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题类型分析与解答方法(论文)
基础教育 2013 年 5 期(中)中考历史材料题类型分析与解答方法 黄璐(西安市第十九中学,陕西 西安 710025)摘 要:历史材料题在中考的地位不断上升,考生对此类型题目的得分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对中考材料题常见几种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材料题的基本解答方法。呼吁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改;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中考历史试卷中的材料题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就命题者意图而言,通过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对学生解题而言,材料题要求学生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尤其是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材料题解答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见解、感悟,以及映自己的价值取向。 新课改形势下,很多地方的历史中考形式改为开卷考试,命制材料题时的“材料”来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照搬课本内容,而是尽量避免摘抄教材原文;所设问题的立足点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能力。新材料层出不穷,提问灵活性不断提高,更是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难点。中考中往往成为学生得分“瓶颈” 。 那么,为什么出题者对这类题型如此“情有独钟”呢?其原因在于:材料解析题可以有效地考查《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和是否“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在这些能力考查方面材料解析题有自己独到的优势。 下面归类常见几种材料题的解答方法: 1.以文字介绍为主的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文字型材料题。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非课改区中考试卷中,此类型题时常出现,但课改实验区试卷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了。 2.文字、表格和图片结合的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表格型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历史表格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表格型材料题往往是考查某个知识的具体方面,虽然考查知识单一,但却包含这一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作用等等。而且这类材料题的设问往往采取递进式设问,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弄清表格的构成、表格所列各项的数据或内容。
要对表格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特别是比较, 力求准确。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此类型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或图片材料同时呈现,这类试题通常考查学生分析表格、识图辨图及文字理解能力的综合能力。 后把材料与所学过的教材联系,寻找所学知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此类型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或图片材料同时呈现,这类试题通常考查学生分析表格、识图辨图及文字理解能力的综合能力。 3.开放型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从全国课改实验区的试卷来看,开放型试题已经成为试题改革的一个方向,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 “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此题型不仅用于开卷考试,也频频用于闭卷考试。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认识一点: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 必我所能、 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如何解答材料阅读题?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步入手: 一、读 读题是解题基础。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笔者多年对中考(开卷)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读题环节中,应先读设问然后再读材料(即先读问题后读材料),这样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减少了阅读时所占用的时间。材料是材料分析题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材料的内容大体包括题头、正文、注释、出处等。在阅读材料时必须从头到尾一字不差,不可忽略题头、注释和出处等自以为“不重要”的材料。 阅读材料一般应先粗读,后细读,再精读。粗读就是对材料浮光掠影地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意思,初步建立起与所学知识和设问的联系;细读就是对材料尤其是信息量稍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和句号)理出头绪, 划出层次, 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每部分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信息连结;精读就是结合设问和细读过程中提取的核心问题及关键语句重点阅读、理解。 二、想 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它是回答设问的素材。根据设问的要求,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提取出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一般包括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件, 即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及这个事件内容或所包含的观点等。
然识的结合处。 依照材料与教材的关系,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 一类为材料源于教材, 依托于教材,二者具有一致性和相辅相成性,要处理好这类材料题,就必须把材料同教材的章节挂钩,把材料的观点和教材的观点结合起来。另一类为材料虽然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打破了教材的束缚,提供了新的材料,这类材料是对课本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拓展。要处理好这类材料题,就必须依照材料的观点。 三、答 就是以文字表达的形式来回答设问。答的内容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答案取自材料与教材的结合,即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得出一个全面、准确的答案,即材料+教材=答案。第二是答案取自于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提炼。 “从材料中来,回材料中去” ,真正体现了“材料分析”的意义。这类题的特点是材料不受教材的束缚,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拓展。第三是通过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中的知识加以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这就要求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答的形式来看:要求答案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但又不能照抄材料或抛开材料去随意发挥。从所答内容多少来看:要按照每个设问所赋分值的多少来确定,分值少的要精炼概括;分值多的要材料结合。
即看分答题,就好比是量体裁衣。从答的语言看:要规范化,是本学科的语言。 下面以 2009 年河北省中考试题(节选)为例,谈谈具体解答方法: 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政治运动,还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 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醒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对政府无计可施.....眼看着国民及可怜的无知民众,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1)据材料一,找出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对当局的局势有哪些认识。 (4 分) 解题过程如下: 1.读。仔细阅读问题和材料:A “仔细”有两个要求,即弄清材料的主题和叙述的层次结构,比如本题材料一的主题就是巴黎和会的消息对北京大学学生的影响或北京大学学生对时局的认识,其叙述层次分为两个:一是学生对中外各届人士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应有行为的认识,后者是对前者产 (下转第 145 页) 14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