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033
发表于 2024-9-9 14:06:22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pre ng-bind-html="message.MMActualContent" style="outline: 0px;letter-spacing: 0.544px;font-size: 15px;color: rgb(34, 34, 34);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visibility: visible;">    <table width="677"><tbody style="outline: 0px;visibility: visible;"><tr style="outline: 0px;visibility: visible;"><td width="268" valign="top" style="outline: 0px;word-break: break-all;hyphens: auto;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visibility: visible;">  2024年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资料</td><td width="268" valign="top" style="outline: 0px;word-break: break-all;hyphens: auto;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visibility: visible;">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学习资料</td></tr></tbody></table></pre></p>
补写句子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题目总要求。

【方法技巧】

1.厘清段落结构层次

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站”得高才可看得“深”。微观填写,需要有宏观主体背景作为依托。全段谈及什么话题,有哪些观点,段内、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怎样……观其大略,勾其要旨,这就是格局。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填写句子的前提条件,也为对各段内容压缩(按句式、限字数)做准备。

2.前后关联词的对应

关联词是句子内部分句间、段落间的连贯性表达,体现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由上下文给出的关联词,结合语境,推断出对应的关联词以及相应填写的内容。遇到有关联词的地方,要有强烈的敏感度。

3.前文总说,后文分说

总说的内容有几点,分说的内容要按顺序对应。所填写的句子对应在分说的哪一点上,从而抓住所填写的关键内容。要从宏观上了解段落间的结构层次关系。要有顺序感。

4.句式内容的对称

有时前句或后句的句式表达,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所填写的句子有仿写的意味。要有寻找前后句式对称的意识。

5.关键词就是得分点

填写句子虽然有很多主观成份,但是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往往在前后文中有提示和照应。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重要评分要素。能不能得分,往往看有没有这些关键信息。要学会扣关键词语,以前后勾连,衔接紧密,表述一致。还要学会与关键词相对应的意思表达。

6.标点的提示作用

标点在分句间结构与句群间关联和句意前后文衔接的连贯性上,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要学会看所填写句子后面紧随的标点。如问号,前面问什么,后面就答什么;后面答什么,前面就问什么;如冒号,表示总分或解释说明;如分号,表示并列,此时特别要注意并列前后的句式对应。

修辞手法

从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如识记某一修辞手法作用的专业术语。

Ⅰ比喻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比喻的特点:(1)比喻要有相同点;(2)不是出现比喻词就是比喻句;(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Ⅱ比拟(拟人+拟物)

1.定义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

(2)拟物: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拟物更强调物的动作情态,往往不出现所拟之物,而是出现所拟之物的动作情态。

3.比喻与拟物的区别

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即喻体必须出现;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

4.比拟的作用

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俏皮活泼,表达某种情感,或引起情感共鸣。

Ⅲ排比

把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排比的作用:“增语势,广文义。”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内容更丰富。

Ⅳ对偶

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

作用: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Ⅴ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1.种类

①用事物的特征代替;②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③全部与部分互代;④用专名代替泛指;⑤用作者、产地等代替。

2.作用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Ⅵ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1.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2.作用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Ⅶ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1.种类

通常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2.作用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构思新颖,生动形象,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Ⅷ设问和反问

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Ⅸ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Ⅹ引用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直接使用现成的话语,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增加文化内涵;对说理和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同时能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二、掌握常用的答题模式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有“黄金三要素”,不管句子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都离不开三点: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

三、结合文句内容(语境)分析效果

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核心能力点有三点:一是要找准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二是对这一修辞手法的本质性理解,包括其作用,要有专业术语的识记;三是将修辞手法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

【考生痛点】句不离段,对某一句话修辞手法的理解,得把这句话代入原文语境,这才是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根本。很多考生丢分,就是在这个地方。如:答不出专业术语;只答专业术语,遗漏分析;效果分析只答出其中一点;效果分析不能结合全段内容来表述;文段内容理解不到位。

修辞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将修辞手法具体到某一句话中进行考查,而不是对修辞手法的客观认定,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其实,现代文阅读题和古诗鉴赏的主观题,都有“考点的专业知识+文本的阅读理解”,这些能力是相通的。想要为主观题提分,一定要做好“文本理解”。

句子效果

【题型模式】

1.给出一个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问题:“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

思路: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解题钥匙】

1.倒装句

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1)将定语、状语等成份独立出来,单独形成小分句。

(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合适语境。

2.长短句

长短句转换: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几个小分句,也是化长为短。

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协调;③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④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3.特殊句式

这里所说的特殊句,是指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4.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是语文的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5.词语分析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意义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

6.语体(语言风格)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段相一致,更合语境。可以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确保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7.结构安排

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出题形式多是以特定句式、限定字数要求来压缩文中几段话的内容,有的还加上拟段落标题的形式要求。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内容概括要点并正确运用句式的能力。

常见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反问句、被动句等。有的还要求用单句(简单理解就是句子中不能有标点隔开)、整句(强调句式上的整齐对应)、转折句、含“是”的判断等来写。

以特定句式、限定字数要求压缩文中三段话的内容,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比如还有:

1.压缩整段话或压缩某一段话,限定字数,不限句式(传统题型)。

2.以某一个词语为开头(主语)来压缩。

3.以短语、词语的形式压缩(类似提取关键词)。

4.有针对性地给出具体问题,要求概括主要信息。

5.下定义与其他创新形式。

【主要方法】一是审题,要严格按题目指定要求来回答,忽视题目的特定要求,是极不理智的;二是认真阅读文段,并概括出主要信息,注意要抓住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

标点符号

一、引号

【区分难点】“特定称谓”“特殊含义”“着重强调”“否定讽刺”

1.表示特定称谓

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类型:一是名称、简称;二是专用术语,三是纪念日。

2.表示特殊含义

表示字面意义外还有其他含义,表层意义之外有深层意义,也就是结合句子的具体语言环境,有特殊的含义(意思)。

3.表示着重强调

把需要论述的对象单独标示出来,起强调作用,以引起读者注意。就像是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对某个重要词语、词组,用圆圈“圈”起来一样。起到强调作用。

4.否定和讽刺

即引号内的内容,是与字面的意思相反。

5.特殊含义与着重强调的区分

着重强调与特殊含义,都有强调的作用。着重强调只是强调,所强调的对象并没有特殊的深层含意。特殊含义,在着重强调的基础上,一般有深层含义。看是否有深层含义,这是区分的根本方法。

二、破折号

【区分难点】“总结或提示下文”“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意思递进”“话题转换”

作用: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

三、冒号

【区分难点】“总说性或提示性”“注释和说明”“总结上文”

作用:一是提示性,“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二是总说性,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总说性和注释说明的区别:总说性后面内容省掉,句子意思可以成立;注释说明后面的内容则不能省,总说注意是“总”,与后面“分”的关系对应;注释说明强调的是解释说明,代表更深层次的解读。

四、省略号

【区分难点】“语意难尽的省略”

【常见用法】①表示引文的省略;②表示列举的省略;③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④表示话未说完;⑤表示沉默的省略;⑥表示思维的跳跃;⑦表示语意难尽的省略。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