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也邀请了一线教师,对202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进行评析,一起来看——

李奇: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正高级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试题与甲卷使用省份的学生水平总体上是相符的,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点。

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时代信息,富有思辨色彩,是把试题命制在伟大时代和真实青春之上、深入人心的好题。文本选材中正平和,不故弄玄虚,能让学生实现真实阅读,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水平。主题价值取向稳健大气,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考引导功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命题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聚焦文本的最大价值,在反套路、反机械刷题、反死记硬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试题具有显性的逻辑性、思辨性,带领学生聚焦文本真正价值所在,而不是印证一般的解题套路,充分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学理性,更突出了开放性、灵活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考生的思考与表达。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问答题都是基于文本设问,学生必须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独立思考才能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强调对文本写作逻辑的分析,把阅读引向可证、可思的学理层面,而非诉诸虚妄的阅读灵感。文言断句题由选出正确选项转变为要求考生断句,更能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避免使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去投机得分。古代诗歌阅读问答题将问题还原到对诗歌的真正理解上,基于读懂,走向赏析。

三是甲卷出现令人怦然心动的新变化,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稳健创新、不懈进步的追求。比如语言文字运用题使用一个语料统摄5道小题,使文本材料更聚焦,这5道试题各有侧重,体现了命题智慧,引导考生将时间花在深入思考上,而不是仓促浮泛的阅读上。

四是甲卷的作文试题“人·技术·时间”值得称赞。材料表述清晰明确,几乎没有审题难度,我认为这是好作文的特征。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道试题还体现了纵深感,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较大的立意包容性和丰富的表达可能性,有利于不同思维能力、不同表达能力的学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五是试题与教材内容关联性加强。作为一线教师,很欣喜地看到试卷中有很多教材中的信息。这有利于一线教学改革更健康、更深入、更理性。

总之,全国甲卷试题大气爽朗,思辨性、开放性和教考衔接等特点引人注目,值得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思考。

张云佳: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稳中有变,平和中有创新,呈现4个特点。

一是强化语文基础,注重教考衔接。文言文断句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关注实词虚词搭配,学生基本功扎实才能做对。语言文字运用Ⅱ第21题,要求学生删除句子中的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该题非常有现实意义,有助于纠正学生繁冗啰嗦的问题。试题多处呼应教材,如第11题不仅关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实词,还关注文化常识,与教材内容相衔接,A、B选项分别将文本中的词语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愚公移山》中的词语进行比较。

二是强调理性思维,注重思维考查。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学者王富仁的《文学史与文学批评》,逻辑清晰,试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实用类文本是一篇科普文章,体现了学科融合的特点。第6题要求考生以“深时”的视角思考可能产生哪两种不同的行为,这是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作文试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思考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

三是使用创新题型,注重情境设计。如语言文字运用题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相同语言形式进行辨析,要求学生仔细体会上下文具体语境;又如名篇名句默写题强调对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生活情境灵活运用名句。

四是落实“大思政”要求,体现育人功能。实用类文本关注自然生态问题;文学类文本虽然情节简单,但意蕴深厚,主人公德贵有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整个试卷给我的启发是,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一是要回归语文教学本身,拒绝套路化、模式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根本。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拒绝机械化、浅显化、狭隘化、虚无化的学习。

朱德勇: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有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和近4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一脉相承。

一是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高考命题和统编教材协同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线索,高中必修上册专设劳动主题的单元。现代文阅读Ⅱ选用陈村的《给儿子》一文,特别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与教材要求相符。如果学生对这一单元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那么在考场上解读这篇文学作品是可以举重若轻的。现代文阅读Ⅱ,第9题要求写文学短评,在语文必修上册有一个单元,核心的学习任务就是这个;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境设置,也和教材紧密相关。老师们平时会有疑惑,到底有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带学生去开展这些活动。现在高考这么考了,大家就清楚怎么做了。

试题与教材潜在的关联,比较突出的是现代文阅读I中的第4题,要求学生说明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教材中《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试题的文本复杂得多,学生如果认真学习教材,会有论证和驳论的自觉性,不会感觉遇到很大的挑战。

二是高考命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以创新题型改变机械刷题。

比较典型的是现代文阅读Ⅱ的试题,要求学生写短评思路,给出的答案示例中前两点一般的学生都可以达到,但是第三点刷题的学生是回答不出来的。这告诉我们,刷题可能有效果,但只能拿到浅层次题目的分数,想拿高分不可能。

总之,今年的试题给我的启发有3点。第一,我们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像过去那样了,应该教的必须要教。之前在教学中遇到阻力的情境任务教学,现在大家认识到价值了。第二,真正研读高考试题,对提高素养是有用的。刷题没用,因为刷的大量试题是低质量模拟题。如果大家研究真正的高考试题,会感到冲击的。高中教研员和一线老师在命制模拟题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提高质量。第三,高中选修课尽量开好,这是非常重要的。试题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和选修课的任务契合度很高。开好开足课程,比刷题更有用。

陈超: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

我来自一线,属于最前线,今年带高三。安徽第一次用新课标试卷,之前我一直忐忑不安,看到试题后,悬着的心落了地。考试院前期做了大量周到和高效的工作,来安徽实地调研,还组织了适应性测试。

新课标Ⅱ卷的试题,体现了高度的命题自觉;从宏观上讲,是以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的,科学明晰。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五个“以”。一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既高举旗帜又贴近青年。新课标Ⅱ卷作文试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现代文阅读Ⅰ践行主题教育,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二是以素养立意为根本,着力于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三是以教考衔接为导向,注重由教到考的良性互动,推动新课程的落地。对于教材,不是简单知识对照或内容迁移。比如古代诗歌阅读,要求学生回答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观点是如何在诗中得到印证的,这是对一线教学看重的形象化理论的呼应。四是以情境创设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向内打通生命,向外打通生活。作文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提到学生常见的心理:不愿意被打扰。这让我想起一个流行的说法——我想静静。面对社会浮躁内卷的现象,特别倡导青年要有成长的定力。这种作文课要求学生真正思考、真实写作、真诚表达。五是以开放创新为驱动。有多道试题都非常有新意,既体现了共同基础和多样性的统一,又体现了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统筹|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杨晓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部邀请一线教师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