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最新中考地理总复习.pdf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5150
发表于 昨天 09:06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1年中考地理总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东经)愈向西愈大愈向东愈大特点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0°10°20°180°10°20°180°本初子午线赤道4、利用经纬网定位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⑸产生的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0°10°10°20°20°90°90°�北纬�南纬愈向北愈大愈向南愈大热带北温带动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直射无极昼极夜、直射90°90°(北极圈)66.5°(南极圈)66.5°(北回归线)23.5°(南回归线)23.5°(赤道)0°三、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 要 素 )⑴ 比 例 尺① 概 念 : 图 上 距 离 与 实 际 距 离 之 比② 表 现 形 式 : 数 字 式 、 文 字 式 、 线 段 式⑵ 方 向 的 判 读 :① 一 般 地 图 : 面 向 地 图 上 北 下 南 、 左 西 右 东② 有 指 向 标 的 地 图 : 根 据 指 向 标 定 方 向 , 指 向 标 箭 头 一 般 指 向 北 方③ 有 经 纬 网 的 地 图 : 根 据 经 纬 网 定 方 向 , 经 线 指 示 南 北 方 向 , 纬 线 指 示 东 西 方 向⑶ 图 例 和 注 记① 图 例 : 用 来 表 示 地 理 事 物 的 各 种 符 号 。

② 注 记 : 用 来 说 明 地 理 事 物 名 称 的 文 字 或 用 说 明 地 理 事 物 数 量 的 数 字 , 称 之 为 地 图 的 “ 语 言 ” 。③ 常 用 图 例 : ( P 1 4 中 的 图 1 . 2 4 )铁 路 国 界 山 峰2 、 地 形 图 的 判 读⑴ 地 面 高 度 的 计 算 方 法 ( P 1 6 中 的 图 1 . 2 7 )① 海 拔 ( 绝 对 高 度 ) : 地 面 某 个 地 点 高 出 海 平 面 的 垂 直 距 离 。举 例 : 珠 穆 朗 玛 峰 海 拔 8 8 4 4 . 4 3 米 , 吐 鲁 番 盆 地 海 拔 - 1 5 5 米② 相 对 高 度 : 某 个 地 点 高 出 另 一 地 点 的 垂 直 距 离 。 举 例 : 旗 杆 高 出 地 面 1 5 米⑵ 地 形 图 的 类 型 :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 分 层 设 色 地 形 图 、 地 形 剖 面 图 。等 高 线 : 在 地 图 上 把 海 拔 相 同 的 各 点 连 成 的 线 。等 深 线 : 在 地 图 上 把 海 洋 中 深 度 相 同 的 各 点 连 接 成 线 。

⑶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的 判 读 : ( P 1 6 中 的 图 1 . 2 9 )① 根 据 等 高 线 的 疏 密 程 度 判 断 坡 度 的 陡 缓 : 等 高 线 稀 疏 , 表 示 坡 缓 ; 等 高 线 密 集 , 表 示 坡 陡 。② 根 据 等 高 线 形 状 判 断 地 形 类 型 : 山 顶 、 山 脊 、 山 谷 、 鞍 部 、 陡 崖 。 等 高 线 的 弯 曲 部 分 向 高 处 凸 出 表 示 山 谷 , 向低 处 凸 出 表 示 山 脊 ; 两 个 山 顶 之 间 的 部 位 是 鞍 部 ; 等 高 线 重 叠 的 地 方 表 示 陡 崖 。⑷ 陆 地 上 的 五 种 基 本 地 形 : 平 原 、 高 原 、 山 地 、 丘 陵 、 盆 地 。 地 形 图 上 用 海 拔 来 表 示 地 面 的 高 低 起 伏 。 分 层 设 色地 形 图 上 , 绿 色 表 示 平 原 、 蓝 色 表 示 海 洋 、 黄 色 表 示 高 山 高 原 、 白 色 表 示 冰 川 。3 、 从 地 图 上 获 取 信 息⑴ 地 图 常 见 种 类 : 导 游 图 、 交 通 图 、 政 区 图⑵ 比 例 尺 大 小 与 地 图 范 围 、 详 略 的 对 应 关 系 :第 二 章 陆 地 和 海 洋一 、 大 洲 和 大 洋1 、 地 球 ? 水 球 ?⑴ 地 球 表 面 陆 地 面 积 占 2 9 % , 海 洋 面 积 占 7 1 % , 概 括 为 “ 七 分 海 洋 , 三 分 陆 地 ” 。

⑵ 分 布 : 陆 地 主 要 集 中 在 北 半 球 , 海 洋 主 要 集 中 在 南 半 球 。⑶ 中 国 载 人 航 天 历 程 : 2 0 0 3 . 1 0 . 1 5 , 杨 利 伟 , 神 舟 5 号 飞 船 ; 2 0 0 5 . 1 0 . 1 2 , 聂 海 胜 、 费 俊 龙 , 神 舟 6 号 飞 船 ; 2 0 0 8 . 9 . 2 5 ,翟 志 刚 、 刘 伯 明 、 景 海 鹏 , 神 舟 7 号 飞 船 。2 、 七 大 洲 和 四 大 洋⑴ 关 于 海 洋 、 陆 地 的 基 本 概 念 : ( P 2 8 中 的 图 2 . 5 )表 示 范 围 的 大 或 小 表 示 内 容 的 详 或 略大 比 例 尺 小 详 细小 比 例 尺 大 简 略在 图 幅 一 样 大 的 情 况 下 , 选 取 的 比 例 尺 越 大 , 反 映 的 实 地 范 围 越小 , 反 映 的 地 理 信 息 就 越 详 细 ; 反 之 亦 然 。⑵ 海 陆 分 布 大 势 :① 六 块 大 陆 : 亚 欧 大 陆 、 非 洲 大 陆 、 南 极 大 陆 、 澳 大 利 亚 大 陆 、 北 美 大 陆 、 南 美 大 陆 。

② 七 大 洲 : 亚 洲 、 非 洲 、 北 美 洲 、 南 美 洲 、 南 极 洲 、 欧 洲 、 大 洋 洲 ( P 2 9 中 的 图 2 . 6 )③ 四 大 洋 : 太 平 洋 、 大 西 洋 、 印 度 洋 、 北 冰 洋 。④ 大 洲 分 界 线 : ( P 3 0 中 的 图 2 . 7 )亚 、 欧 : 乌 拉 尔 山 脉 → 乌 拉 尔 河 → 里 海 → 大 高 加 索 山 脉 → 黑 海 → 土 耳 其 海 峡 ( 沟 通 黑 海 和 地 中 海 ) 。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