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人教版初中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9649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文小编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在讲解本节知识之前,先给大家解答一下大家长久以来的一些疑惑:噪音和噪声有什么区别?能不能通用?还有乐音和水对应?在物理中写“噪音”这个词对不对?

乐音、噪音和噪声

“噪音”和“噪声”原本是全等同义词,但是过去通用“噪音”而一般不用“噪声”,即使是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用语中仍然习惯使用“噪音”而不是“噪声”。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对科技术语规范越来越重视,使“噪音”和“噪声”分别承担了不同的语义,二者有了明确的、严格的分工。

简而言之,“噪音”是声学术语,与“乐音”相对。“噪声”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

乐音:指由物体有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或波形图有规律的声音,即有一定频率、听起来比较谐和悦耳的声音。



噪音:指由物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或波形图杂乱无章无规律的声音,即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噪声:一是环境科学术语,指使人厌烦的声音,即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二是通信技术术语,指一切有干扰性的信号。



如果大家对上面的解释感到迷惑,可以简单理解为:“噪声”的范围更广一些,乐音也可以成为噪声,如深夜的歌唱声、钢琴声等扰人不得入睡,这时歌唱声和钢琴声之类的乐音就成了噪声。

上文已经说过,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科技术语使用的规范,物理中已经不再使用“噪音”一词,而是开始使用“噪声”一词,就如本节的标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在考试时,填写“噪音”是不对的!

现在有些音乐播放器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显示歌曲的波形图,有兴趣的可以用这样的播放器看一看声音的波形。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我们对声音的强弱是有等级划分的,物理中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说白了,其实分贝就是响度的单位。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噪声的控制

在我们人教版的教材中,它是通过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这个过程中的来控制噪声的。我们知道,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因此,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所以,人教版教材给出了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一、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例如在枪支前端和汽车排气管尾部加的消声器就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从而极大的减弱了噪声的产生。



二、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像高速公路上的隔音板就是利用了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方法,从而使高速公路两旁的村庄避免了噪声的干扰。还有就是北京动物园上空建设的隔音隧道,使动物避免了噪声的干扰,也是利用了该方法。



三、从人耳处控制噪声



像机场和一些工厂,工作环境噪声较大,又无法通过前面两种方法减弱噪声,里面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带上防噪声耳罩,对减弱噪声有很好的效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为了控制噪声,许多国家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噪声标准。我国在1981年也制定的噪声的标准,如下表所示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其他版本教材控制噪声的方法

上述所讲三种控制噪声的方法主要见于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大家需要注意,目前我国各省的中考也是以这三种方法为考点出中考试卷。但是还有一些教材对于噪声的控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主要见于沪科版教材和沪粤版教材。这三种方法则分别是消声、吸声和隔声。

一、消声

这里消声也是指从声源处控制噪声,和人教版教材控制噪声的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二、吸声

这里的吸声主要是指一些吸声材料的应用,在一些会议室和录音室的墙面上装有吸声材料,可以很好的吸收声音,从而减弱噪声的响度。吸声材料多为蓬松多孔的物体,这样声音在进入小孔后在里面会多次反射而很难再从小孔中反射出来,从而起到吸收声音的效果。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冬季雪后的清晨,我们往往会感到万籁俱寂,知道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和“吸声”有关系。因为大雪蓬松多孔,是很好的吸声材料,从而使大自然的大部分声音都被覆盖着的大雪表层吸收了,因此就出现了万籁俱寂的现象了。



我们生活中的花草树木也具有吸声的效果,因此,平时多植树造林也可以起到控制噪声的效果。

三、隔声

这里的隔声顾名思义就是指隔断声音,既可以是从传播过程中隔断声音,也可以是从人耳处隔绝声音。



总结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家用电器、机动车等在设计时都应考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人们把噪声叫做“隐形杀手”。同时噪声污染也和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并列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因此,噪声的控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