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初中地理十二类简单题答题技巧汇总(重中之重!)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073
发表于 2024-9-6 21:05:46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初中地理常考的十二类简单题答题技巧,记住它们,下次别再丢分了!

01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纬度;

地形、地势;

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02

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 道,开挖河道。

03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 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04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 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㈠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冰期;

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 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㈡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05

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06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 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 5 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 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政策。

劳动力。

科技。

工业基础。

07

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从春、夏、秋、冬 4 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08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 条件、政策。

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 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③沿 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④信息通信网络的 通达性越来越重要;

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09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㈠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 9 个大的方面。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 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㈡举例:

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

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 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 石油、海盐、棉花等;

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 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

上海 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 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 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 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技术力量信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 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10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形:

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 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⑵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气候: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河流: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 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

交通;

政治、军事、宗教;

科技和旅游。

11

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

自然因素——制约因素;

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 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

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 促进区域发展。

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

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12

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 :

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 5 个方面加以比较。

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 限制)。

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 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

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铁路穿越喀斯特地形; 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 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垮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解题思路五要素

1、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

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

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

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 理思维能力,正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2、联系地图,理解记忆,融会贯通——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切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死记硬背。

应当结合地图,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 要的记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会审题,理清思路,切题解答——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要对各类地理问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学会审题,进而做到善于审题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决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善于审题既能避免重复、遗漏,又能提高答题质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审题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

4、灵活运用,综合分析,讲究方法——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必要的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对一些分析性、比较性、概括性、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和读图题、问答题的解答来进行综合分析训练,做到分类熟悉范例,理清分析思路,掌握解题规律,逐步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5、独立思考,加强练习,严格要求——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本训练

适当加强解题练习,是检查学习与复习效果,巩固复习成果,提高复习质量和解题能力的 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智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有力措施。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巧。最好在 教师指导下,精选一些带启发性、灵活性、代表性或典型性的习题来进行练习,以便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解答各类习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有的人在作解题练习时,不肯动脑筋,不下深功夫,常常离不开教科书、地图或复习资料,边翻书,边答题或边看图,边答题,甚至照书抄,照别人编写好的“题解”抄,这样作是不会收到良好的复习和练习效果的。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