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选择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073
发表于 6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选择题(含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声音虽然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秽(huì )的味道。

B. 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

C. 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chà)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秽——哕;

C. 错——措;

D. 霎(chà)——shà;

故选B。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 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 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来形容天然景观。使用有误;

D. 困惑不已:非常困惑,不理解。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的一项是()

A. ①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十则》)

②不见曦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三峡》)

B.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留给,给予)陛下(《出师表》)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通“返”,返回)焉(《愚公移山》)

C. ①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到底)(《河中石兽》)

②往来而不绝(断绝)者(《醉翁亭记》)

D. ①客之美(美丽)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白白地)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D.①句意: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美,认为……美。②句意:但安陵凭借着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仅仅。故选D。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B. 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C.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政府专门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D. 佛山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城市。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语序不当,应把“报纸与我”改为“我与报纸”;

B.“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语义上有重复,去掉“与各项人才”即可;

D.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而努力”;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安其居,乐其业”为不完整引用,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

C.“吹面不寒杨柳风” 为不完整引用,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

D.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七、八”应去掉;

故选B。

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沙悟净。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B.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C. 著名作家朱自清在《春》一文的开头就写盼春,文章连用两个“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殷切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短短的十几个字,极富情致。

D. 保尔在朱赫来的教育影响下,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和阶级斗争的道理,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并非由孔子所著。孔子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人,而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B。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7. 第②段中“大自然语言”指( )

A. 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 布谷鸟唱歌。

C.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8. 对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

B. 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 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 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

9.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 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C.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D. 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答案】7. D 8. A 9. C 10. A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②段中的“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可知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③段可知,本段“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一句是对物候学下的定义,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列举了具体的实例,所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的顺序,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和物候学的相关知识。本段中并无准确的数字,与没有正反对比,所以没有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是对第①段中描写四季物候变化的总结概括。第②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③段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学和物候学的相关知识,“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并无引起下文说明内容的作用。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②段中的“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可知“语言”指的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C.根据第③段中的“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知: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而不是物候学;

D.选文第①段描写了四季的物候变化,第②段介绍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③段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和物候学的相关知识,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故选A。

【点睛】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选择题训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 下列“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B.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 以丛草为林。D.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2. 下列“之”与“乃记之而去”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B. 余闻之也久。

C. 小大之狱。D. 缀耕之垄上。

13. 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的是( )

A.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B.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C.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D.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全石以为底……为嵁,为岩”, 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 第一二段分别写了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答案】11. B 12. B 13. C 14. C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以”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A.凭借;B.因为;

C.把; D.凭借;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小石潭。

A.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B.代词,这件事;

C.助词,的;

D.动词,去、往、到;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

C.折,曲折。行,前行。本句所写应为“溪水”,而不是“溪岸”。故句意应为: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时隐时现。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明写鱼,实写水,通过写鱼的清晰可见,从侧面表现出潭水的清澈。“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表述有误。故选C。

【点睛】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四、(6分,每小题3分)

赏析诗歌《〈诗经〉二首》,完成下列各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